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堂途商会的建设。
对于大汉而言,称得上转折点。
刘晔所登记造册的专利,更改工坊传动体系。
配合诸葛亮,黄月英改造的风扇吹炉,对冶炼技术进行更迭。
兴工商之路。
许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改变。
大汉便跳跃数百年的时光,将进程往前推了一大步。
年初的仁政,使得各州郡的百姓埋头苦干,尤其是开荒耕土之政,还有奖赏钱财的鼓励生育之政,令他们感慨大汉有仁政,当兴万世。
毕竟,只要他们肯努力,一年生一个娃,开荒田亩,便可获得奖赏。
而工部,则又开始部署工程,洛阳往北的运河成为重点,开拓道路更是如此。
“速度要快。”
“三韩的部署,更要尽快推行。”
监州尉右司直衙署,卫觊肃然道:“今年陛下有章程,冶铁产量必须超过一亿三千万斤,所以三韩的矿产开发要提上日程,这是你右司直的事情,还有三韩的劳工也要尽快调入营州!”
“卫尚书。”
刘放无奈道:“我们也需要时间,又不是一日便可行千里。”
“某知。”
卫觊起身提袍走向府外。
“司直。”
董昭望着远去的背影,苦笑道:“工部今年怎的如此焦躁。”
“没办法。”
“今年有大变革。”
刘放深吸了口气,说道:“三韩是你的事情,你与甄俨,阿卜多劳心吧。”
“诺。”
董昭作揖应允。
推行筹谋章程,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