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周锡溥作为知县,亲自跋山涉水走遍了被黄沙威胁的宁朔县,领导修渠导河,治理山水流沙,帮助发展农牧业生产等有利地方的建设。他还力主减缓满清当时在西北极为繁重的徭役政策,劝解百姓不要在已经开始荒漠化的地方放牧,以免还勉强算是草场的地方彻底变为戈壁。
这个湖南人只用了区区三年时间,就让青壮逃亡,老弱等死,土地荒漠化的宁朔县情况大为改观,连当地顽固的天方教徒都尊称他为真知县。
“陛下虽没有明说,但确有暗示,均田计划也确实遇到了苦难。”迟疑了一下,李潢还是决定帮周锡溥一把,将实情说了出来。
周锡溥改进一揖到地,“云门兄若得见天颜,请代为举荐一声,就说湘阴周锡溥愿为陛下分忧。
兄长,湘省千万百姓的安危,就在你手里了!”
这话很有些道德绑架,周锡溥也是没法了,他还不了解莫子布的脾气,害怕贸然上去得不到接见或者把事情搞砸。
李潢叹了口气,他是个从小受苦的人,得到过贵人的帮助才能转危为安,这使得别的招数在他这可能不太好使,但道德绑架,基本都会有用。
“请文渊兄就在外面等候,李某愿尽力一试!”
李潢进去的时候,莫子布已经在跟一个湖南人交谈了,此人就是在赣南投靠的南丰知县张九钺。
不过谈了一会,莫子布就有些兴趣缺缺了,果然老爹莫天赐看人是准的,只要是符合他老人家胃口的,无一例外都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很有造诣的文艺界人士。
袁枚和姚鼐都不说了,卢文弨如此,钱琦、钱数父子如此,这张九钺也是一样,品行不错,诗文不错,史学上很有造诣,但唯独就是做事务官不行。
想来赵翼能在江苏布政使,江北扬、淮、徐、泗四府巡按上干的不错,可能就是鄚天赐那群文友中最能干点事的了。
等到李潢进来,莫子布总算能结束和张九钺的尬聊了,他看着李潢还穿着一身青袍,哈哈大笑一拍手,直接让内侍端来了正三品按察使的绯袍和官帽。
“李云门,真义士也,可愿为朕监察这湖北省的奸邪?”莫子布大声问道。
张九钺一脸的羡慕,大虞还没打下应天府他就投靠了,但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翰林学士兼应天太学的文学院教授,基本就是陪太上皇帝玩耍的清客。
而这李潢李云门,立刻就是正三品的一省按察使了。
李潢看了看这套绯袍,峨冠博带、典雅威严,激动的眼睛一红,泪珠都要滚下泪珠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慧眼识珠,是器重啊,想他李潢在满清只能混个翰林学士。
但在大虞,立刻就是正三品按察使了,李潢终于体会了一把旗人的爽感。
想到这,李潢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双手颤抖着接过接官袍,“臣叩谢陛下恩典,今后自当尽心尽力,为吾皇效命!”
待到莫子布把李潢扶起来后,李潢又接着说道:“臣在行宫外时,碰到了湖南湘阴人士周锡溥。
此人素有大志,知民生疾苦,非常人也,臣斗胆敢请陛下召见,定能为陛下均田之策提出解决之道。”
张九钺本来就要告退了,听到李潢说周锡溥,也赶紧过来举荐道:
“不想周锡溥竟然到武昌来了,陛下,湘阴周锡溥,周锡渭兄弟皆是大才,尤其周锡溥,有实干之才,请陛下拨冗一见。”
张九钺在莫子布身边混了这么久,还是知道莫子布最看中什么的,直接就说出了实干之才四个字。
“好,既有二位举荐,那就传湘阴周锡溥觐见吧!”
周锡溥只在外面等了一会,就得到了召见,召见的氛围,更是轻松无比。
莫子布就仅身着夏布粗袍,还弄了几碟糕点和四碗茶,君臣四人坐着,就像是朋友之间交谈一样。
周锡溥更加肯定陈辉祖死定了,什么样的帝王在能做出这样礼贤下士,十分亲和姿态同时,还能打下这样大大的基业。
答案是至少也得有曹孟德这种能力的君王才可以,这份举重若轻,大贵如邻的气质气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摆出来的。
确定了这是个完全可以投靠的真人主后,周锡溥很快就把自己的办法给提了出来,那就是完全均分。
“嗯?”莫子布很是有点疑惑,“还请解惑!”
周锡溥只坐了小半个屁股的身体再往前倾了一点,“陛下,湘省那些在地方作恶的土豪恶霸都已经被陈辉祖召集出来了,大兵到后,直接剿灭就是。
但其余在千亩以下的地主,多是依靠数代人心情经营得来的家产,此绝不能动,不然民间肯定会人人自危。
所以草民建议陛下直接下令不均分他们的土地,以安这些在民间有声望,掌握了话语权之人。其余的土地,就直接完全均分下去便是。”
说着,周锡溥淡淡一笑,“这种地,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种好的,很多百姓,你就是把地给他,他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最后破败家产。
而真正会种地的,就算是沦落为了佃户,那也是主家要当半个家人,好生优待的存在。
所以,陛下现在把地均分下去,但同时不禁止田地交易,并规定一个人均拥有土地的上限,就按上田六亩的规格来。
臣预计,现在一人均分一亩地都不到,并不足以让下面百姓吃饱,最多十年左右,土地就会自然回到那些会种地的富农手中。
如此陛下希望出现的民间现状,自然就会出现了。”
卧槽,对啊!
莫子布恍然大悟,他穿越之前不会种地,穿越后是在南洋,这南洋种地,不就是把水稻苗往田里一扔不就行了嘛。
产量就算低一些,但水热条件好,田地到处都是,多撒一些秧苗就是,一熟亩产低,那来个一年三熟、四熟这量不就上去了嘛。
而在中国本土,人多地少,那是要讲究精耕细作的,而精耕细作的本事,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所以均田下去之后,那些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运气不好遭遇天灾人祸的农夫,很快就会从种地这个行业淘汰。
那么他们就只能卖了土地,然后去过番到南洋,或者去四川,或者进城打工。
而不禁止土地买卖,上限卡在人均上田六亩的规模,则会使得能种地的,很快成为一家拥有三十到五十亩地的乡间中流砥柱。
好家伙,这哈耶克的无形大手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用的呀!
张九钺也服了,这能干事的就是不一样,“臣恭喜陛下,如此一来,均田可收底层百姓之心,保证正常诗礼之家的家产,可以得到他们的效忠。
这天下,很快就要属于大虞,陛下很快就要金瓯无缺了。”
莫子布也笑着点了点头,这做法虽然还是有点毛病,比如会出现专门买卖田亩指标从而导致乡间继续出现大地主等。
但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政策,执行中靠吏治和打补丁慢慢来修补就是。
昨天紧急出差,晚上又直接喝多了。今天下午四点才到家,晚上的一章老虎不看国足也会写出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