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是李献文收揽的海盗和训练的一部分洪门党徒,其余大部分都是广州以北各县的民壮。
嗯,驸马爷能力还真不错,这就地征兵,还整的像模像样的手段,还真有几分祖宗李闯王的风采。随着李献文的南下,广东局势彻底明朗了,他还没到广州城,广州城北的增城,城东南的东莞更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
这两地本来就是广东周围反抗最为激烈的地方,一百多年前满清控制广东的时候,岭南三忠基本也就在这地方活动。
李献文放弃了进广州的冲动,仅仅派了五百人护送番禺县周典史进城,威慑城内的城狐社鼠不要趁火打劫,以免发生骚乱。
随后李献文汇集各处民壮,得兵近五万,浩浩荡荡前往惠州。
之所以要去惠州,是因为惠州是广东提督的驻地,也是粤东难得的山岭起伏与平原交接的地方,地形复杂,临海倚江,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说起来很厉害,但惠州城内的绿营兵却慌了神。
这广东绿营,虽然素来是满清天下绿营中,装备最好,兵员最多的,接近有七万人。
但到了现在,广东经济发达,临近广州的绿营兵多不在营中而是到各处做营生,遇到点卯才来应卯,饷银则与上官对半分。
其余远离广州的地方拿不到这笔钱,于是就开始了吃空饷。这直接导致有兵额近七万的广东绿营实际能出动的不到四万。
阿桂出兵北河的时候,广东上下不敢说无法提供兵员,于是只能咬着牙出兵,一共出了两万人,结果基本就没回来几个,连提督都战死在了北河。
现在惠州的提督衙门中,是广东绿营左翼镇总兵魏大斌在署理提督事,手下只有提督的提标千余人。
还有从广州跑过来的广东巡抚的抚标中军参将张朝龙,他的一千人还有点战斗力。
这两人中,张朝龙是从大小金川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武将,魏大斌是武进士出身,屡得乾隆召见,因此对满清非常忠诚。
李献文本来看在魏大斌是嘉应州客家人的面上劝降魏大斌,哪知此人根本不屑一顾,于是只能发兵进攻。
不过惠州城高墙厚,此时还没抛弃满清将官身份的,也是死心塌地的正宗汉奸了,加上李献文缺少大型火炮,军队是临时征召的民团,一时间竟然打不破惠州城。
但好在他这边陷入僵局的时候,阴承方带着宋湘回到了嘉应州。
嘉应州的客家人本就跟着莫大王走的最多,几乎家家都有人靠莫大王混饭吃。
于是,宋湘等人立刻率领众人在各处聚兵,准备攻打州府响应兴唐军,哪知众人还没动身,知州陈仁懋就打散发辫,剃了个光头,主动反正了。
原来陈仁懋先在嘉应州平远县当知县,最近又升任知州,对嘉应州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这些人迟早要闹事,
于是他早就悄悄把唯一的儿子接到了身边,如此父母早亡,妻子亦在乡下躲了起来,就等着这一天呢。
一众发誓要为莫大王建功立业的客家人哭笑不得,只能同意知州大人的入伙,随后开始聚兵一万,南下惠州。
潮州的情况也差不太多,莫子布没干别的,只让还在养伤的陈联前往。
潮州人本就常年下南洋,见到陈联回来了,什么也没说,当即各家出丁壮涌入各城,尽杀满清的知府、知县,然后围攻潮州总兵署衙。
五月初,嘉应州的客家兵和潮州的潮州兵分别达到惠州城外,李献文兵力充裕,埋火雷炸开了惠州城墙。
左翼总兵魏大斌,抚标参将张朝龙等尽皆战死,负隅顽抗的绿营兵死伤千人,余者皆被俘虏。
同样的在五月初,莫子布命王无病、陈光祖两将辅佐兄长莫子潢,率武定镇三千人沿海自北河入粤西。
粤西的乡党纷纷响应,满清各府州县官员不是逃亡就是被杀,亦有少数被俘。
随后,兴唐军赶到粤西重镇高州。
高州的军事官长为镇守广东高、雷、廉、罗等处地方副将充总兵官事,这个配置明显高于一般总兵,实际上两广总督自肇庆移回广州之后,满清在粤西的军事补充。
但很不巧的是,高州是陈上川的老家,高州陈氏族人遍布各处,不是一般的多。
因此武定镇还没到高州,高州义兵就把府城给围了,仅存的高州绿营数百人也很干脆,直接开城投降。
五月底,整个广东,除了韶关、南雄等地以外,基本都被兴唐军打了下来。
莫子布亦乘坐大船抵达珠江湾附近,我莫大王,终于要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