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襄阳败局
襄阳。
早在秦军攻克寿阳之初,新任襄阳太守李柔,便接到龙骤將军、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的姚书信。
姚在信中,请李柔代他,向新任荆州都督兼刺史杨壁建言,双方一同出兵,水陆並进攻打江陵。
杨壁是杨定族兄,尚顺阳长公主,此前在长安中军任职。
此次南征,梁成加镇卫將军,调入东路军给阳平公做副手,远赴淮南统兵参战。
经过一番角逐和爭取,杨壁顺利爭取到出镇襄阳的机会。
他和李柔,便是接替梁成镇守襄阳的搭档。
李柔能得到此次调任襄阳的机会,最大功臣当属姚。
自荷阳、王皮谋反案后,李柔和姚氏关係迅速拉近,
姚助力他爭取到襄阳太守这一要职,李柔投桃报李,自然也想多多回馈,
好让双方关係更进一步。
杨壁此前担任过秦州刺史,对於出镇地方还算有些心得。
不过在当下局势里,襄阳、荆州显然要比秦州重要得多。
杨壁上任后还算勤勉小心,紧抓防务不敢鬆懈。
此次仕途变动对他而言无比重要,若是做得好,不管是回朝出任中军统將,
还是將来都督兵马出征,他都会是有力竞爭人选。
李柔提出配合姚会攻江陵,杨壁起初不同意,认为风险太大。
毕竟坐镇江陵的桓冲手握十万兵马,不易轻取。
桓冲乃大司马桓温幼弟,如今也已年过五十。
兄长桓温、桓豁死后,他便是譙国龙亢桓氏宗长。
在权翼一眾秦国重臣看来,谢安、桓冲,都称得上“江表伟人”。
桓冲掌握的十万兵也不简单,其中泰半算得上桓氏部曲。
桓温坐镇荆州二十余年,积累下的人脉、名声、威望、財力全都投在了这十万兵里。
江陵处於秦普对抗最前沿,这十万兵父死子继、兄弟相替,常年操练精於战阵,尤其是水战可谓江东之最。
建康朝廷每年往江陵转运米粮三十万斛,就是为贴补军需。
杨壁知道桓冲不好对付,没有冒然答应姚所请。
隨著东路军攻克寿阳消息传回,杨壁有所意动,也想寻机在荆州战场打开局面。
等到慕容垂、慕容拿下郧城,杨壁有些坐不住了,主动请李柔联络姚。
最终,双方定下会攻江陵的方案。
姚率新组水军沿江而下,目標建平郡重镇丹阳。
杨壁李柔引襄阳之兵沿汉水抵达下游那口城,夺下这座水寨后走陆路下江陵。
洛涧对峙期间,荆州战事爆发。
起初杨壁李柔进展顺利,夺下那口城后,將其作为前线进攻桥头堡,襄阳兵卒辐重沿汉水送抵那口城。
镇守江陵的冠军將军刘波率兵北上阻截,秦军连战连捷,甚至俘获了刘波魔下平寇將军卢靖,將其押往那口城充作劳力。
得知消息的姚也加速行军,在丹阳与晋军水军遭遇,小胜一场,继续向著夷陵进发。
江陵,似乎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