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69章 什么八旗天兵无敌,怎敌我上下齐心

第369章 什么八旗天兵无敌,怎敌我上下齐心(1 / 2)

第369章什么八旗天兵无敌,怎敌我上下齐心

福康安还是太年轻了!

他长于北地,不太了解南边的情况。

在黄河以北,甚至是长江以北,靠着满清的残酷镇压,整个北方除了各种以白莲教形式出现的反抗势力,还能勉强在暗处生存以外,就没有其他汉族反抗势力存在的空间。

其实也不是北方人不知道反抗,而是满清有组织有计划的基本摧毁了北方的宗族系统。

这导致北方人底层百姓极度缺少团结起来的手段,唯一能聚拢人心的,就只剩下了玩地下宗教,反抗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很多。

但在南方不一样,越往南,满清统治力越薄弱,宗族势力不但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而且还比明代更加兴盛。

因为在明代,底层百姓只需要面对来自汉族官吏的压迫,少了旗人这一座压在头上的大山,对宗族的需求就没那么强烈了。

而在满清,压迫多了一重又无处申冤,自然就更需要找自己血脉亲人作为依靠,宗族于是就开始了大发展。

这也是过了长江,在清代就很少有白莲教起事的原因,因为白莲教在当地打不过宗族,没等他们开始威胁官府,就被宗族给摁下去了。

这个变化其实这也是西北快速绿化的罪魁祸首,没了稳定的宗族组织,西北汉人根本无法抵御天方教的一波波侵蚀,很多汉人都成了回回。

至于太平天国,它实际上不是传统的中国地下宗教闹事,而是以客家人为主的百姓被逼到绝境后的决死抗争。

所以当福康安带着上万人的队伍,从容自广州撤退,他还觉得决定下的非常果断的时候,气氛就开始不对了。

他刚出了广州不久,福康安骑在马上,见到远处无数的老广不断出现。

他们远远看着满清撤退的部队,脸上全是兴奋以极的表情,嘴里还大声喊着福康安听不懂的话语。

广东巡抚朱珪也在跟着撤离的途中,福康安最初的想法,是在走之前洗劫一波广州城,尽量多带着金银财宝,武器粮食走。

但朱珪劝阻了他,这家伙虽然是满清舔狗,但人并不坏,甚至还可以说有点正直。

而且他也知道,要是让福康安洗劫了广州,这一万多人就没机会撤走了。

你这可是大败之后勉强稳住形势,不是当年八旗南下征服的时候,还敢劫掠本地,不要命了吗?

“那些南蛮子在说什么?”福康安终于忍不住了,指着远处颇有些肆无忌惮窥视的老广问朱珪,又有些遗憾的叹息了一句。

“可惜了,咱们走之前应该把佛山的工匠带走,就算带不走,也该全部杀了他们。”

朱珪人都傻了,佛山可是岭南第一钢铁重镇,光是城里的铁匠和铁匠学徒等就有五六千人,他们连子母炮都会打造,天知道藏了多少武器。

其余依靠煤铁等手工业生活的人就更多了,起码有两三万丁壮。

还杀光佛山人,哼,就咱们这点人,真要露出杀光佛山人的想法,绝对走不出广州城。

心里嘀咕了几句的朱珪正要回答,一个广州驻防正白旗的佐领跑了过来。

驻防八旗他在广州驻扎了一百多年,还是有些旗人能听懂粤语的。

这个叫做关德保的佐领抹了抹头上的冷汗,有些尴尬又很焦急的对福康安说道:

“大人,这汉人在说鞑子确实败了,鞑子确实败了。”

雾草!

福康安和朱珪悚然一惊,这尼玛可不是什么好话,听着要上来打一波似的。

“走,快走,加快速度,退到韶关才准休息。”福康安立刻忘了刚才还在因为没有把佛山人杀光的遗憾,焦急的率领队伍赶紧北撤。

。。。。

广州城北七十公里处,清远县。

福康安马上就会感受到什么叫做宗族势力的恐怖之处了。

因为此时的清远县,陈姓占据了八成以上,而且祖先全部是从闽北上杭迁过来的客家人。

虽然分了三四个宗祠,但一笔写不出两个陈,有事的时候,还是非常团结的。

这地方号称县官的鬼见愁,因为出了衙门,满街满城甚至满山遍野都是姓陈的,全是一个或几个家族,连下面的衙役大多都姓陈。

在这种地方做官,你要不把陈家有威望的那些族老搞定,保证你今年的税收任务完不成不说,还很可能还因为找不到轿夫,连出衙门都没人给你抬轿子,让你个县太爷穿着官服靠双脚走路,直接社死。

这玩意在北方,甚至是岭南以北,都是无法想象的。是以这种倒反天罡的存在,让满清在清远县的统治力,极为薄弱。

“来了,来了,松老爷和文老爷来了!”一阵阵欢呼在清远清新陈氏的宗祠处响起。

所谓的松老爷就是陈邦彦的重孙子陈松峰,文老爷就是陈子壮的重孙子陈绍文。

自从大家都知道莫子布推崇岭南三忠,陈绍文的的堂弟陈绍成惊天一刺之后,这两家的后人立刻就成了英雄之后,风云人物。

“家门!”

“家门!”

陈松峰和陈绍文那是一点也不低调啊,两人直接穿着莫子布赏的大明五品文官青袍,带着二十几个身穿鸳鸯战袍的士兵出现了。

而清远的陈家,虽说是上杭来的客家人,但是他们到广东的时间很早,最早是宋末就来了的,因此他们的客家话有点怪怪的。

甚至很多陈氏子弟为了融入广府文化圈,基本都不说客家话,而是说粤语了,双方的交流基本没问题。

“还是咱们汉人的官袍好看啊!就像是祠堂里老祖宗从画里走下来了一样。”

清溪陈氏的族长看着二陈身上的官服,羡慕的眼睛直冒光。

陈松峰轻轻一拍手,后面的士兵捧出了一套五品绣白鹇的青袍官服,三套八品绣黄鹂的绿袍官服。

在场的六个七族老,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眼球,他们贪婪的看着官服,眼神再也挪不开,连外围的子弟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当官,是人都逃不过这个诱惑,更别说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人。

“大王有令,清远陈氏若能拦住鞑子,授知州一员,就任广南归仁道,另授田一万亩,山林田地三十万亩。

再授县丞候补三员,择日择地授官。”

“归仁好,归仁好,松老爷,我陈嗣德愿意去!”英德大湾陈家的族长立刻跳出来,急不可耐的喊道。

虽然清远、英德的客家人没怎么下南洋,但他们总归是客家人,还是跟嘉应州的客家人有沟通的,是以知道归仁在何处,日子到底好不好过。

气候嘛,比广东热一点点,田土嘛,自然也比英德差点。

可是他陈嗣德全族一万多人在英德大湾,只有不到三万亩地,要是他拿到了这个知州的官衔,去了归仁立刻就有一万亩地,再从三十万亩山林田地中,还能最少开垦个七八万亩。

这样大湾陈氏这万把人,就有十一二万亩地,还有知州这个土皇帝一般的官职,那是全族鸡犬升天的好机会啊!

是以,陈嗣德根本没问鞑子有多少人,立刻出来大包大揽。

“丢,你陈嗣德怎么不撒泡尿看看自己长什么样,我顶,你有那个当五品官老爷的相吗?

今天以我们清溪陈氏为主,这五品知州和八品县丞,都归我们清溪陈氏了。”

说着,清溪陈氏的族长,伸过手就要来抢官袍。

这还得了,其他族长、耆老见了哪能服气,外围的子弟也鼓噪了起来,看样子满清没干,他们先准备干上一架了。

还好参与过贡院刺杀叛徒的刘阿水有经验,他过去护住官袍,大吼一声。

“抢什么抢,你们以为是个人就有资格为大王效命,抢了去还完不成任务,可是要军法从事的!”

刘阿水的话让在场族长们稍微冷静了点,但更能压制他们的,是一声来自祠堂神位下的怒骂。

“丢人现眼,鞑子没斩,自己人想要开打吗?”随着怒骂,清溪陈氏的老祖杵着一根木杖出来了。

“五叔祖。”在场所有姓陈的都安静下来了,哪怕就不是清溪陈氏的族人也规规矩矩的。

长辈长到一定程度,在中国人这,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而能让五十多岁的清溪陈氏族长叫叔祖的,年纪自然不小。

五叔祖生于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5年出生,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了。

这个岁数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他出生的七年前,吴三桂才病死,他出生的四年前,吴三桂孙子吴世璠才在昆明自杀,三藩平定。

五叔祖伸手摸了摸这套五品官服,眼中满是怀念的神色,“这套官服,老朽幼时见过,那是吴三桂那大汉奸送给我祖父的。

只是我祖深恨吴三桂害死永历皇爷,毁了咱汉人的江山,宁愿举家逃到山林中去,也不接受吴三桂的官职。

不过那套四品游击的官服,他却保留到死,还带进了棺材里,因为哪怕是大汉奸送的,那也是咱汉官正服。”

此话一出,屋内连根落针的声音都听得见。

五叔祖又看向陈松峰,“予少年时,还去府城育贤坊听过尔曾祖父半峰先生讲学,听他唱独漉歌。”

陈松峰听完,赶紧脱下官帽,解开官服的玉带,松开领口,表示已经脱下官服,随后拜倒在地,脸上泪珠滚滚而下。

“原来是家门叔祖在此,后孙辈陈松峰给您磕头了。”

半峰先生就是陈松峰的曾祖父陈恭尹,也就是陈邦彦唯一幸存的儿子。

独漉歌则是一首魏晋乐府曲,陈恭尹晚年经常哼唱,且改号为独漉子。

因为此曲中有‘父寃不报,欲活何为’之句,被陈恭尹用来代指他无法为父亲报仇雪恨的痛苦。

看到陈松峰拜倒在地,五叔祖才认真的问道:“兴唐王虽然是忠臣之后,但他们家一百年前就过番去了南洋,你且告诉我,这莫氏大王是越人耶,是汉人耶?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