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替大明朝擦屁股
哭声阵阵,不但有男有女,还有老人和小孩抽泣的声音传来。早已空置上百年的东京王宫诏狱,今天又热闹了起来。
包括黎贵惇全家三十七口,亲近族人一百三十口,得意门生裴辉壁、陈公烁、阮廷简等七人全家四百余口,总计六百出头的犯人,全部关押到了此处。
由于人数太多,甚至诏狱都无法承载,是以只能把他们分开安置,有些都直接安排在了宫殿之中。
而莫子布没有立刻去提审黎贵惇,而是让吴时仕找来了黎贵惇的著作,开始亲自阅读。
这就是我莫大王的优点,哪怕已经被气得恨不得马上杀了黎贵惇全家,但在冷静下来之后,仍然会按下愤怒,亲自求证,以防被某一方欺骗。
而在用了两天时间,粗略读完黎贵惇的所有著作之后,莫子布相当惊讶。
这黎贵惇,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此人对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精通,恐怕放到此时的满清,也要算大儒了。
他有非常多关于儒学的文章,比如《群书考辩》,《圣鄚贤范》等。
这种书是对安南自汉以来保存下来的古籍、著作甚至是一家之言的总结语归纳,形成了相当严密有逻辑的安南儒家哲学、文学传承体系。
同时他又著作了《经书衍义》、《四书约解》等,从安南人自己的视角,来对四书五经进行了解构、阐释和重组。
其中四书约解这本书,完全是由汉喃字书写,是整个汉喃字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且此人虽然研习程朱理学,但绝对不是一个迂腐的老夫子。
黎贵惇在这个十八世纪的封建时代,竟然反对严苛的礼教,倡导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
他还亲自写了一首接近白话的诗篇,直接就叫做《妈妈我想嫁》,以此抨击、讽刺过于残酷,泯灭人性的礼教,在此时来说,简直惊世骇俗。
他还是安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十几年前,广南有位工匠阮文诱随荷兰商船去往欧洲,居住两年后,带来很多新奇玩意。
黎贵惇没有像其他士大夫那样,视泰西玩意为奇淫技巧,他甚至专门从北河去往顺化与这个小商人亲切交谈,还为其立传。
黎贵惇把从阮文诱这里得到的欧洲情况,与出使满清时翻阅到的传教士作品互相印证。
他甚至搞懂了大气浮力说,还试图验证,承认人是生活在宇宙中,且宇宙无穷之大。
草!莫子布看完,真的是舍不得杀这样一个人啊!
对比起吴氏父子三人,吴氏三人不过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黎贵惇是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是莫子布目前最需要的这种人,莫子布甚至觉得,黎贵惇有能力帮助他补全华夷之辩,和儒家四分这些理论。
只可惜,等莫子布继续翻阅下去,问题就来了。
首先问题出现在理学方面,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一切的本质和法则,气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根本材料。
但黎贵惇完全反着来,他反对程朱理学认为理才是万物本质的提法。
他认为‘盈天地之间皆气也。理者言其实有而非无耳。理无形迹、因气而见、理即在气之中。’
简单的说,他认为气才是本源,而理这种法则,是依附于本源之上的。
怎么说呢,有一定的道理。
但莫子布一眼就看穿了黎贵惇这个理论的本意。
所谓理气谁是本源都是假象,真相是要与中原理论相反,你重理,那我就重气,且气为理之本源,以示南国地方我为主。
或许更简单的说,这套说法,叫做倒反天罡!
然后,关于华夷之辨,黎贵惇认为,安南人乃是神农氏炎帝之后,确系汉人华民。
但在保持汉人华民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本族群文化优越性,以示来自北国而差异巨大,安南已经是天南中华了。
“惜哉,此人误入歧途,不是孤王的同路人了。”鄚子布对着身边的郑锦水感叹了一声,随后严肃的吩咐道:
“阿水,你去诏狱见一见黎贵惇,不要跟他辩论,也不要听他说别的,也不做任何许诺,只问他愿不愿意为我所用。”
郑锦水有些没懂,但还是点头下去执行了。
而莫子布这时候才知道,郑森走的时候,为什么说不能降服黎贵惇,他就一定会成为祸患了。
这是一个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且拥有丰富理论的思想家,他就是一杆旗,只要有他在,莫子布就别想统合已经自立八百年的安南。
而面对这样的人,莫子布根本不敢去跟他辩论,谁特么能辩论得过一个可以称为大佬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就莫大王那几下子,根本不够给人看的。
所以莫子布自己不去,而让郑锦水去,还不让郑锦水跟他交谈,只问愿不愿意投靠。
愿意投靠,那就修改著作,向我莫大王靠拢。
不愿意,哼,不愿意更好!
人一刀杀了,书一把火烧了,传承人全部挖坑埋了,这才是最简便的办法。
没过一会,郑锦水过来回报,“此人在狱中闭目养神,始终不与我说一句话。
而且那些北河宦者和狱卒对他极为尊敬,黎贵惇在狱中还有单人间,饭菜一如在家时一样。”
莫子布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挥了挥手就让郑锦水下去,郑锦水迟疑了一下,对莫子布说道:
“王上,我观此人,不是那种铁骨铮铮之辈,至少不是方孝孺那种全家几十口被杀也不屈服的狠人。
若是王上用他家人和学生的家人相挟,一定可以打动他。”
“打动他?哼哼。”莫子布冷笑几声,对郑锦水挥了挥手,“不必了,解决人永远比解决问题容易,你还不懂,下去吧。”
赶跑了这小子,莫子布陷入了沉思,黎贵惇目前还不能杀,因为目前他要重用的寒门还没有捏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