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乃千古绝句,某斗胆一试。”
这般勇气皆让台上台下之人刮目相看,姚策所求无非是他认输,如今他反其道而为之,便破了一条生路,当然若是他对的太烂,生路也会变成死路。
“烟锁池塘柳,此句五字偏旁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又自成一景,幽池长柳清烟意境极美。”
“萧兄分析头头是道,不知会如何对此句。”
没看台下,姚策单手背后一手置于腹前握拳,只皱眉看着萧望舒。
“我便对“烟锁池塘柳,灯鎏溪壑枭”~”
回望回去,不同于姚策的焦急,萧望舒倒是不紧不慢。
静默片刻,台下忽而爆发极为热烈的讨论。
“我等实在小看萧公子了,灯鎏溪壑枭,这五字偏旁五行俱全,灯鎏二字与后景不合,但因贪得无厌的枭鸟而变的合理,虽少了几分意境,但对的已然不错!”
这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如此……”台下众学子看上台上。
姚策自知技不如人,还用千古绝对比试,此举已然落了下成,若是萧公子认输,又或者负气不对,他还算能占个胜者的名头。
但当萧望舒开口时,他就输了,更别说萧望舒对的还不错了。
于是他也不矫情,双手向前交合对着萧望舒就是一拜:
“某甘拜下风。”
一晒,萧望舒向前扶起姚策,正要开口,却被一声粗犷且洪亮的男声打断。
“且慢!”
只见二楼西北侧楼梯口有位身着暗绿色长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那男子沿台阶而下,离近后,有学子看清那男子的面容失声道:
“礼部侍郎陆大人!”
不等众人反应那中年男子已走到台前,众学子刚想行礼,被这位陆大人挥手阻拦,他直冲萧望舒而来,气势汹汹,看起来不怀好意。
“萧公子见我为何不行礼?”
作者有话说:
----------------------
1.历史上最早出自明代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陈子升作了三个对句,寓于四首《柳波曲》诗中。皆以五行对五行。其一为:灯垂锦槛波。所在之诗为:“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回波初试舞,折柳即闻歌。”
这里就是借用的此诗,作为对子。我原本打算直接用原诗,但觉得有点不好,何况这里的剧情本来也不是攻君真的能对出多么出彩的句子。我写的不好,但对剧情来说是够用的,所以就没有用原诗。
2.“东风有意绿野舒青,春雨多情红尘笑生。”这个对子来源于网络,我暂时没找到出处,至于其它的对子,就是我自己对的了,如有雷同,那就纯属巧合了(虽然大概不会有雷同吧,毕竟感觉自己对的很垃圾)~
第9章 诗会
礼部侍郎陆大人,春闱的考官之一,亦是萧父下属。
“学生见过陆大人。”
见他乖觉,礼部侍郎没再为难他,只双手背后却面带不屑:
“吾且出题考你一番,看看萧大公子可真担得起“解元”之名。”
“陆大人久居官场,像学生这等“解元”见得的没有几百也有数十位了,大人何必只盯着学生?”
这话说的还算客气,陆大人却觉得被驳了面子,哪里还有好脾气,何况萧望舒还是“顶头上司”特地交代要“照顾”的人。
“呵,可笑,不过一介草民,你也说这“解元”的名头算不了什么,若真有本事怎么不肯应下?”
听完这位陆大人的话萧望舒更觉可疑,这诗会他又不是只今日参加,怎么一个两个都要和他“作对”。
佯装思考,眼神略过酒楼二,三楼。
那三楼正对平台的包厢,红纱遮蔽,烛火下人影绰绰,看来果然是有贵人在场,只是不知道是哪位“贵人”。
“大人既如此看得起我,学生自然不好推脱。”
眼角微眯嘴角上扬,想拿他当乐子,萧望舒不介意让这位陆大人好好领教一下他的“才学”。
“哈哈哈,好,先前对子甚是有趣,便还是考它,”大笑一声,陆大人向前迈步,“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想的这样快显然是早做了准备,何况这对子中满满恶意。
众学子自是脸色难看,可没人想在这个关头得罪考官,何况这陆大人看起来就是个小心眼的。
“陆大人,这……”
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大家一跳,萧望舒也没想到还有人为他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