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荀姓备受君恩。
所作所为,必思虑国之大事。
大汉,终有人要为后继之人开先河。
徐桉是倡议者,荀彧为中枢令,便要做一个执行者。
街道之处。
庞统畅快的喝了口热汤。
阿卜放下手中的竹筷,感慨道:“真不知尚膳如何弄出此等珍馐,似比飞禽走兽更加爽口。”
“五谷成浆。”
“犹如豆腐一般。”
滕昭坐在马扎上,疑惑道:“此次南征,你们通山商会不去吗?”
“不去。”
“我们的人多在三韩。”
阿卜摇了摇头,眼中满是无奈之色。
军制不同,行军打仗的利益自然不一样。
大汉如今以募兵为主,兵部给予将卒重利,征讨之利自然属于大汉。
而三韩则不同,百济实在太穷,征讨伽倻,所获利益没有能力消化,只能按照朝贡盟约,经由通山商会收购。
同时,通山商会遣人随军,行奴隶商人,收购贵物之事。
以往通山商会在极西众国便是如此获利,只是此次换到新罗,百济,伽倻而已。
“怎么。”
庞统擦着嘴,问道:“你们堂途要随军吗?”
滕昭思忖道:“朝廷还未下来,不过,应该是要去南地开设工坊,行施政安民之事,总不能真的全靠大汉商行吧!”
“这倒是。”
庞统颔首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