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布这也才想通,以乾隆的性格,怎么如此放任哈萨克的阿不赉汗了,原来是想留着不多的力气,去对付乌孜别克人。
莫子布最开始的认知,也算是一个典型的穿越者认知了。
即以为哈萨克是中亚三汗国之一,也以为哈萨克是中亚最强大的国家。
但实际上,乌孜别克人的实力才是最强大的,所谓中亚三汗国,也是指乌孜别克人建立的三个汗国。
听到莫子布吐槽乾隆好面子、心眼小,永贵也只能跟着尴尬一笑,然后接着莫子布的话说道:
“确实如此,不但乾隆忍了下来,甚至决定在伊犁大兴黄教,把哈萨克人从天方教的怀抱中拉出来,变成下一个蒙古人。
只是后来诸事繁杂,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莫子布听完,赞同的点了点头,乾隆应该确实是这么想过,但后来可能是人年纪大了,注重享乐而没有实施。
而莫子布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满清在重新收复西域后的光绪十八年(1892)于伊犁察布查尔县修建了靖远寺。
光绪十九年(1893),又在伊犁昭苏县修建了圣佑庙。
并在这两座黄教寺庙周围,配了一大堆关帝庙、娘娘庙等,这些庙宇,甚至到了共和国都还在发挥影响。
只不过,光绪时期修建,虽然能巩固剩余的伊犁河谷领土,但时间还是太晚了。
宗教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国家实力。
光绪时候,代表中国的满清政权已经极度虚弱,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甚至没有多少颜面。
这些庙宇的修建,只是促进了当地汉、蒙、西僰等族的团结,为国家守住了伊犁。
但对于已经完全被天方教控制的哈萨克人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当年去这里旅游的莫子布,曾经非常遗憾,若是乾隆时期就把这事办了,搞不好能多守住一段伊犁河谷。
君臣二人,又继续交谈了一会,莫子布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至少他弄清楚了国家在西域的最大敌人是谁。
至少可以在如今往西域投射力量极度不方便的时候,能跟乾隆一样,做到有的放矢。
于是到了最后总结的时候,莫子布问永贵,“那么以你看来,朕在西域的政策,就要萧规曹随,暂时延续乾隆一贯的作风了。”
永贵干咳了几下,把精神调整到了最好,因为这才是改变他们全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大体方面,奴才觉得是没问题的,但小方面,万岁爷与乾隆又不一样。
乾隆之所以打得垮准噶尔,打的回部和浩罕跪地求饶,却始终不能安定回部,是因为他不敢把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回部。
这旗人全部加起来,算上索伦、西僰,也就不到二百万人,能去西域的根本没多少,最多也就二三万人。
而人口最多的汉民,乾隆则根本不敢动用。
因为此去回部上万里,万一迁移大量汉人过去,他们与回部搅合到一起搞反清复明,排满复汉,恐怕会更加麻烦。
但对于万岁爷您来说,您就是拯救汉人于水火的大皇帝,根本不会有这个顾虑。
而如今回部人口在经历二十年动乱之后,只有三十八万,就算官府统计户口有差异,再加十五万了不起了。
所以,目前回部人口至多也就五十万上下,这对于前清来说,确实人多势众难以压制。
但对于大虞来说,十年时间迁移五十万汉民过去,也并非不可能。
若有五十万汉民到达回部,管他什么和卓,也再难以掀起风浪。”
“说的不错!”莫子布抚掌大笑。
虽然这永贵不知道莫子布已经决定把陕甘的乱军全部赶过去,让他们去抢回部的耕地草场,然后再挟裹回部去打浩罕,但大体的思路还是没问题的。
见莫子布高兴,永贵也很高兴,他感觉自己全家马上就要脱离痛苦的牧场生活了,虽然他行将就木,但儿孙还有大好的日子要过。
“奴才谢过万岁爷赞赏。既然万岁爷觉得奴才说的有道理,那奴才就再大胆建言一二。”
“但说无妨!”莫子布高兴的抬抬手,让永贵继续说。
永贵从赐的小凳子上站起来,对着莫子布一礼,随后说道:“万岁爷要定回部,亦不缺人口填补,那就干脆用刀解决问题。
不过不是去杀回部的人,而是去杀河中三国的人。”
“去杀他们?”莫子布有点稍微沉吟了一下。
“对,就是杀三汗国的人。”永贵大声说道:“因为就算清理了回部,但还是会不断有天方教徒从安集延过来,所以要杀,就从源头杀。
河中三国不过三百余万人,看起来五倍于准噶尔汗国,但万岁爷能动用的人力,是五十倍,是一百倍于前清。
所以只要像前清对付准噶尔那样,去对付河中三国,到时候回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说着,永贵稍微有些激动,他噗通一声跪倒地上。
“万岁爷,旗人中有许多曾在回部征战,譬如正在宫外等候拜见的海禄父子。
我们皆愿意做陛下的鹰犬爪牙,为陛下安定西域效命,请大万岁爷给我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