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各朝皇帝的反思(2 / 2)

李世民眼神陡然一凛。

这说的就是安史之乱吧,就是令唐朝由盛转衰的那场祸事。

虽然这个节度使制度,不是他创立的,但他在天幕中已经多次看到“节度使”这个词汇。

他猜测著,节度使应该是负责统率军队、管理地方之人。

既掌控著地方的军权,又把控著財政和行政大权。

李世民微微蹙眉,陷入了沉思。

他仿佛看到了唐朝后期那混乱不堪的局面。

节度使权力过大,藐视皇权,各自为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態势。

中央集权名存实亡,唐朝陷入动盪。

他不禁在心中长嘆。

地方与中央,权力该如何分配,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地方权力不够,边防危矣。

地方权力太大,又容易造反。

......

【直到后周大將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建立北宋,结束乱世。】

【宋朝的统治者们,深知武將权力过大的危害。】

【这剧本他们可太熟悉了。】

【毕竟他们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就是这样上位的。】

【於是,为了杜绝武將造反的问题,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可这么一来,国家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宋朝被游牧民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最终,宋朝江山易主,被元朝所取代。】

【直到朱元璋率领义军奋起反抗,把蒙古族送回了草原,建立了明朝。】

......

赵匡胤已经意识到重文轻武这一策略的严重问题了。

五代十国时期,武將拥兵自重、频繁改朝换代。

所以,他深知武將权力过大带来的危害。

於是,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將领的兵权。

隨后,又大力削弱了地方军队的实力,將军事大权收归中央。

同时,他大力提拔文官,宋朝渐渐便形成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格局。

可宋朝都被后人称作“大怂”,还有那无比耻辱的“靖康之变”。

这些都在时刻提醒著赵匡胤,可千万別这么打击武將了。

这些年文官的地位和权力极高,而武將则是被处处掣肘。

这样確实也不太行。

他近来已经在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政策。

一个王朝不止是要经济繁荣、文化繁荣,更是需要军事力量作为支撑。

正如同后人常说的那句,“真理只掌握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若是再不更改策略,“靖康之耻”,还会发生无数次。

最新小说: 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潜修十五年,开局一品绝巅! 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 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 从文明晋升考核开始装天才 是谁偷了我的脑子?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 重生不当冤大头,校花你着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