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吕尧不认同国内很多大厂高管人员的理念。
这些大厂高管人员往往是保守的,甚至是犬儒的。
他们认为技术不能做的太早,否则可能变成先烈;但也不能做的太晚,不然可能会跟不上。
他们把这种策略称作“把握时机”,并给这种技术找了个好听的说辞——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更好把技术和商业结合。
实际上就是他们不想冒险当行业的开拓者,但又想把据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所以国内很多大厂都在等。
等别人趟完水。
等别人淹死。
然后他们再依靠积累的资本迅速进场,或收购或踩踏。
这就让国内的科研创新环境变得十分恶臭,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譬如新能源推广初期,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国家要大力扶持推广的新产业,但国内一开始投入这块新产业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来骗扶或者卖积分的。
直到大海市那边引进了特斯拉,并开源其技术后,各种遥遥领先和媲美就来了。
实际上国内不是没有足够的科研力量和资金,只是控制着这些力量和资金的人都是老地主的管家,只想着怎么赚钱赚名声,不愿意担风险。
很多真正重大的技术革新,反而是一些跨界公司做出来的。
支付宝倒逼银行做出改变。
微信让三大运营商的短信变成了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