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二轮磋商之三家妥协
邓氏坞北面,开垦出的水田上千顷之多,其中近半数还未来得及翻耕。
单于护军营地设置在几条沟渠交匯之处,背靠一片冈峦起伏的土塬。
悉罗多、王镇恶、慕舆盛、向靖率领的三路兵马已尽数匯合。
两千七百余护军骑兵保有完好战力,轻伤者正在营中,接受杨县调来的曲氏青壮照料。
一千五百多名贺兰俘虏也没閒著,由悉罗多、慕舆盛负责看押,在邓氏坞西北五里,临近汾水东岸处,修筑一座土坞。
站在邓氏坞望楼上,应该可以清楚看见平阳军动静。
曲康首次入邓氏坞,梁广命他带话,如若邓氏不降,就派一支鲜卑骑军常驻於此,和邓氏坞打持久战。
坞堡北面儘是平整荒野、农田,邓氏堡民只要离开坞堡,就会面临骑兵追击。
邓氏坞四面环有壕沟,连通汾水、洪安涧,形成一套完备的水渠供应系统。
若是铁了心攻打坞堡,派兵阻塞汾水、洪安涧入水口,掘开护城壕沟,用不了几日也能將水放干。
梁广绕坞堡巡察两日,倒也找到几处破绽,可在攻打时加以利用。
臂如西南口的水门是用木柵製成,可用火焚之。
东南角地势较低,土地湿软,到了夏秋雨季淹没在水中,夯土墙根显然是冬季新修筑。
邓氏若顽抗到底,他也不打算调集重兵强攻。
先派兵堵在坞堡门口骚扰,等到了雨季涨水期,洪安涧水势大涨时引水淹城堡墙一垮,甲兵列阵而入,仅凭邓氏残余私兵和几千青壮根本守不住。
这是拿下邓氏坞的下下策,耗时长不说,也会影响郡府今年的各项计划进展。
一场大战下来,他和坞堡內的近万汉民难免结下仇怨,不利於稳固本郡民心。
至於其他土人豪强对他的看法,反倒不甚在意。
平阳四姓,无论实力、名望,还不足以让他像对待汾阴薛氏、清河崔氏那般谨慎。
曲康从邓氏坞出来,带回邓氏宗长邓眾的话。
邓氏可以考虑投降,但要他先行撤兵回平阳,等宗族商议过后再给答覆。
梁广之以鼻,不予理会,继续命俘虏筑土坞,护军骑兵终日绕坞堡巡逻。
撤走自然是不可能,打掉贺兰人,夺下鼠喉谷要地,夺回永安,汾西关几百私兵业已投降,杨县曲氏也表態归附。
出兵前制定的目標相继达成,没道理留下一处邓氏坞,继续超脱於郡府管辖之外。
只等拿下邓氏坞,整个平阳盆地北部,所有河川险塞通道都能牢牢掌握在手。
如此,他才能安心在平阳大搞农业建设。
邓氏坞若降,贺兰俘虏修筑的土坞,也能作为码头髮挥用场。
总之,不能让贺兰人太过清閒,每日饿不死也没有力气闹事。
今日,梁广带著王镇恶、曲康骑马从山岗赶回营地,正好遇见崔、贾毅、
贾阳一行到来。
“参见使君!”
一见面,贾毅父子惶恐下拜。
梁广先给了崔一个嘉许眼神,此君没有食言,愣是把贾氏忽悠到此。
看来他对平阳士人的前途发展颇为关心。
土人群体能否融入平阳团伙,也关係到他自身的前景。
寒暄几句,贾毅父子的態度比上次更加恭敬。
“就请德仲公、曲宗长再入邓氏坞,面见邓氏宗长,晓以情理,莫要做出自误之举。”
梁广笑著,態度和蔼,“崔长史代我一同前往,为表诚意,在永安俘获的十余邓氏族人,也一併送还。”
崔拱手领命,贾毅忙道:“老朽一定竭尽所能,劝说邓氏罢兵言和..:::
王镇恶打断道:“老宗长说错了,不是和谈,而是敦促邓氏赶紧开坞堡归降如若冥顽不灵,打破坞堡,定当鸡犬不留!”
贾毅面色僵住,“梁使君,这~”
梁广淡笑:“德仲公转达邓宗长,我只给他一日时间。
明日此时若无结果,我先返回平阳,两千鲜卑骑就留在此地。
等春耕结束,我再亲率五千兵前来造访。
今日过后,不死不休,凡邓氏族人无分男女老幼一概杀之,其余佃户、庄客、部曲投降者既往不咎!”
贾毅、贾阳、曲康皆是色变,这態度分明是要把邓氏灭族。
崔也不再说话,若邓氏当真不识好列,他也帮不上忙。
平阳团伙函待解决立足问题,不可能耗费太多耐心与邓氏周旋。
若是看不到招降希望,自然只有挥舞屠刀。
梁广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交给鲜卑人来做就行,相信悉罗多一定会很乐意:
贾毅揖礼,勉强挤出笑:“不知使君希望邓氏如何做?”
梁广竖起一根手指:“只有一条,邓氏族人必须搬离邓氏坞!邓氏可以迁往狐聂县居住!”
贾毅麵皮狠狠一颤,条件虽只有一条,可也太过苛刻了些。
邓氏占据邓氏坞已有三四十年之久,不断加固修才有今天规模。
梁广一句话就要邓氏举族迁走,著实霸道了些。
贾阳苦笑道:“狐聂县被羌人酋师所占,且远在谷稷山以西,靠近黄河东岸.....要想说服邓氏迁走,恐怕不易.
”
梁广淡淡道:“邓氏阴结贺兰人,引代北诸部势力入侵平阳,自恃私兵对抗郡府,罪同反叛,就算诛灭全族也不为过!
念在族眾妇孺多是无辜,又有诸位苦苦说情,我才网开一面,给予其改过自新机会。
至於狐聂羌人问题,我自会派兵剿灭,但邓氏要负责供应军需、夫役。
只此一条要求,邓氏若不答应,也就不用再谈了!”
贾毅父子相视一眼,苦笑了下不再说话。
曲康低眉顺眼,暗暗庆幸自己降得果断,最起码梁使君没有要求曲氏也迁出杨县。
杨县城防还比不上邓氏坞,私兵也不如邓氏多,真要打起来,一两千兵马足以克之.....
当即,崔、贾毅父子、曲康四人,带上十余邓氏俘虏,二度前往邓氏坞。
“兄长觉得,这一次那邓眾老儿会否答应?”王镇恶笑问道。
向靖指著二里地外的坞堡:“这邓氏坞本就是由军寨改建,扼守汾水、洪安涧交匯口,堪称平阳以北首要屏障!
邓氏若不答应,只有强取了!”
梁广笑笑,贾氏有人口之利,邓氏则占据地利,二者皆是他立足平阳的根基保障,不可能交由当地土人掌握。
贾氏吐出人口,邓氏让出坞堡要塞,这是他以平阳为核心,建立基业的第一步,必须走得踏踏实实,不容任何差错。
当晚,崔、贾毅四人连夜赶回。
邓眾没有明確表態,只含糊说可以考虑。
但请求他先行撤军,免得族人堡民日夜惊恐。
可以就近前往杨县,由曲氏负责主持,三家再和他进行正式谈判。
梁广略作考虑便同意了,先派王镇恶、向靖率一千五百兵,押送贺兰人返回平阳。
他和悉罗多、慕舆盛领余下兵马前往杨县。
他作为郡守,还未到过这处霍太山南麓小县,正好视察一番。
二月二十,邓氏宗长邓眾一行二十余人,如约抵达杨县。
会同贾氏、曲氏,一同与梁广进行第二轮正式谈判。
曲氏作为地主,首次承办如此重大的会议,全族上下拿出十二分精神应对,
不敢有丝毫差池。
城外还有一千余鲜卑骑兵需要供给军需,曲氏这次也算是掏空家底。
厅堂內,梁广和曲康居中而坐,其余人分坐两边。
邓眾年纪比贾毅还要年长些,他也是头次见到。
一个乾瘦老儿,眉眼间透出一股倔强,穿一身鹤擎宽衣,打扮得像个方士。
曲康作为地主,理应是会议主持人,可惜他气场太弱,胆量太小,话音颤巍显得很心虚。
崔主动接过话头,反倒让他如蒙大赦。
在座眾人里,崔身份有些特殊。
他是士族高姓出身,又是梁广僚臣,辅国將军府右长史,平阳团伙重要成员在这场平阳本地士人,与外来军阀头子的商中,他能起到调和润滑作用,
避免爭执过於激烈。
“......主公,邓宗长愿率宗族迁往狐聂,只是希望邓氏原有的土地数额不变,青壮丁口也一併迁走.....”
崔显看了眼邓眾,把此前在邓氏坞商议的细则,重新当著眾人面复述一遍。
梁广此前也没有表態,今日正式谈判,便毫不犹豫地摇头道:“清丈田亩、
稽查人户必须进行!
土地数量,以建元二十年(384年)五月为准,在此之前登造在册的土地视为宗族私產,一概不动。
其余土地一律交还郡府,由郡府统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