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秀书院中,举人温汝适等人正秘密聚集在一起,研读我莫大王的《仁德兴唐大王教北河军民檄文》、《西学东渐-罗马帝国崩溃后泰西诸国重建之路》以及《两亡天下后的华夷之辩》三文。“再兴名教、重整山河、拓土均田、天下大同。”温汝适轻声念着,浑身不由得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此十六字方针,比之前明太祖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也不遑多让啊!”
“似乎比洪武太祖说的似乎要温和一点,不过又似乎有革命名教之意,难道这位莫大王不但要做朱洪武,还要当咱们名教的圣人不成?”
“也不是不可以,唐季之时,也称呼皇帝为圣人,这莫大王不是说大唐之后唯有大明才是大一统之朝嘛,要是他有才学,做个圣人也没问题。”
“此人之志向,还真是大啊!我原以为这家伙不过是个海盗头子,运气好混成了广南王,没想到,竟然是个藏起来的朱洪武。”
“好隐忍啊!足足十年的高筑墙广积粮,到了此刻进了交趾,才把暴露志向,走缓称王这一步,我怎么越看,他越像真的是个朱洪武呢?”
“难道.,难道咱汉人的朱洪武真的出现了,满清气数将尽?”
有人惊悚的灵魂一问,随即屋内正在准备丁酉科(1777年)科举的九位广东举人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有胆小怕事的,过了方才热切讨论的兴头之后,已经有些颤抖了起来。
“诸君,这要是被朝廷知晓了,方才咱们说的这些,可都是够得上杀头的啊!”
“兄长放心,方才之言,只有咱们自己知晓,无凭无据如何杀头?就是有人举报,也当无碍。
况且在下看的很清楚,谁要是告了密,朝廷不过杀我一人,但天地会的党徒,一定会杀了告密者全家。”
“对对对!是这个理。”那位明显是跟天地会有勾连的举人这么一说,屋内人顿时有了几分喜色,纷纷出言附和。
“好志向啊,就是这莫大王怎的把我们比作犬儒,也太看不起人了!”
“我看说的没错,咱们皓首穷经,蝇营狗苟,就为了满清赏给咱们的一官半职,不正像好似朝主人邀宠的狗吗?”
这话一说,又冷场了,有人不乐意的看着说这话的温汝适。
“步容兄,那听你这话,你是很想那位兴唐大王成为朱洪武咯。”
温汝适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摆了摆头,“在下可没这么说,只单纯指目前之科举制度,确实跟狗朝主人邀宠,没什么两样。”
那人还待再说,方才张口便是让天地会杀人全家的士子又说话了。
“邀宠也罢,支持谁也罢,不提华夷之辩,世间之事,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
旗人以一百万民占了天下官帽子的七成还多,若是没有这些人在,一如昔年大明之时,咱们就相当于多了七成官帽子,岂不美哉!
就如同刚被杀的德保德制台,他是个什么水平,大家不清楚吗?
我敢说四书五经他都没有通读过,要是个汉人,童生试他都过不了,但就因为是旗人,方得以轻松走上一省封疆的位置。
要这么看的话,咱们天下汉人士子心向莫大王,也没什么不对,至少他手里没有一百多万不事生产,全靠咱们汉人养的旗人。”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有人问道:“张兄如此说,就不怕被人知晓吗?”
张兄嘿嘿一笑,“这世道,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就算有什么差错,也能将美名留在青史,如咱们岭南的三忠公一般。
我有何惧,只要莫大王愿意入广州,我就敢去投靠。”
众举人听完,也无再交谈的兴趣了,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
两广总督署衙,两广总督永贵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太他妈骇人听闻了,我大清立国以来,还从未发生一省封疆被当街杀死的事情。
心腹幕僚苦苦思索,随后对永贵说道:“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制台大人快刀斩乱麻吧。
若是等到阿桂将军,内大臣福康安等到了,万一有人落井下石,咱们就危险了。”
永贵担心的就是这个,现在他还是两省一把手,可以把事情控制在自己的范围中,万一阿桂、福康安或者乾隆派了什么人来,他就危险了。
“那该如何快到斩乱麻呢?”永贵问道。
“下面不是捕了很多山贼水匪上来嘛,那他们就是逆党,在下去为老爷好好审问,一定会问出刺杀德抚台的头目。
另一方面,请杨宁将军调动驻广州八旗,把城内确定是逆党的地方扫荡一空。
争取在阿桂将军他们到之前,把案子给结了,至于真凶,慢慢抓就是。”
永贵懂了,这是要让被抓住江湖人当替死鬼,然后再搞些表面工作,尽量把德保塑造成真的死于意外刺杀,不是莫五有计划搞的。
这样快快结案,把自己从危险中摘出来。
永贵突然意识到,他的上任李侍尧,也是用的这种办法吧。
玛德,这粤省的刁民实在是太多了。
只不过想是这想,但永贵的身体很诚实,“那广州将军杨宁能同意帮咱们忙吗?”
幕僚呵呵一笑,“这哪是帮咱们忙,想当初,杨将军,前任李制台,粤海关督监李文照,他们沆瀣一气,上下其手。
现在李文照督监因高云从案被锁拿进京,李制台被朝廷找回,眼看也是有问题的,现只剩杨将军一人,他恐怕巴不得咱们帮他扫除痕迹呢。”
永贵一听也对,立刻点了点头,“你去安排,从重从快解决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