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红利太大了
西元1790年,9月15日。中华大虞光中十五年,原满清乾隆五十五年,农历八月初七。
贡榜王朝政变,妄图对抗朝廷的貌温被汉川总督陈秋泽击败并斩杀,缅王孟云则已经启程来朝见的消息,传到了神洲大陆。
南京城内,人群欢呼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太、中学的学生们都放了一天战胜假,城内的商户也借机打折促销。
平日里再是抠门的,也拿上一块银元去割点肉,整一只烤鸭,再不济五个大汤包加一碗鸭血粉丝汤,还是要吃的,欢乐的气氛到处荡漾,
之所以这么高兴,可不单纯是因为民族情绪,而是因为这事跟他们息息相关。
汉川省富庶天下皆知,特别是这些年朝廷不停在伊洛水入海口兴修水利,把大量的沿海水沼地变得相对容易就能开发成稻田。
同时,入海口的防止海水倒灌的堤坝等也修建完成,遏制住了盐碱化的趋势,省去了很大一部分洗地的麻烦。
所以这些年,从汉川省,特别是从伊洛水下游大平原回来的人都说,汉川省已经有了几分江南的样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骠人这个威胁还没解除。
他们五倍于汉人,真要拼死一搏,击败朝廷军队不可能,但拓殖去的小门小户一旦遇上,那就危险了,毕竟汉人也不是人人都能跨刀持枪杀人,老实本分的数量也不少。
但现在,骠人的威胁,终于消失了。
汉人将和二十万骠人贵族一起,统治四百万骠人和一百万没抓住机会汉化的孟、克伦人农奴。
所以,这其实不是什么鱼米之乡,因为它比起鱼米之乡还要好,至少江南现在人工越来越贵,没地方找这五百来万农奴去。
而随着情况逐步传回,百姓们对这个新鲜出炉的南洋江南,了解的更清楚了。
随后又传来爆炸性小道消息,据说皇帝陛下已经打算在汉川省大封爵位,朝廷只留下大光方圆四百里面积直辖,其余都会论功行赏封出去。
消息传来,震动之大,以至于南京的婚姻市场选择标准都变了。
以前平民百姓是看家境,看人才,但现在是看什么呢,现在你要走大街上喊一声我有血亲在汉川省当庄园主,那媒婆能把你家门都踏平。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诱惑,别说在这个百姓吃饱穿暖就算盛世的时代,就是在后世,有这样的机会,去的人也是趋之若鹜。
石头城外的吴阿何家就是如此,他早上刚打开门,看着外面欢呼的人群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就见上元县的主簿老爷带着几个衙役,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吴阿何家祖辈都是长江边打鱼的,老父亲为人孤僻,脾气古怪,人缘很不好,因此城内热闹了三天,他们一家竟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簿带着衙役们打着县太爷的旗牌,敲锣打鼓非常热闹直奔而来,吴阿何听到空中飘来的汉川两个字,只觉得心头一紧,人差点晕倒在地上了。
因为他的大哥正在汉川省,据说做了通州伯陈爵爷的藩士,去年还托人带回来了十块银元孝敬爹娘。
吴阿何的内心深处觉得,一定是兄长出了什么事情,主簿老爷才会带着人急匆匆的赶来。
吴阿何还算好的,只是心里一紧,而他的老娘,已经被吓得软软靠在门框上,眼泪都飚出来了。
“大喜,大喜,大喜事啊!”
还是主簿经验丰富,他一看就知道,吴家人可能是误会了,于是立刻高喊了起来。
而主簿这一喊,周围的乡邻都围了过来,主簿把手一挥,一个衙门的快手立刻就将一面红底金日月旗帜给亮了出来。
不过与代表陆军和偶尔也象征皇帝亲临的红底金日月大旗不同,这面旗帜后面拖着三绺流苏,也就是一般说的旗尾。
“嚯,吴家阿大立功了,吴家阿大立功了!”
有识货的,立刻就认出这是什么旗帜了,大虞朝专门准许平民功臣之家在房屋上插的功臣旗。
果然,一个矮胖老头在高壮的主簿身后若隐若现,乃是本坊的坊长。
“吴老鼋,吴老鼋,你他妈是真命好啊!”坊长满脸嫉妒的大叫了起来。
“快快,都帮忙把桌子抬出来,香炉檀香也找点,阿四把你卖的果品,陆老娘把你卖的糕点拿最好的来,摆上,都摆上。”
听到坊长吩咐,街坊们都赶紧动了起来,不一会香案和果品、糕点都摆好了。
吴老鼋就是吴老爹,因为他水性好,长得黑不溜秋,性格又古怪,所以被街坊们叫做老鼋,逐渐就成了他的真名。
老鼋脾气古怪了一辈子,寻常人跟他讲话,三两句说不好就要挨他的呛,但现在也给吓坏了,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直到坊长带着街坊把他像是犯人一样架了过来,然后给摁在香案后面跪下,才如梦初醒。
好像,不出意外的话,是他吴老鼋的大儿子出息了。
“兹有江南行省应天府上元县男吴达,于阿瓦城一役,作战勇敢,有先登之功,斩首三十一级,功为上等,真乃国之勇士,朕心甚喜。
着有司论赏为镇抚使,又福泽高堂,赐日月功臣旗一面,命所在署衙,纳入慰问之家,四时八节必有赐礼!”
“啊呀!”吴老鼋被这惊喜瞬间把人都冲傻了,他大叫一声,眼泪从黑乎乎的脸上哗哗的流,连磕头谢恩都忘了。
也还亏得坊长就跪在他旁边,摁着他脑袋磕头,还替他说了谢恩。
“嚯哟,斩首三十一级,还是先登,这得杀了五六十人才能凑齐吧。”刚才那个有见识的街坊又惊讶上了。
“吴阿大这孩子,小时候蔫蔫的,老子一声吼能吓得他尿裤子,没想到竟然还是个杀神!”
“起来吧,老鼋,你的好日子可是到了,以后也是吃皇粮,拿陛下赏赐的有功之臣了。”
坊长带着几分羡慕说道,周围的街坊更是投来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好些个还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半大小子,搞得这些小家伙们在向往的同时,还颇有些心惊胆颤的。
这日月功臣旗和功臣之家的搞法,一看就知道是莫子布从后世抄袭来的。
这里面隐含了两个福利,一是功臣之家长者,比如吴老鼋,以后就可以见官不拜了,外人看见这面大旗,那也要尊敬他几分。
二是四时八节时,会得到一份皇帝从内帑自己出钱赏赐的年节礼物。
东西不多,就是皇庄里面出产的各种农作物,或者皇帝自己产业中生产的小首饰和布匹等等。
总价值,每年大约就是接近两银元,换算到后世,大约等于一年有个千把块钱,跟共和国给老人每月给的那一百块钱差不多,也就是个意思。
呃,不对!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远远不如后世的。
这时候的每年两块银元,在大虞进一步统一度量衡之后,差不多能买三石,也就是三百斤(一斤五百克)大米。
算下来一天七八两,如果不从事重劳动,把这米熬粥喝,加上点自己种的小菜,是可以维持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