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膺手忙脚乱接过,面红耳赤地拱拱手退下,继续去咬笔头苦思冥想。
王懿笑道:“看不出悉罗將军还有这般细致心思!”
悉罗多哈哈大笑:“去当了一月吏卒,倒也不是全无收穫,缉盗捕奸,审查人犯,都得从小事入手!
君侯尝言:细节决定成败!
行军打仗,同样得注重细节!”
呼延愷笑道:“看来悉罗將军颇有心得体会,不如向君侯申请,出任平阳都尉好了
悉罗多连忙摆手:“那还是算了,出征討伐更適合我!”
三人一阵大笑。
王懿颇有些惊喜,本来他提议调悉罗多与他搭档,负责此次夺取介休之役,只是为了卖个人情。
悉罗多毕竟是梁公姻亲,长公子表舅,今后只要不犯大错,一定会得到慕容夫人倚重这廝在鲜卑民里也颇有威望,毕竟做过长门亭三部首领,如果不是归附了梁公,以他原本的势力,做个单于不成问题。
没想到悉罗多做了一月吏卒回来,性情沉稳了许多,心思也细致起来。
刚才从杨膺信中,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真让人有种士別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王懿对此次夺取介休城,又多了几分信心。
“两位將军,我倒有个想法,或能让杨膺这封求救信看起来真实些!”王懿灵光一闪。
“王中尉有何妙法?”悉罗多急不可耐。
王懿笑道:“自荷不入主晋阳,增兵介休驻防以来,与我平阳已成对时局面,双方都对彼此保持关注和警惕。
此次近万人规模的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耳目。
不如让杨膺在信中说:梁公亲自率兵进驻永安,同时往汾西关增兵,有可能突发奇兵攻打介休!
杨膺隨行,准备煽动一场哗乱,从而趁机逃走,请杨辅及时派兵接应!”
呼延愷眼晴一亮:“好办法!虚虚实实,才叫人难辨真假!
连日来,我下令封锁城关,缉捕细作,已经抓获十几个身份不明之人。
为防意外,已全部斩首,不过难免有漏网之鱼。
永安、汾西关两地兵马调动,想来瞒不过杨辅。
从此事入手,更容易让他相信。”
悉罗多疑惑道:“可所谓的“哗乱』从何而来?”
王懿笑道:“这倒不难,我们安排人手,假意给他乱上一场不就行了?”
悉罗多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他大步流星地衝进城门楼,拉著杨膺出来,三人对其一番耳提面命。
打了好几次草稿,杨膺才终於写出一封令三人满意的书信。
当晚便挑选伶俐部下,携带书信赶赴介休....
翌日傍晚,介休城头火把在燥热晚风中明灭不定。
官拜镇西將军的杨辅站在垛墙后,捏著一份书信沉吟不语。
不远处,大秦旗帜猎猎作响。
杨辅看罢书信,抬头远眺南边,相隔巍巍山岭,穿过六十余里的雀鼠谷,便是平阳门户汾西关。
思索了许久,杨辅再度低头阅览书信。
信纸残破,是用黄麻纸书就,字跡相当潦草,还带有血跡,一路上被汗水浸透,略微有些模糊。
杨辅能认得出,这的確是杨膺的笔跡。
杨辅把书信交给身旁的儿子杨骆。
“阿耶~”杨骆欲言又止。
“直说无妨~”杨辅道。
“阿耶,孩儿以为,就算书信是真,也不可轻易出兵!”杨骆认真道。
见父亲不语,他又道:“介休驻兵四千,若是据城而守,凭藉雀鼠谷之险,管教敌人折戟城下!
冒然出兵,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杨辅嘆息一声:“我又何尝不知,此时出兵接应风险太大。
可杨膺毕竟是族亲,更是王妃兄长,大王亲信。
他来信求援,若不助他脱困,將来只恐记恨我父子。
同为杨氏宗亲,当初若非杨膺提携,你我父子岂有追隨齐王的机会?”
仇池杨氏是一个庞大宗族,分支极多,杨膺、杨辅不过是其中之一。
杨膺凭藉妹妹杨惠风嫁给齐王符不,才有幸进入符不幕府,成为心腹僚属,隨符不出镇邮城。
杨辅又受杨膺提携,才得以进入符不视野,从而有机会立功授官。
现在杨膺落难,向他寻求帮助,杨辅当真不好得拒绝。
“可是阿耶...”
杨骆还要劝说,另一位介休守將张纂匆匆赶来。
张纂是西河郡太守宋部下,宋此前出任平州昌黎郡太守,被慕容农击败后,隨平州刺史王兗一同退入乐平(山西阳泉)。
符不入主晋阳,对辖下几个郡进行人事调整,除了上党郡王亮不曾变动,其余几郡都换成了关东旧臣。
此举虽是稳固了他在晋阳的统治,却也引来并州派系极大不满。
好在并州刺史王腾、驃骑將军张蚝两位带头大哥,全心全意支持符不,才强硬压下了一批反对声。
“杨將军,打听清楚了,永安、汾西关確实兵马调动频繁,且有传闻,梁贼大已立在永安城头之上!
想来梁贼確实率军北上,就是不知,具体在永安,还是已经到了汾西关~”
张纂有些心急火燎,“梁贼亲至,想来要对我介休动手,还是儘快稟报大王为好!”
杨辅沉声道:“张將军稍安勿躁。大王远在九原督战,介休之事,还是要你我拿主意为好。”
张纂道:“杨司马请咱们派兵接应,可不能见死不救!
我带一千人入雀鼠谷,赶往汾西关,接应杨司马返回!”
张纂说著就要下去调兵,杨辅忙道:“且慢!杨司马信中说,梁贼从河东徵发了许多屯丁,这些屯丁,以前都是西燕降卒,在河东被强迫屯田。
梁贼发屯丁修筑城池关防,引来不少怨言。
杨司马判断,近期汾西关內,极可能爆发哗乱,让我们静待时机!”
张纂迟疑道:“可是,撒在汾西关、永安两地的细作,大多遭捕杀,死伤殆尽,恐怕难以及时传出消息?”
杨辅道:“若果真如杨司马所说,贼军中爆发哗乱,动静不可能压得住,多方遣人打探,一定大有所获!
贼军自乱,杨司马才有逃离机会,届时我们再出兵接应!”
张纂点点头:“也好,就依杨將军之言!”
当即,张纂下去安排哨探细作。
五日后,杨辅、张纂收到消息,汾西关內果然爆发骚乱,有数百屯丁抢夺军械,试图攻击驻军未果,遭到镇压....
杨膺第二次派人约定好接应时辰,杨辅亲自领兵赶往汾西关,留张纂、杨骆守卫介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