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叹息和他的表情变化太过明显,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怎么了?”李柏不解地问,其他嘉宾的目光也跟着被吸引过来。
暨明旭像是难以启齿,犹豫了一下,才苦笑着摇摇头,语气低沉:“没什么……只是看到这一页,突然有点感慨。这首歌……它曾经是我非常非常珍视的一个作品,投入了很多感情和精力,可惜它现在不属于我了。”
他最后的话轻得像是被风带过,连离他最近的李柏都没能听清在说什么,倒是拍摄平板界面的直播设备收声良好,捕捉进了只言片语。
有人在弹幕上问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暨明旭的老粉解释道:
【哥哥以前没成名的时候,为了追逐梦想独自北漂,只能靠着给人当枪手来糊口。】
【唉,这么有才华的人,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署名却没有自己,有点可惜。】
【想知道他到底是给谁当过枪手。】
江知雾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眼神平静地扫过暨明旭和他手中的平板,没有作声。
导演在后台看到弹幕上的反响热烈,于是说道:“明旭啊,你看大家对这首歌这么感兴趣,既然都是自己曾经用心做的作品,要不就给我们唱一段?”
暨明旭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为难:“不了不了,现在唱出来不太合适吧……”
导演为了维持热度,哪会给他退缩的机会,又劝了几句。
暨明旭“盛情难却”地叹了口气,像是终于被说服:“那我就献丑了……”
他清了清嗓子,似乎是在找节奏和感觉。客厅安静下来,都在等着他唱歌。
暨明旭微微垂下眼睫,声音放得轻柔,带着一点沙哑的磁性:
“巷口路灯亮第三盏时,你说蝉鸣会停……”
旋律缓缓流淌出来,调子算不上惊艳,但胜在抒情,配上暨明旭投入的表情,倒也有几分感染力。
不太懂音乐的李柏跟着轻轻打节拍,连弹幕里都多了不少夸赞的评论:
【呜呜呜好温柔的调子,哥哥唱得好有感情!】
【这旋律好抓耳,没有署名权太可惜了。】
然而,坐在角落的江砚舟却蹙起眉,抬头多看了暨明旭几眼。
江知雾注意到弟弟的反应,不由升起几分警惕。
她对音乐不算精通,但也略微有几分基础。暨明旭此刻唱的旋律里,有几段核心的走向,竟和江砚舟的成名曲有着莫名的相似,像是刻意简化了编曲,又调整了几个音符,却没能完全掩盖住原本的影子。
想到原书中被指控为找枪手的风波,江知雾心里打了个突。
而上过钢琴课,有几分绝对音感的季念念皱起小脸蛋,直言不讳:“这歌跟臭脸哥哥写的一首好像啊!念念记得好像叫什么……午、午……”
“午后回声。”江知雾帮她补充完整。
“对!就是午后回声。”季念念说,“妈妈可喜欢听这首歌啦!念念觉得,还是臭脸哥哥写得更好听。”
季念念脆生生的话一落,两位当事人都有了反应。
“谁是臭脸哥哥?”江砚舟臭着脸问。
暨明旭笑了笑,把话题给扯回来:“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有时候旋律走向相近也难免,毕竟好的情感表达,总容易在相似的频段找到共鸣。不过我手稿的诞生时间在很久之前哦。”
这段插曲引起了弹幕的讨论:
【明旭脾气真好,还跟小朋友耐心解释。】
【确实,流行音乐就那几个和弦,听着像不奇怪吧?】
【但是……真的好耳熟啊,特别是副歌前那句转音。】
弹幕立刻有人抓住了重点。
直播镜头刚才确实给过平板特写,虽然暨明旭翻得快,但手快的观众很快从直播回放里截了图。
有人将截图放大处理,模糊地辨认着平板拍摄时自动生成的日期水印——那日期,赫然比江砚舟《午后回声》的正式发行日期早了将近半年。
【明旭刚才是不是说这首歌现在不属于他了?难道……?】
【结合暨明旭早年给人做过枪手的经历想想,细思极恐啊家人们。】
【几句捕风捉影的话,弹幕又搁这里福尔摩斯上了,要不要这么闲。】
【才华骗不了人好吗,砚舟出道之后爆曲不断,你们哥哥有什么?】
八卦总是能带来更多的话题度,弹幕上充斥着各种质疑和猜测,直播现场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
江砚舟本人对此完全不在意,轻描淡写地冷嗤了一声,似乎压根没打算纠缠这种弱智的话题。
倒是江知雾严肃地询问:“暨先生,这首《晚风遇蝉鸣》,听起来很有想法。能聊聊它具体的诞生过程吗?”
暨明旭似乎早有准备,叹了口气,露出一丝怀念又苦涩的表情:“那时候还在北漂,住在地下室,条件很艰苦。这
首歌其实是某个夏天晚上,坐在巷子口的路灯下写的。那时候很迷茫,听着树上的蝉鸣,用一把旧的木吉他,突然就有感而发。”他描述得相当细致,画面感很强,很容易让人共情。
【这经历听起来好真实,不像编的。】
【时间线对得上啊,那时候江砚舟还没发《午后回声》呢。】
江知雾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微微颔首,眼神却锐利了起来:“很动人的创作背景。但是,”她话锋一转,“你刚才演唱的旋律温暖而明亮,跟你的歌词听上去有点割裂。”
暨明旭的脸色瞬间变了几变,他显然没料到江知雾会从如此专业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协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