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军合力不齐(求首订!)
中军行帐,留在淮水北岸的东路军將校,几乎全部到场。
符融正在和梁成、梁云几位將军激烈爭辩什么。
梁广进入大帐,也不用上前行礼,四处看看,二十余个胡床全部坐满,似乎没有他的位子。
梁云向他招招手,梁广迟疑了下,绕著行帐边沿脚走上前。
“坐我身后!”梁云满脸和蔼笑容。
“谢阿父!”
梁广瞟了眼旁边梁润,拉过一张胡床自顾自地坐下。
梁云摩下长史郭充、司马皇甫毅也坐在一旁,对他含笑揖礼,低声道了句“小郎君”。
梁广注意到,二人似乎格外留意梁闰反应,不敢对他太过热情。
嫡子和养子,还是有所区別的。
宗长梁成也侧身对他頜首微笑。
项城合军时,梁广第一次见到梁成。
这位梁氏宗长,也是目前梁氏四公里最年长之人,虚龄已过五十。
梁成拜镇卫將军,领兵五万,算是东路军三把手。
一路行军至颖口,他都没有太多机会,与这位大伯父有太多交流。
偶尔几次谈话,给他的感觉便是一位仁厚长君,难怪朝野盛讚他有桓侯之风梁闰与他並排而坐,阴沉脸色一副浑身不自在的样子。
梁广没有理会他,自顾自地调整身下胡床。
这种类似马扎的坐具,方便倒是方便,只是他身量较高,坐下时有些蜷腿不怎么舒服。
今后在外行军,还得特製几个加高加宽的带上。
梁广挪动时,胳膊肘偶尔碰到梁润,更是让他满面怒。
梁广装作不知,低声与郭充攀谈起来。
你不舒服是你的事,与我何干?
我舒服自在就行了。
郭充与郭褒是堂兄弟,得益於和郭褒保持的良好关係,他和郭充也处得不错郭充一番解释,梁广才知道融为何满面恼火。
一是慕容垂绕过他直接上书陛下,提出分兵攻打江夏郧城的策略。
陛下同意,慕容垂如愿以偿,带五万兵脱离东路军序列。
二是抚军大將军符方久攻寿阳不下,符融下令命他撤军,改派其他將领攻城。
符方再三推託,就是不愿撤军,非要自己啃下寿阳这块硬骨头。
梁广也是行军途中才知道,荷融与方的矛盾由来已久。
一是宗室矛盾,符方是高祖符健之子,越厉王符生亲弟。
当年诛杀生,宗室掀起五公之乱,符融本想连带著符方也一块干掉。
可惜此人跑到坚跟前一通哭诉,表態自己绝不会跟隨五公作乱。
符坚顾念宗族情分,这些年也算恩宠有加。
符方也惯会討好符坚,甚至有传闻称,当年阿妙凤皇姐弟入宫,就是符方在背后推波助澜。
符融因此骂他是諂媚弄臣。
二是私人矛盾,符方是强德女婿,当年王猛诛杀强德,打压以强氏为首的一眾氏酋,荷方私下求情,符融置之不理。
因此,二人关係一直不睦。
初到颖口时,二人又在眾將议事时爆发爭执。
起因是方也想分兵,沿淮水东进,自彭城至下邳,往盱眙、广陵一带进兵。
幽冀兵有两方之眾,符方想去统领这支南下生力军,顺便摆脱符融肘。
符融严词拒绝。
明面上的理由是,分兵不利於东路军攻克寿阳,以及之后往歷阳(安徽和县)进军。
实则眾將心知肚明,符融根本不相信符方有独自领兵作战的能力。
让他出任方面军统帅,负责一处战术进攻方向,完全超过了他的能力。
事实也是如此,方志大才疏,生平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叫人如何信服?
当年平定符柳叛乱,这傢伙也不过是跟著王猛、邓羌打秋风。
符融拒绝分兵是对的,可惜符方很生气。
所以这次,符方拒绝从寿阳撤兵,他要一鼓作气打下这座淮南坚城,证明自己的能力!
至於刚才符融和梁成、梁云的爭吵,也是因为符融想动用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力,强行剥夺方兵权,二梁担心矛盾激化,苦苦相劝。
正中主將位上,符融仍旧满面气愤。
梁广也忍不住嘆口气,一场兴师动眾的举国之战,结果第一次与普军正面交战,就打得如此彆扭。
不是秦军兵锋不利,而是內部矛盾太多太深。
慕容垂这些鲜卑酋帅心怀贰志也就罢了,连宗室內部也做不到同心协力。
当年曹孟德一首“......军合力不齐,曙而雁行;势利使人爭,嗣还自相....:”用在此时倒也应景。
“左卫虎督督主,梁广何在?”
正胡思乱想间,融环顾大帐,沉声喝道。
梁广一个激灵,忙起身应道:“梁广听令!”
符融看向他:“即刻起,你虎督归属中尉郭褒调遣,今日晚间渡河,隨时做好攻城准备!”
“谨遵將令!”
梁广大喝,心中微凛,没想到他和虎督这么快就派上用场!
郭褒也起身接令,对他笑著点点头。
梁云却起身道:“大將军,三百士乃突击陷阵之奇兵,用在攻城岂不可惜?
末將愿率本部兵马攻城!”
梁闰一惊,本想出声阻拦,可符融已朝他们看来,只能闭嘴不敢多言,心里暗暗焦急。
寿阳城可不好打,否则符方领兵三万猛攻十余日,除了打破几处城墙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