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人心迁转
两日后,已於先帝灵前即位的新君符选,升太极殿东堂召开廷议。
放眼望去,殿阁內一片素衣孝服,愁云惨澹之气氛愈发浓烈。
廷议第一件事自然是改元,在几位公卿提议下,很快决定以明年正月为天兴元年。
第二件事,与平阳有关。
“中书已经草擬好册封平阳公梁广为周王的詔敕,同时,朕决定召梁广回朝辅政.....”
顿了顿,符选环视殿內群臣:“哪位卿家愿出使平阳宣詔?”
东堂內一片鸦雀无声。
中书令张烈、散骑常侍朱彤几乎同时跨出一只脚,相互看了眼,又一脸尷尬地缩回。
尚书左僕射韦华看在眼里,气得直翻白眼。
两个傢伙当年没少在先帝面前痛骂梁广,现在倒好,竟然想抢著去平阳宣詔。
也不怕梁广见了他们,想起当年过节一刀砍了...
符选目光在张烈、朱彤身上略作停留,眼底划过几分厉色。
群臣心里都打鼓,新君不惜以封国之重册封梁广,还下詔令他还朝辅政,对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目的,自然是想借用梁广之力扫灭姚羌。
可梁广一旦回到长安,这大秦社稷还能是荷氏天子说了算?
只怕改朝换代就该进入倒计时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想,去平阳宣詔无疑是个美差,先一步进入周王视野,博得好感,將来才能有备无患..::
群臣目光四处,有资格参加今日廷议的,自然也有资格代表新君和朝廷前往平阳宣詔。
大家相互看看,谁都想去,可谁都不敢先迈出这一步。
符选面无表情,把臣僚们的神情反应看在眼里,心中冷笑不已。
果然,时至今日,还能坚定不移地支持符氏的大臣,已经不多了..:
新任车骑大將军方一脸悲愤地站出来道:“臣反对召还梁广!梁广实乃国贼,罪孽不比姚轻!梁广若回到长安,大秦社稷倾覆不远矣!”
符方这一嗓子悲愤交加的怒號,乍响在殿堂內显得异常突兀。
群臣一个个睁大眼,神情无比古怪。
都到了这步田地,高阳王符方还敢这番话,不得不让人在心里敬他一声:你真勇】
以梁广今时今日拥据并州,雄踞七郡治民近百万的声势,別说封个史无前例的周王,
就算直接自立称天王,那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人家梁公还顶著平阳郡公头衔,委屈巴巴地甘愿向大秦称臣,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齐王败亡,出逃罹难,虽说是梁公大军入主普阳直接造成的,可齐王父子毕竟不是人家梁公所杀。
不久前梁公还上书乞罪,表態一定会剷除刘卫辰替齐王报仇。
虽说人人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表演性质的举动,可总归展现出梁公对长安朝廷的诚意。
人家没像昔日司马昭派成济干掉曹髦一样,直接率军杀回长安屠戮氏,就已经算是心存仁善了。
自晋室南渡,北方天下胡族並起,哪一次政权更叠不得流血屠杀?
如果能在梁公手上完成和平禪代,也算是开创北方天下的新局面,为新朝注入一股宽容仁善之气。
关中五年来歷经战乱、乾旱、饥荒,人口锐减二三十万,民生脆弱朝廷不堪重负,再也经不起大折腾。
梁公携并州强兵还朝稳定局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由梁公开创新朝,总比氏秦社稷遭姚羌覆灭要好..::
群臣心里都在掂量著自己的打算,他们有宗族、坞堡势力,就算梁公禪代登位,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至於符氏的存亡死活..::
有新平公主符盈在,想来梁公不会太过为难。
当然,如符方之流可就说不准了,谁叫他自寻死路呢....
群臣看向荷方的眼神变得古怪起来,离他近的不动声色地往旁边挪了挪。
和他有姻亲旧交的,脑中急思著如何切割绝交。
符方在群臣心目中,儼然成了一个绝对不能亲近的特殊存在。
符选紧盯著方看了会,话音冷冷地道:“高阳王不必多言,朕意已决,詔册周王还朝辅政,是平定姚羌之乱的唯一办法!”
符方一脸不甘心,见新君脸色沉沉,不敢再多话,退下。
“司徒公以为,该派谁前往平阳宣詔?”
待选又看向群臣首位的权翼。
扶风王融坐镇雍县,持节都督陇山战事,朝中重臣自然以权翼为首。
权翼这位司徒不掌任何实权,可名望摆在这,谁也不敢怠慢。
权翼缓缓起身,微微前倾身子道:“老臣以为,可加西平王符冲为散骑常侍,以其为朝廷使节,前往平阳宣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