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吞武里的黎明
吞武里,黎明寺。
烟雾缭绕间,阵阵梵音传来,数十位和尚以一位身披金黄色僧袍男子为中心,不断的颂唱着经文。
而这位男子,正是暹罗吞武里朝的国王郑信。
“大师,多谢你们的祝福,我感觉自己的佛法又精进了,这使我更相信,我的灵魂,一定是来自未来佛的显灵。”
说罢,郑信换下身上的金色僧袍,穿上了尘世间王者的衣服,在侄子郑聪礼(昭.那拉索里亚翁)和五十名禁卫武士的护卫下,往吞武里城的大王宫走去。
今年四十五岁的郑信,这些年过得并不开心,比起历史上他独立挽救了暹罗,这个时空,他的风头完全被女婿莫子布给盖过了。
甚至很多人说,郑信能赶走缅甸人,建立吞武里王朝,全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女婿的缘故。
对于郑信这样的高傲的人来说,这个说法,是他完全无法接受的。
更让郑信郁闷的是,莫子布的出现,封死了暹罗向南边马来半岛和东边柬埔寨以及老挝三国的扩张空间。
虽然后来经过谈判,莫子布把除开大丹那沙林地区的下缅甸给了暹罗,但郑信却发现他上当了。
因为下缅甸历来就不是暹罗的传统势力范围,下缅甸的缅人非常抗拒暹罗人的统治。
孟人的克伦十三部落则被莫子布提前封了一大堆领主(下缅甸三侯)给拉拢住了。
结果就是郑信费了一大堆人力物力,仍然不能摆平下缅甸,除非他愿意离开吞武里,亲自去镇守。
但受限于二代华人之子的身份,郑信不可能离开吞武里去下缅甸,那样的话,搞不好本土都保不住了。
回到了王宫,宫廷侍从立刻拿来了两封重要奏报,“王上,英吉利国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先生的信使,送来了最后的通知。
如果暹罗还是不愿意做出不会从下缅甸进攻印度承诺的话,他们将把暹罗当成敌国。”
“扑母仔!”郑信哪怕刚从寺庙出来才诵经完毕,当下也有些绷不住了。
“什么阿猫阿狗都要在我面前放肆了吗?不予回复,我看英吉利人能玩出什么把戏!”
“王上,昭披耶却克里又送来了奏章,他请求能在王上的生日到来之际,亲自吞武里来为您庆祝。”
郑信沉默了片刻,对于昭披耶却克里,也就是通,他的感情非常复杂。
这些年大量华人涌入暹罗,造成暹罗泰人地位急速下降的情况,郑信是知道的。
而郑信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感觉自己地位降低的泰人跟着通去下缅甸,为此郑信给了他们大量的物资,也册封了许多爵位,连通都是昭披耶了。
但很快,郑信又觉得不太对劲,因为他多次收到告密,通在下缅甸并未尽力镇压缅人,反而在与缅人的王孟云媾和,似乎是想在下缅甸再建立一个暹罗。
或者.。
郑信摇了摇头,通的母亲汉名杜玉(意译,或者叫杜金,资料被隐藏过,已经不太清楚了。),出身于大城的泉州同乡会会长之家。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深厚,虽然这些年有些疏远,但应该不至于要彻底背叛自己。
“让他就在东吁城呆着,不必回来。他的忠诚我已经收到了。”
郑信想了一下,还是没让通回来,因为郑信也感觉到了下面泰人的不满正在增加,而这些不满者的领袖,正是通的姻亲汶纳所在的家族。
汶纳家族的祖先来自波斯,一百八十年前,波斯商人谢赫.艾哈迈德移居暹罗,后代成为了碧武里一带的领主,并皈依了小乘佛教。
汶纳娶了通的妻姐,一个名叫暖的暹罗贵族女人,两人的关系非常亲近。
而郑信目前正在犹豫是不是要抓捕汶纳一家,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让通回来。
快速做出了两道决策后,郑信抬腿往宫内走去,正妻吴萱正在看着一封信,并深皱眉头。
“诗诗还是没能怀孕,我原本以为吴蒨诞下的儿子能为诗诗提供一些保障,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够。”
吴萱看着郑信,“王,咱们中国的皇后要是没有儿子的话,这将是非常危险的,诗诗需要你这位父亲的支持。”
提到这个,郑信更加的烦躁了,就算吴蒨这个媵妾诞下的儿子能成为未来的大虞太子,他还是难受啊,毕竟不是自己的外孙。
此时,门外闪过了一个小小的身影,这是郑信第八个女儿,今年十三岁,暹罗封号昭.素万,汉名郑素素。
吴萱的神色一下又不自然了起来,郑素素的母亲是当年华人大豪商陈森的女儿。
乾隆三十二年(1767),郑信在罗勇府立足的时候,陈森就来下注,跟莫子布的关系也不错。
又这样的香火情在,郑信当然愿意,但是吴萱就不太乐意了,这还不如好好培养媵妾吴蒨生的儿子呢。
“王上!”两公母还在纠结,一个内侍惊惶的跑了过来,惨声喊道:“昭华.钦艾有危险了,孩子是脚先出来的!”郑信被吓得浑身一麻,拔腿就往昭华.钦艾的寝宫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