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鸣金声响起,曹军如潮涌而来,又如潮涌而去。
曹操采纳荀攸之策,暗中释放与刘备合谋的流言,又故意释放俘虏,借以激化颜良文丑与刘备的矛盾。
效果也十分的明显。
颜良、文丑的麾下将校,没人愿意为战败而承担责任。
故而当流言出现后,几乎没人在乎流言的真假,只在乎流言是否可以将战败的责任尽数推到刘备头上。
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的让流言在颜良、文丑的溃兵中疯传。
“啪!”
文丑一鞭子抽在路旁的石头上。
“刘备小儿,竟敢勾结曹贼害我!难怪他不肯与我等一并渡河!”
颜良亦是忿忿。
“大耳贼先与曹贼合谋,见我二人未死,又假惺惺的出兵接应,着实可恨!”
二人不是没有怀疑流言的真假和来源,但颜良先在白马兵败、后与文丑在延津兵败,若不能找个替死鬼,二将回去又如何向袁绍交代?
恰巧瞌睡来了曹操送枕头,不借着流言的由头弄死刘备来个死无对证,担责的就是颜良文丑二人。
两战失利,即便二人再受袁绍宠信也得受罚,否则袁绍今后就没法服众了。
故而,哪怕颜良、文丑明知流言极有可能是曹操的诡计,都要装傻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