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晋阳治政
翌日,梁广开启书山会海模式,召集薛茂、姜让、杨膺三人,以及州郡县三级衙署上百名佐官,针对律令新置、官署腾退、官吏军將裁汰、营垒划分....这些繁琐庶务进行具体布置,听取相关主官具体匯报,
还有诸如废旗亭成立市易务,直接归属郡丞管辖,掌管全郡除盐铁和大宗粮食以外的民间贸易。
梁广控制的几个郡里,市易务已成常设机构,接受当地郡府和平阳大都督府下辖市易司的双重领导。
农耕是政权稳定的基石,商贸是市井繁荣的催化剂,百姓经过休养生息,家中剩余的粮布也需要兑换成其他生活用品。
稳定下来的手工从业者,较为富裕的官吏群体,也需要更具活力的娱乐消费场地。
以往战爭频繁时期,土民大多依附於城池坞堡生存,一座城、一处坞堡就是一方小天地,生產、交换、贸易多在內部循环完成,这就是南北大行其道的庄园经济。
平阳一郡除贾氏、柴氏还拥有较大型的坞堡,其余士族豪强大大小小的坞堡,有的遭弃置,有的地势险要,收归大都督府设立民团,转为半官半民的驻军屯所。
太原坞堡更多,规模较大的只有王氏、郭氏两家。
王俊出任弘农太守,已经主动表態要把王氏坞堡贡献出来,交由郡府作为屯兵所。
王氏在南渡后,留下来的小宗註定没落,归附於一方稳定政权,藉助国家势能才有希望振兴宗族。
对此,王俊看得很清楚。
郭氏、温氏、郝氏这几家没落门阀想来也不会拎不清。
梁广强势入主普阳,只需安抚好氏胡族民,清丈改革工作基本就能顺利推进。
针对每一项新政计划,梁广都给出明確的时间限制,限期完成初步整改,这也是他亲自坐镇敦促的意义。
原王腾魔下的并州刺史府陷入一个较为尷尬的局面。
梁广没有明確裁汰刺史府,只把原来隶属於刺史府的治中从事张显、別驾从事刘贵、
功曹从事鲜于宏等降臣,全部调入郡府帮忙。
原本他们都是王腾佐官,州府一级的官员,现在却成了郡守薛茂的下级。
刺史府归降官员降级使用,併入郡府,成了晋阳吏治整顿第一把火。
不过,梁广没有明確表態要撤销刺史府,也就表明,將来哪一日,或许会有一名新的并州刺史到任。
除了太原、晋阳事务,乐平(山西阳泉)战事也是梁广重点关注的。
乐平太守王充、东燕赵王慕容麟围绕井陘关的爭夺与守卫,已经麋战近三个月之久。
王充很是硬气,至今也没有派人前来归降,请求他出兵相助。
王充咬牙死扛,梁广却不能坐视不理,乐平若有失,太原也將受到震动。
这日,梁广召集皇甫毅、王懿、悉罗多、王镇恶前来商討出兵援助乐平之事。
“我要见梁公!”
衙堂外传来一阵阵喧譁声,梁广向堂外望去,似乎是寇遗不顾王睿劝阻,想要硬闯入內。
“请寇卿进来!”
得到梁广允许,王睿才挥手令两个亲卫城士退下。
寇遗怒气冲冲而来:“梁公自入普阳以来,减免赋税役,赏赐孤老,订户籍、正律法,太原民心安定土民归附,坊间皆称讚梁公乃圣明之主!
可梁公恩待了土民百姓,却为何独独不放过杨妃和济北公?”
寇遗一见面便是一通质问,梁广有些发憎。
悉罗多冷喝道:“大胆!敢对君侯无礼?”
寇遗却连看也不看他,只是紧盯著梁广,似乎非要討个说法。
“寇卿稍安勿躁,有何事坐下来慢慢说
寇遗仍旧不理会,厉声大喝道:“梁公欲逼死杨氏母子乎?”
梁广哭笑不得:“寇卿这是说得哪里话?杨氏和济北公昶,不是交由杨膺照顾吗?”
寇遗红了眼:“方才,杨氏欲带著济北公投井自尽,幸亏身边僕婢所阻!
我赶到时,杨氏又欲撞石而亡,万幸只是受伤昏迷,性命无碍!
梁公既然已纳杨氏为妾,却为何不好言抚慰,好生安顿杨氏与济北公?
任由她母子留在杨膺身边遭受欺辱,此举岂是有德人君所为?”
梁广惊:“我何时纳了杨氏为妾?”
皇甫毅、王懿、王镇恶三人眼观鼻、鼻观心,默默坐在一旁不声。
悉罗多一脸暖味地嘿嘿笑笑,也不再说话。
寇遗毫不掩饰自己的鄙夷之色:“梁公入宿王宫当日,召杨氏侍寢,此事早已传遍!”
“我...”
梁广半张口,猛然发现这种事自己怎么解释得清!
难道要告诉臣僚们,那夜他根本没碰杨惠风,那女人打了杨膺一巴掌自己跑了!
现在小道消息传开,以讹传讹之下,已经演变成“梁公入宿王宫当日,就迫不及待地召杨妃侍寢!”
这下子,梁公好色,尤其好人妇的名声只怕是坐实了...
梁广沉默了,很明智地选择闭嘴不言。
明明什么都没干,小道消息却满天飞,各种细节传得有鼻子有眼,想想还真是亏得慌。
寇遗脸色缓和了许多,双膝一弯跪倒,苦苦央求道:“杨氏能侍奉梁公,也是她的福分。
只是济北公荷昶乃齐王幼子,年纪尚小懵懂无知,恳请梁公宽恕,饶他性命!
梁公既纳杨氏,何不让她入宫贴身伺候,留在杨膺府上只会受人欺凌,连带著昶性命也不保!
杨膺两度背主忘义,此类小人绝不可轻信!
梁公欲成霸业,就不该亲近杨膺此贼!
臣请梁公及早诛之!”
梁广抬手示意他起身,笑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还是寇卿第一次自称『臣”!
3
寇遗叩首落泪:“只要梁公宽救符昶,善待杨氏,臣寇遗愿诚心归降,上谷寇氏愿世代为梁氏之臣!”
“唉~寇卿当真是忠义之士啊!”
梁广赞了声,起身走到堂下,俯身將他起,“寇卿放心,符昶一小儿辈,我自会妥善安置。
至於杨氏.....咳咳~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