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443章 尘归尘 土归土

第443章 尘归尘 土归土(2 / 2)

通疼的满头大汗,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湄南河边,他咬着牙,硬是一声不吭。知道自己很可能是到了最后关头,通拼命向左侧扭过头,正好与看向他的郑信眼神一碰。

那一刹那,无数儿时一起嬉戏游玩,学文习武的画面随着吞武里城的黑烟,一起撞进了他们的脑海。

“信,看在奇的面上,一定要让钦长大,哪怕我在地府受罪,也会为你念经祈福的!”

郑信眼泪都下来了,他没有回答,转头便开始向东而去。

倒是刽子手不耐烦了,他见通还要说话,飞起一脚猛地踢在通的嘴上,“扑你母,要死了话还这么多!”

说话,刽子手举起大刀,一刀就把通的脖子给斩断,大大的脑袋飞上半空,只剩下无头的尸体在地上抽搐了两下。

等到郑信走远了,莫天赐看着远处的吞武里城,略显苍老的脸上露出了狠辣的神色。

“组织义民,围绕吞武里五十里范围内大搜捕,所有参与叛乱的泰人尽杀。

各将官按照事前分派,各带部下分赴各地,把汶纳家族等同的波斯人、印度人、孟人家族全部铲除!

纳真拘捕起来一个个审问,凡是全程参与的送广州有司审判,半路加入和被挟裹的,咱们就在吞武里公审,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

郑聪礼、黄古、陈森、林武这些潮佬领袖也全部押回广州去受审,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那个能力帮郑王治理好暹罗,偏偏还要把持朝政。”

又是一个精准的命令,暹罗和爪哇岛的那些人可不同,这里肯定不能像对付爪哇土著那样,但叛乱又不可能不杀一批人。

所以直接就区别对待,纯泰人和西亚来的定居者,肯定是全杀,华人,哪怕就是纳真,也要依律办事,规规矩矩明正典刑。

而且暹罗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社会,是存在大量奴隶的。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暹罗萨克迪纳制下,全暹罗四百二十万人,自由民以上的,应该不足八十万。

其余三百多万全部是各种奴隶,包括种地的农奴,会技术的匠奴,打鱼打猎的等等乱七八糟行业奴隶。

这样的,你再怎么牵连,也牵连不到他们身上去,哪怕是跟着拿过木枪短刀,也没必要杀,因为他们是听主人的,自己并没有任何的主观意识。

农历的九月二十到二十三,莫天赐亲自在吞武里主持,一共处死了以銮索拉、乃乌等为首的阿瑜陀耶老贵族泰人三十七家,合计一千六百余人。

孟人叛乱者三家,合计四百五十三人。

汶纳等为首的西亚家族九家,合计两千一百人,这些来自西亚的家伙,好多表面皈依了南传佛教,但文化和家族还是在按照天方教的模式,是以家族丁口特别多。

杀完了这批人,整个暹罗的情况,就基本安定下来了,莫天赐亲自坐镇吞武里,开始给莫子布写信。

因为接下来的事,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这暹罗到底哪些地方直辖,哪些地方分封出去,郑信就算不再掌权了,但暹罗是不是得给他几个儿子留点封地,这都是只有莫子布才能决断的。

南都,承天广州府。

莫子布已经准备带着朝廷北返了,他来到广州已经十个月,该处理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

今年气温下降的很快,莫子布害怕一旦下起大雪把他隔在岭南,所以准备早一点北返。

而且此次回去,他不准备一截一截的坐海船,而是准备直接穿江西境内北上,顺便到九江前线鼓舞军队。

满清不是任命陈辉祖为湖广总督嘛,但是呢,陈辉祖一直待在家乡湖南当土皇帝,美得不行,根本不肯动身到湖北。

只让他弟弟陈严祖带着几百湖南民团做亲兵,到了武昌府后就照猫画虎在湖北也开团练。

不过陈辉祖压根想象不到,他这弟弟比他还贪,陈严祖一到湖北,就接到满清命令,让他筹集一笔粮草,并征调民夫帮助荆州驻防八旗北上撤到河南。

若是一个正常人,听到这样的命令一定会大惊失色,因为这明摆着是满清要跑路,把他们扔在湖北了。

但陈严祖没想到,他反而极为高兴,因为荆州驻防八旗也是圈了地的,在全湖北有二百多万亩土地,而且还全是上好的水田,他们一走,这简直等于天降横财啊!

于是,陈严祖一边在湖北强征钱粮和民夫,闹得天怒人怨,一边忙着大肆接收荆州旗人离开后的土地。

连武昌府东边的门户武昌县,也就是后世的鄂州市,都交给手下将领去镇守。

他手下的将领都是从湖南拉出来的民团首领,人生地不熟,语言半通不通,为人比陈严祖还要贪,搞的武昌县防御没准备多少,全境乌烟瘴气。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旗手侦查到这种情况后,立刻汇报了上来。

同时李献文负责在应天府组建的京营十二军后五军建设,已经基本完全,苏皖赣三省的镇军也基本恢复完毕。

逆水而上先打武昌,拿下湖北再把湖南包饺子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这就叫做体量的优势,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恢复,大虞已经能在南洋支持一场与英属印度大战的同时,还发动针对满清的军事行动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