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察举科举,谁才是同路人
在下定决心要收拾黎贵惇这批人之后,莫子布在北河的第一批科举以极快的速度展开了。
先进行的是针对高门的察举,能通过这个察举的,都是莫子布准备保留的高门。
包括吴时仕父子的清威吴氏,陈韶昶为首的昔日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后裔,比如海阳陈氏,慈山梁氏,清池阮氏等。
裴世达等郑氏府僚的高官,他们听从了郑森的命令前来为莫子布效力,也得到了宽宥。
总体来说,莫子布在八十多家高门中保留了九家,而这份保留也是有前提的。
在通过察举,把这些人授予高官之后,莫子布亲自举行宴会款待这些人,好言劝说他们道:
“诸君都知道,黎氏乃是逆贼之后,黎利逆天而行,后人享国三百余年已是邀天之幸。
郑氏无有王气,是以只能僭主,得北河富饶之乡二百年,子孙繁衍昌盛,足矣。
但,此二姓皆是逆天而得人间富贵,遂只能治于上,而不能安抚于下,统税制贻笑大方,为肉食者不耻。
诸君皆是国家栋梁,当知赋税对国家之意义,咱们这安南乱了几百年了,势必不能像黎氏,郑氏那样。”
说着,莫子布伸出了右手三根手指头,在他们眼前晃了晃。
“三千亩,这是我能接受的最高数,超过这个数目的都交上来,孤王命人调查过后,会分割给尔等同宗的寒门。
你们这三千亩地,孤王特许都按下田收税,诸位要是同意的话,自此以后高官做得,立功之后,勋位也当不少给,传诸子孙。”
这就是要断这些高门的根了,打破他们对土地的垄断,对农夫的人身控制,从此以后,高官厚禄有,但这人与财的两手,就没了。
有几家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落差太大了,毕竟他们现在要失去的,可是几百年积存的家业。
可是这些人还没敢出来置喙两句的时候,就看见一群身穿锦衣的人走了进来,好像也是来参加宴会的。
这些高门一看,这是一票莫氏子弟,外加一些.嘶,是顺化高门的人,包括在北河有的影响力的陶维德,陈太理之子陈太兴等都来了。
顿时,他们就不敢说话了,我莫大王确实需要他们稳一稳北河的形势,但也不是没有替代者。
陈韶昶一看时候到了,立刻出来拜伏在地,“海阳陈氏秉承先之志,愿意交出三万一千亩族田予朝廷,做王上的忠臣。”
“善,果然是忠臣之后!”莫子布大加赞赏,“爱卿深明大义,日后定然会有福报。”
陈韶昶出来之后,那几家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后裔,也纷纷出来献出了族产。
随后吴氏父子也出来了,他们虽然是高门,吴家还是传承了四五百年的史官家族,但并不算很有钱,他们只用交出不到五千亩,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唯一舍不得是裴世达,他们家可是海阳第一大族,田产占了整个海阳镇荆门县的一半还多,足足有十九万亩土地,这下吐出来,可就遭了老罪了。
但是裴世达心里很明白,他还能在这里,一是莫子布进北河后他很识趣,另一方面,就是顺州大战时,他向莫子布通风报信的功劳。
“海阳裴氏,也愿意交出土地,只请大王看在裴氏子弟众多,分割之时,还请多多考虑他们。”
“这自然不是问题!”莫子布满口答应了,只要这些高门交了土地,失去对下面百姓的人身控制权,那他们就还是可以用的。
毕竟寒门子弟虽然有才的多,但大多还是缺少一些上层视野,用他们做知县、乡老什么的,让他们在底层发动土改也可以。
但是不宜把他们一下提到国家最高层面,那就反而会变成拔苗助长害了他们。
所以在国家层面,还是要让一部分可以放心的高门暂时顶一顶。
高门察举过后,就是寒门的科举了。
在以往的北郑科举中,哪怕是会试,你只要缴钱,哪怕大字不识一个都能来参考,虽然不能中式,但也会把这份为国取士的庄严搅乱。
所以莫子布这次肯定不能这么整了,因此不但规格办的大,审核还非常严格,只有寒门士子能考,其余人一概不许。
。。。。
阮庄摸了摸后背的虚汗,为了节省钱买笔墨,他已经一天没吃饭,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
与他一起结伴的七八个寒门士子都差不多,这些人大多来自山西镇安朗县的下雷乡,都算是乡党,因此结伴而行。
从山西镇到东京可不近,他们一路走来,好多人连鞋都走破了。
当他们穿着破烂的长袍,裹满灰尘出现在东京西门的时候,真的不像是什么士子,更像是乞丐。
‘咕咚!’阮庄突然听到身边最要好的朋友陈辉林,传来剧烈的吞咽声。
阮庄惊讶的回头,只见与他一样饿了一天多的陈辉林,目光痴痴的看着远处一个小棚子。
阮庄也顺着视线看去,视线落在了一个飘扬着招牌的大棚子下面,棚子里坐着满满的人,他们都捧着一个大土陶碗唏哩呼噜的在吞咽。
这是一碗最好的米粉,粉洁白如玉,炸好的鱼排白嫩中带着点金黄,河鲜被煮的通红,鱼露伴着鲜辣椒和柠檬与薄荷叶,再加一把生碎,阮庄狠狠咽了一口口水,天下间就没有比这还好的美食了。
陈辉林痴痴的走了过去,一天多没吃饭,已经让他脑子混沌成了一片,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在怒吼着要吃东西。阮庄比他好点,还残存了一点点的理智,就在陈辉林快走进这个棚子的时候,阮庄一把拉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