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包厢
崔九阳手上动作极快,“哗啦”一声拉开了包厢门。
门后走廊中,站著一位身著月白色旗袍的女子。
这女子头髮散乱,几缕湿发黏在苍白的脸颊上,呼吸粗重急促,胸口剧烈起伏,因头髮遮掩看不清脸上表情,只能看到她旗袍下摆已被暗红色的血跡泪湿。
此时,听到包厢门突然拉开,那女子如同受惊的小鹿,惊慌地猛然抬头。
遮住脸的头髮向两边分开,露出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庞一一崔九阳这才看清,这並非成年女子,顶多算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
少女见包厢门后突然冒出一人,脸上忍不住露出惊恐神色,下意识地手腕一抖,手中有物寒光一闪,便抬至胸前一一那是一把染著暗红血跡的匕首。
不过,这匕首不过是障眼法。
他早已警见,少女脚下不知何时悄然蔓延出一条翠绿的藤蔓,如灵活的蛇般,正无声无息地缠向自己的小腿,想要將他绊倒。
崔九阳不动声色,甚至脸上还带著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右手看似隨意地一甩,一枚古朴的厌胜钱已悄然飞出。
这次的厌胜钱既没有爆发出耀眼的金光,也没有发出任何奇怪的声响,只是如同一片落叶般,在黑暗中无声地划过他与少女之间的距离,精准地贴在了少女光洁的额头上。
这是一枚“离宫阳燧守心钱”,正面鐫刻著三足金乌负日的图案,背面则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场景。
这枚钱虽说来是钱,其实並非铜钱模样,看上去倒像一面袖珍铜镜。
此钱专能镇压妖邪,如同给她戴了个无形的锁。
厌胜钱一覆在少女额头上,她脚下的小动作便夏然而止。
那道即將缠上崔九阳小腿的藤蔓如同被火烫了一般,“嗖”的一声缩了回去,隱入少女裙摆下,消失不见。
少女体內妖力瞬间如潮水般退去,浑身一软,差点瘫倒在地,满脸惊讶地看著崔九阳,小嘴微张,便要轻呼出声。
崔九阳早有准备,右手食中二指併拢,快如闪电般凌空画符,同时將一根手指竖在唇前,做了个“嘘”的声手势。
指尖灵光一闪,一道微不可察的符文凭空生成,没入少女体內。
自泰山下来后,他便发现自己迈入二极巔峰后,不仅灵力更加浑厚,还拥有了“心符”的本领。
所谓心符,即无需藉助符纸、硃砂等外物,仅靠心力和灵力,便能凌空画符,威力虽不如精製符篆,但胜在快捷方便。
崔九阳此刻画的便是一道“大音希声”。
少女的惊呼声虽已到了喉咙口,却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捂住,没发出半点声音。
整条火车走廊依旧只有火车轮子在铁轨上滚动的“咔喀咔喀”声,单调而规律。
崔九阳神识微开,感应到远处车厢有两人正如同猎豹般快速朝自己这边走来,脚步声轻盈而急促,显然是练家子。
他虽还未完全弄清当前状况,但倒是顾不得那么多,他向前两步,手臂一伸,抓住少女纤细的手腕,猛地將她拉进自己包厢,隨即关门,迅速从里面拴好门栓。
少女妖力被封,又被下了息音符无法出声,此刻如同待宰的羔羊,满脑子都是慌慌张张的念头:这人是谁?为何法力如此高强?他要对我做什么?
反正说不出话,她也不再徒劳挣扎,只是瞪大一双水汪汪的否眼,惊恐地看著崔九阳,眼神中带著一丝哀求。
崔九阳没在包厢內点灯,反正以他的修为,夜视能力早已具备,且他能感觉到,这少女显然也有夜视能力,黑暗对她构不成阻碍。
此刻窗外透进皎洁月光,如同一地薄雪。
月光下少女眉目如画,肌肤胜雪,虽脸色因恐惧和失血有些苍白,但仍是个十足的美人坯子,尤其是那双灵动的眼睛,此刻像小兽般透露出无助。
崔九阳压低声音说道:“你这小妖怪,在我门外,便是有缘,你先不必慌张。
他指了指少女额头上的厌胜钱,“我把你头上的厌胜钱拿下来,你不许惊慌,不许出声。
然后我问你答,我问一句,你答一句,不许乱说话,也不许撒谎。
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把你交给外面那两个追你的人,听懂了吗?”
少女可怜巴巴地点了点头,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颤抖著,眼晴眨巴眨巴,显然还没完全明白自己为何突然就被这人控制住了。
崔九阳见她应允,便让少女在包厢里的软椅上坐下,自己则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伸手拿下贴在少女额头上的厌胜钱,收入袖中。
少女没立刻说话,只是拿一双清澈的眼晴好奇地看著崔九阳,显然在等他发问。
崔九阳心中暗笑,这小妖怪倒是乖巧,知道审时度势。
他清了清嗓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有没有人跟你同行?外面那两个追杀你的又是谁?”
少女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秀气的眉头微微起一一眼前这人刚才还凶巴巴地说“问一句答一句”,现在一下问了这么多问题,这让她该如何回答才好?
好一会儿,她才怯生生地开口,声音软糯,带著江南水乡特有的吴儂软语口音:“我叫白素素。
从扬州来,要到京中去。
本来有两个师兄与我同行,不过不过已经被他们打死了。”
说到师兄,她眼圈微微泛红,声音也低了下去,“追杀我的那两个人是——是辫子军。
他们突然闯入我们的包厢,手段厉害得很,我两个师兄一照面便死在了当场。
幸好他们见我是个女子,身形柔弱,一时大意,才被我用法术暗算,侥倖逃了出来,可也被他们打伤了腿。”
她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自己被血浸透的旗袍下摆,脸上露出一丝后怕。
“辫子军?”崔九阳闻言,眉头微皱。
他对当下这民国初年的歷史情况並非十分熟悉,毕竟课本上没有的他也没学过。
不过游歷已有大半年,多多少少也听闻过一些时政一一这辫子军,隶属的应当是那个名叫张和的军阀部队。
听说张和此人极为顽固,一心忠於早已覆灭的清廷,民国成立后,仍严禁部下剪掉髮辫,故而人们称其为“辫帅”,其部队也被称为“辫子军”。
说到这儿,便与崔九阳的课本有了关联一一所谓“张和復辟,十二日而败”,虽在歷史长河中不过是一场闹剧。
但对当下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张和及其辫子军仍是一股不容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