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转眼就到了十月底。
徐松原找过徐桂英一次,说他打算再盘下隔壁的铺子。
炒饭店的生意好,店里经常坐不下,会在外面路边摆几张小桌子,不过最近街道办不允许路边摊,让徐松原全部收进去。
店里位置又不够,他就打算再买间铺子。
徐桂英当然支持,还说徐松原如果钱够的话,买两间铺子,到时候店面开大了,不单只卖炒饭,以徐松原的手艺,都能开家老饭馆。
徐松原有些犹豫,两间铺子得五六千。
他也不大敢信自己能做的起来。
他是有手艺,但做生意,还要靠运气。
徐松原这辈子最好的运气就是和陈芝结了婚,找到了大姐,他很满意知足现在的生活。
徐桂英让他自己回去想想,晚上她跟宋信福说了这事儿。
宋信福语气非常肯定:“开啊!松原肯定能开起来!”
徐桂英翻了个身,打算睡觉。
“让他自己想吧。”
没几日,徐松原又上门了一趟,说已经想好了,就按照徐桂英说的办!
徐桂英怕他钱不够,还道:“要是装修那些的,钱不够,你跟我说,我让你姐夫去取钱。”
徐松原欲言又止道,“大姐,我钱够,就是还有件事……我自己干这么大生意,我自己拿不准,要不你跟姐夫以管理形式入股,你们偶尔帮我参谋参谋……”
徐桂英愣住。
“这怎么能行。”徐桂英皱紧眉道,“你跟我客气啥,还管理形式呢,你就是想得多,我们家人这么多,哪一个都能出建议。”
徐松原的话,完全是为徐桂英两口子考虑。
相当于白给他们收益。
徐松原摇头,“不成,大姐,你们帮了我这么多,选位置,铺子装修买桌椅板凳,炒饭口味,都是你跟我说的,要是没有你,我铺子也开不起来,有些事我真拿不准,你们眼界比我广,你们就入股吧,只要别嫌收益少。”
徐松原越说,态度越坚定。
说到后面,大有徐桂英要是不答应,他就不上门的架势。
徐桂英:“绝对不成,你铺子该开就开,我们是一家人,你有啥事来问我就成了,总之我不入股。”
第233章 凤凰阁
这事儿商量来商量去了几天,以徐桂英两口子入股两千元加管理共占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店里赚了钱最好,就该大姐他们得的。
就算是亏了,这两千元不至于压垮徐桂英他们。
徐松原心里觉得赚钱的可能性比较大,他不敢盲目乐观,从决定开干后,就一口气买了旁边两家店面。
两家店装修,原来的店面继续卖炒饭。但凡来了老顾客,宋信福都会说扩店了,以后位置随便坐。 现在位置不够,有些人买了炒饭自己回家吃,有些就站在路边树下蹲着吃,店里坐满了人。
陈舟每天下课后都会来店里帮忙,每次忙得满头大汗,老三老五兄弟俩偶尔有空也会来。
宋阳民平常没事,也会来帮舅舅削土豆。
这几人都是年轻小伙子,长得又高,脸也还行,吸引了不少小姑娘来吃饭。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到了十二月。
首都城里又冷下来了。
宋国民在镇上日子也习惯了,言言在镇上小学读书,乐乐在幼儿园,宋国民请了邻居阿姨每天在家里做饭,每个月八元钱,只做午饭晚饭,菜钱另算。
镇上工作非常忙碌,宋国民比九月份刚来时又瘦了不少,连主管都看不下去,劝宋国民平常多注意身体。
宋国民最近头痛,背部肋骨偶尔也疼,他觉得多半只是忙累的,没放在心上。
下班回到家,言言正在桌上写作业,乐乐就在玩玩具,这房子是单位分的,三室一厅,言言乐乐各一个房间睡觉。
阿姨已经做好饭了,见宋国民回来就走了。
乐乐还没有习惯没有刘爱梅的生活,仰头问宋国民。
“爸爸,妈妈还有多久回来?”
乐乐不懂离婚的意思,只知道刘爱梅不在家了。
宋国民给他的解释是刘爱梅去了外地工作,近几年都不会回来。
言言知道离婚的意思,她听同学们说了,就是爸爸妈妈永远都不会住在一起了,这么长的时间,言言已经习惯了。
宋国民:“她很忙,我也不知道。”
乐乐失落的垂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