第330章被儿子戴绿帽的赵王!【求月票】
一路走来,苏建和司马迁全都守口如瓶,没提过一丁点儿来邯郸的真实目的,只说从冀州前往河内郡,再渡河去洛阳,最后前往关中长安。
今天来到邯郸,名义上是要在此借宿,所以前锋校尉中气十足的向城墙上喊道:
“吾乃大司马大将军麾下骑兵,因巡代郡边防,奉命从冀州回长安,还请邯郸的同僚开城门让我等进去休整一夜,他日大司马会将损耗的粮草一并补上。”
前天到达襄国时,苏建已经派人来通知了,但邯郸这边却明显在装傻充愣,不打算让骑兵入城。
城墙上,赵国国相很有礼貌的回话:
“诸位远道而来着实辛苦,我方也确实有接待之责,但……”
他刚想找理由推脱此事,一旁的刘彭祖便说道:
“你个蠢货,跟他说这些做什么?赶紧让这群丘八滚蛋,邯郸一粒粮食都不能给他们,饿死拉倒……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怎么摊上这么蠢的国相,我赵国的粮食,全被你这蠢猪糟蹋了……”
他骂个没完,国相听得血气上涌,一怒之下,干脆冲城墙下喊道:
“我邯郸随时欢迎诸位进城休整,开城门!”
刘彭祖很想亲自执政,但大汉有规定,有封地的诸侯王一律不得插手政务,侯国的管理由朝廷委派的国相负责。
为了防止国相侵吞赵国资产,同时也为了给自己执政赵国做准备,每次有新国相上任,刘彭祖都会在暗地里使绊子。
他的手段非常多,要么故意诱导对方说一些对朝廷不利的话,要么栽赃陷害,或者干脆派出王府的婢女去勾引国相或者身边之人。
刘彭祖在世期间,赵国平均大半年换一个国相,任期最长的也没超过两年。
他很希望哪天刘彻心烦,不再派国相,索性让他刘彭祖管理赵国……可惜一直等到闭眼刘彭祖也没能实现这个夙愿。
别看刘彻平时看起来很急躁,但一些事情上,却极有耐心。
比如刘彭祖频频弹劾国相之事,刘彻表现得就很随和,你说国相不行?那好,马上换新。新的还不行?那就继续换!
刘彭祖自认为才能在刘彻之上,时常愤恨父亲有眼无珠,选了刘彻。
这家伙很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就把经营赵国当成目标,结果赵国国相换了一茬又一茬,刘彻却始终没给他这个机会。
现在,听到刘彭祖骂自己,赵国国相再也不给他面子了,直接打开城门,让城外的苏建和司马迁,率领三千骑兵冲进了邯郸城内。
刘彭祖气得哇哇乱叫,却无可奈何,因为政事不归他管,干着急却没任何办法。
城内有一处巨大的校场,自打七国之乱后,各诸侯国不允许藏兵,邯郸城内的校场就废了。
苏建让人安营,没多久,国相派人送来了粮食。
等大家开始埋锅造饭,天已经黑透。
开饭时,司马迁悄悄下达了一条口头上的军令:
“赵王刘彭祖之子刘丹,悄悄写信联络匈奴,还表示愿为匈奴人执鞭坠镫,誓死效忠……陛下派我等前来,便是为了追捕赵王一家,维护大汉皇室荣光!”
很快,三千骑兵全都知道了这次行动的目的,他们纷纷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一股脑杀到邯郸王宫,将赵王一家全部生擒。
刚刚进城时,苏建就观察了王府的位置和防守配置,大家吃饭时,他还悄悄升起无人机做了一番侦查。
眼下动手在即,苏建开始给各队分派任务,其中有两百骑没分派任务,而是让他们跟着司马迁便宜行事。
没多久,一队队骑兵悄然离开大营,按照之前野战训练的套路,对邯郸城内的王宫进行包抄,力争不放跑一个人。
司马迁则是领着身后的两百骑兵,在街上七拐八拐,总算找到了江府。
现在的江充还叫江齐,因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因而受到重用,是刘彭祖的幕僚和座上宾。
司马迁对手下说道:
“根据无人机观察,此院深处连接着赵国王宫的一处侧门,若不堵上,很容易被赵王一家潜逃出城,如今我等需要闯进院子里,守住咽喉要道,免得赵王一家逃走。”
带队的队正问道:
“司马督军,若此院中有人该当如何?”
“一律杀无赦,不用留情面。”
说完,司马迁带头第一个冲了进去,骑兵们一看,也一个个鱼贯而入,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砍。
正动手时,其中一个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文士拦在骑兵面前,大声喝问来者何人,被司马迁一刀剁掉了脑袋。
剁完后司马迁还偷偷用卫青送的手电筒照了照,确认跟江充的画像一模一样,这才放下心来,带头开始杀江家别的人。
自打江氏嫁给刘丹,江家在城内的地位就水涨船高,占了不少人家的耕地,还强抢别人家的宅邸,把原本三进的院落扩大成了七进,跟王府只有一墙之隔。
这种为祸一方的恶霸杀起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司马迁刚进门就战意盎然,接连砍死好几个江家人,悄然完成了刘彻交代的夷三族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