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天下之难在于河南
又到一年腊月天,天寒地冻的河南许州城(许昌)却异常热闹,哪怕街上的积雪还未清扫干净,但早就有人呼朋唤友的来到酒楼,点上些酒菜大快朵颐。
而这些欣赏着上冻石梁河美景的酒楼客人,却大多不是说中原官话,而是操着一口鄂北口音的西南官话。
且他们虽然有酒有菜,但看上去却不怎么高兴,表面的热闹中透露出一股萧索,有人说到高潮处,还忍不住眼眶泛红,嘤嘤有声。
原来他们不是河南人,而是湖北人。
安陆府城钟祥一战后,整个湖北的豪强都被打断了脊梁,哪怕是大虞朝廷骑到他们头上搞均田,这些人也大多不敢反抗。
小部分认命,交出土地但是保住了积存的钱财,跑到城市里定居发挥读书特长去了。
其实这些年大虞一直缺少官员,毕竟没了满人,一下空出了不少官位,只要肯读书的,科举可比以前好考多了。
大部分的人则是善财难舍,带着还听他们命令的傻子乡勇纷纷往河南跑。
在大虞收复南京后,满清的统治力就在飞速的下滑,他们现在能守住的,也就是河北、山西两省。
哦,对了,还有陕西状元王杰辅助八阿哥永璇,盘踞着陕甘。
而中间的河南、山东两省,如果大虞没有在湖广搞土改,他们恐怕早就投靠了。
但现在则被吓住了,勉强还呆在满清的系统中,不听调也不听宣,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
在大虞朝没有北伐,打开这个盒子之前,河南山东到底算哪边的,谁也不确定。
不过现在河南的情况也不太好,本就人多地少缺粮食的省份,又要被没了大运河的满清朝廷抽血。
现在这么多湖北人也跑了过来,一时间物价飞涨,底层百姓更不好过了。
十九岁的蔣祥墀坐在最靠窗的位置,他是湖北安陆府天门县人,本来按照地域,他们应该与安陆府的同乡李潢一起抵抗陈严祖,风风光光归顺大虞。
只可惜,他们蒋家是天门县的大地主之一,有地超过五万亩,怎么也不会跟着李潢这种富农子弟‘闹事’。
只不过,此时蔣祥墀心里却还是有些埋怨家里长辈,因为在饱读诗书,历史上还教出一个状元儿子的他看来,天下大势已经不可阻挡。
交出土地,保留钱财,然后继续用读书科举来兴家,也不是不可以。
郁闷的蔣祥墀喝了一口闷酒,突然看见远处一群黑衣人在雪中渡过已经结了冰的石梁河,向北而去。
蔣祥墀立刻嫌弃的呸了一声,这些穿奇怪黑衣的不是别人,正是以襄阳为中心的混元教中高层。
他们在安陆府一战中,也损失惨重,且被切成了南北两个分支,老巢都丢了。
目前襄阳已经被大虞拿下,唯有山高林密,地处偏远的郧阳府还在这些教徒手中。
不过,他们这种玩地下宗教的,天然就比单纯地方豪绅更具有隐秘性,是以至今襄阳甚至襄阳以南,都还有大量混元教徒活动。
他们上至衙门胥吏,下至贩夫走卒,形成了较为通畅的信息获取网络。
所以,很多跑路的士绅又转而和混元教徒合作了,士绅们出钱财,帮助混元教的中高层抬高社会地位。
混元教则为他们所用,并且快速把身份亮明,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
乌三娘走在最前面,她现在已经成为混元教最高层的人物之一了。
崛起的这么快,不但因为她会耍各种戏法迷惑愚夫愚妇,能拉人入教,本身武艺又十分高强,还因为她是河南卫辉府考城县人。
混元教要在黄河两岸深入民间,就必须要倚仗乌三娘这样的人。
不但要倚靠她发展教徒,还要倚靠她与河南本地的收元教、八卦教、好话道等白莲教分支沟通、协调。
而这次乌三娘离开许州府,用的就是要回家乡考城县与好话道的人商议合并之事做借口。
只不过当乌三娘走到开封府兰阳县赵皮寨,距离家乡仅一河之隔的时候,又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她这次实际上是受了锦衣卫殿前司的命令,前来赵皮寨见一个人,并且给掩护他们调查开封府一段的黄河。
。。。。
张复是从徐州逆着黄河而上的,此时的黄河还处于夺淮入海的阶段。
也就是说,黄河在兰阳县(兰考)转向了西南往商丘、徐州而去,走淮河水道入海,而不是转向东北去济南。
因此,此时的黄河从徐州城北而过,济南则不在黄河边,甚至黄河基本不经过山东。
张复当年与钱大昭、陈秋泽作为江南士子的代表一起南下。
钱大昭能处理政务,又兵不血刃拿下了苏州府,如今已是浙江巡抚了。
陈秋泽胆大心思,有豪侠之风,文武双全,在杭州一战立下大功,更是受封松江伯,官居陆军少将,提督江北徐泗淮海军事的高位上。
只有张复,他是个技术性官僚,挂着内廷侍从学士的衔,实任工部右侍郎兼都水司郎中。
而他这次带着都水司官员,广州、应天两太学水利工程院太学生逆水而上,就是来勘察黄河问题,为接下来治理黄河收集资料的。
当然还有顺便为即将开始的北伐,摸清水路情况的任务。
只不过,这一路上来,黄河两岸的赤贫,大大震惊了张复。
他以为徐州、淮安的百姓就过得够惨的了,但等进入河南境内,还是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哪怕是在陈留、开封这些听起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方,百姓的生活,依然处于仅仅能区分人与野兽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