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跟我走吧
梁广没想到,才走到新丰,他就得为粮食问题犯愁近一万四千人的迁徙队伍,每日耗粮在四百五十石左右,还不算餵给驴骤牛马的草料。
粗略一算,手头上的粮食只够四万四千人五十日支用。
按照行程算,一切顺利的话,五十日时间刚好走到平阳。
可去到平阳正值年关,尚且需要时间整顿,手中无粮如何安顿迁徙百姓?
以往大军出征,梁广只需带好自己摩下本部兵马,粮草军械根本不用愁,命书更写份签状,自己提笔签名用印,往上头一递,过两日就有物资发下。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如今迁徙大军全由他来做主,每日人食马嚼耗费巨大,每一斗粮都得精打细算。
迁徙队伍只在新丰县城外略作休整,便重新启程出发,赶赴郑县渡渭河北上冯翊郡。
梁广、李方、韦洵几人蹲在熄灭的篝火边,一人捧著块干硬马肉嚼著。
“不行就换小斗分粮,约莫能剩出三分之一~”李方嘴里含糊不清。
韦洵吸吸通红鼻头:“还未出关中就用小斗分粮,恐怕军户百姓们心里有怨念。”
“就算要换小斗,也得等过了龙门渡再说!”赵鹿道。
皇甫毅两手靠近余取暖:“现在还不宜换用小斗,倒可以把每日分粮额数稍稍减少些。”
李方直点头:“可以略少些,现在按人头分,平均下来一人得粟米两斤多,
都快赶上战兵標准!”
“各家各户尚且有些余粮,省著点吃,可以多支用十余日~”皇甫毅又道。
眾人议论一阵,都同意把每日分粮数减少些。
梁广沉吟著,每人每日两斤粮乍一听很多,可迁徙路途遥远,体能消耗巨大,强度不比正常行军弱多少。
在普遍缺乏油水的情况下,单靠吃粮难以提供身体足够能量,还得搭配蕎、
豆、麻、泰、盐、醃製品、野菜之类的副食。
这方面的储备没有太多,只能依靠军户氏民家中自有存货。
粮食上多提供些,也能让军民百姓迁徙途中不至於挨饿。
“分粮数暂时不变,让各幢、队回去告知家小,军中粮食的確不算充足,但也足够大伙吃用到明年正月末!”梁广沉声道。
眾人相互看看,韦洵小声道:“主公,就算过了龙门渡用小斗分粮,再抹匀一些,至多也只能支用到上元节前后.....“
李方瞪大眼:“就算能挺到二月,那往后几月咋办?
今年平阳收成如何?府库可还有余粮?若是撑不到五月,恐怕要闹出大乱子!”
眾人皆是睁大眼看著他,粮食种在地里,那可是需要时间生长的,总不能凭空变出来。
“河东乃丰產之地,还有太原,总归是能借到些粮的!”
梁广笑著安抚眾人。
他心里也没底,可身为主公,几万军民的主心骨,装也得装出一副气定神閒之样。
李方咧咧嘴:“今年平帐,明年赞下一二十万斛粮,后年就能养三五万兵!”
“哈哈哈~”
眾人一阵鬨笑,心里紧绷的弦鬆弛不少。
只要走下去,总归是有希望的。
“兄长~”
王镇恶骑马跑来,身后还跟著两人。
“我在城中遇到他二位,说是有急事要见兄长!”
梁广起身望去,愣了下,急忙迎上前:“两位上吏赶来相见,莫非长安有变?”
来人竟是跟隨权翼多年的省事吏班奉、卢寧二人。
当年梁广入职屯骑营,还是他二人带领前往护军府报导。
今年以来,去往权翼府上的次数少了,也极少与二人见面,不想今日在这新丰县遇见。
“不敢劳君侯相迎!”
见梁广迎来,二人嚇一跳,赶紧快步上前。
两年多时间,梁广已从无品的屯骑营参军,成为一郡太守,更兼辅国將军之职,都督并州杂戎诸军事,可谓是一镇方伯!
更別提此次率领数方军民迁徙,如此影响力和號召力实在惊人,难怪连新君也对他颇多忌惮。
而他二人如今,仍只是权翼身边无职无品的省事吏,与家臣无二。
“特奉司徒之令,敬承书信!”班奉忙取出漆筒。
梁广拧开竹筒取出帛书阅览一遍,一脸惊讶地看看二人,又低头重新把信看了一遍。
“君侯借一步说话!”
隨二人走到一旁,梁广忙问道:“崔带崔浩秘密返回关东,权公却让我把二人请到平阳?
这是何故?”
班奉笑吟吟地道:“清河崔氏早有东归之心,此次在司徒相助下才顺利离开长安。”
卢寧接话道:“司徒盛讚崔有刺史之才,君侯何不请他前往平阳共图大事?”
梁广一脸不解:“崔宏、崔兄弟俱是佐命之才,只是崔氏东归心切,又怎会隨我去平阳?”
班奉、卢寧相视一眼,皆是笑了起来,
“崔叔侄身边不过部曲僮僕数十人,君侯请他去平阳做客,他岂敢不从?”班奉授须。
“君侯两战大破慕容叛军,对付这些区区家奴,还不是手到擒来!”卢寧神情古怪。
梁广看看二人,“二位之意是.....如此硬来,只恐不妥吧?”
班奉道:“君侯不伤人命便是了!”
卢寧道:“世道丧乱,人才难得,君侯万不可错过才是!”
梁广搓搓手了几步:“倘若激怒崔氏,岂不弄巧成拙?”
班奉笑道:“司徒说,君侯能把人请去,就有办法把人留住!”
梁广心一横:“也罢!事后再赔罪不迟!”
当即,梁广唤来王镇恶、向靖,命二人各率五十骑准备出发!
“若二位欲返回长安,可要我派人护送?”
卢寧笑呵呵地示意自己肩头包袱:“司徒有命在先,若君侯身边尚有职缺且看得上我二人,便留下为君侯效力!”
班奉道:“若君侯嫌我二人年老智昏,便只能迴转长安,继续在司徒身边侍奉”
梁广大笑:“二公皆是有大才之人,若能隨我前往平阳,自然求之不得!”
“拜见主公!”二人当即下拜,敘过主僕之礼。
梁广请二人起身,能在权翼身边做事多年,本身就证明二人才干不差。
对朝廷典章制度、司法仪制非常熟悉,就办事能力而言绝对一流。
“等二位在平阳安顿下,我再遣人回长安接二位家眷前去团聚!”
“多谢主公!”
梁广唤来韦洵介绍一番,让三人一起分担迁徙队伍的日常管理杂务。
百余骑脱离队伍,往潼关方向疾驰而去....
华阴以北,碎雪飘摇,天地苍茫。
清冷官道上,崔、崔浩叔侄乘坐马车,在六十余家僕部曲护卫下往东而去车窗帷帘掀开,崔浩探著脑袋张望四野,不时能看到道旁、荒田、沟渠里一具具腐烂尸骸。
“叔父,那年父亲隨阳平公入秦,关中是何景象?”童稚嗓音清脆响起。
“那年啊...
崔將著须,“自霸城至长安,槐树夹道,绿柳成荫,灞桥之上商旅繁茂,
產灞之畔游人如织..::
华阴县郊有千顷稻田,万亩冬麦,可谓关中一景!”
崔浩听得呆住,小脑袋里浮现画面。
“此番东归河北,阿父和叔父一定很失望!”崔浩忽地道。
崔显莞尔:“桃简孩儿为何如此说?”
崔浩指著道旁户骸:“崔氏入秦时,关中何其昌盛,天下九分得其六,只待百万秦兵过江南下,便可重现普武灭吴旧事!
谁想不过数年,便已残破至此,哀其多,怒其无为,大失天下人望!”
崔愣了愣,欣慰又无奈地笑笑。
桃简太过早慧,叔侄对话时,经常让他有种面对一位成年土人侃侃而谈的错觉。
崔轻嘆一声:“天命不在符秦,且回河北自居坞堡,待过些年时局明朗再说....:”
身为崔氏郎君,首先要考虑的必然是维护宗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