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91章 兵临凤阳

第91章 兵临凤阳(2 / 2)

而这就给武装山东义军之后的路振飞,支援开封府的抗清义军,创造了可能。

在路振飞的计划中,原本在山东曹县一带的抗清得到了军备支援后,完全可以进入开封,开辟新的战场,不断袭扰驻守地方的薄弱清军。如此一来,清军想要调动兵马围剿,还得先协调两省,等到清廷协调完,江淮的战事恐怕已经结束了。

朱慈烺是算着时间的,多铎只要领着大军过淮,开始围攻凤阳,那他想要撤兵,分兵,都得谨慎考虑。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南,鲁西,开封等地愈演愈烈的袭扰和游击战,一定会削弱他继续强攻的决心。

甚至,就是此时驻守庐州的刘泽清,也积极了起来,开始派出亲信,联络汝宁府的地方乡绅豪强,鼓动他们抗清。

不过,刘泽清在汝宁府西面,大别山东麓的那些土寨豪强心里,根本没有威信,就算是倚仗大明朝廷的旗号,也几乎没人理会他。

但他积极推动此事,本来就是为了让朱慈烺不调动他北上,直面清军,因此就算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也依旧乐此不疲。

刘泽清知道凤阳城要爆发大战,也大抵猜到了多铎可能全军南下,到时候庐州就算不在多铎进攻的序列,朱慈烺也一定会让他出兵袭扰南下扬州的清军。

相较而言,汝宁府就安全得多了。

如今,多铎虽然还没有过淮,但刘泽清的那一片“赤胆忠心”,又那里容得他在如此危局之下,置身度外?

为了显示自己的耿耿忠心,他还多次上书,请求出战汝宁,进军南阳和开封,并提了一些诸如增兵牵制,筑堡推进等看起来老成迂腐,但也没什么错误,就是目前而言,没有一点实际可操作性的建议。

朱慈烺一眼就看出了刘泽清的小心思,对这个避战怯战的大将,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否决对方提议的同时,责令其坚守庐州府,派出兵马加强庐州北面的哨骑侦探。

相比起来,黄得功和高杰两人领着麾下所有家丁北上,甚至步军精锐也出动了,三人的抗清意志,高下立判。

这个时候,“淮北大胜”的余威仍在继续影响着定武朝廷的政局,便是凤阳城内的文官们,也几乎不再避战了。

高弘图,吕大器,史可法,马士英几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不断有随驾凤阳的官员,从南面送来粮草军需的乡绅贵胄造访吹捧,商议战后大事。

他们似乎对于局势,第一次充满了信心,然后就纷纷开始暗中串联,筹划起了战后的头等要事——科考。

这可是文官们拉帮结派,巩固势力的大好机会,如今定武朝廷正是百废待兴之时,用人的地方太多了,积累势力的机会,也太多了。

朱慈烺不把他们留在南京,便是担心这些人影响到李邦华在后方筹备军需粮饷,如今看来,果然没错。

当初刚刚北上之时,他们避战怯战,妄图求和,现在局势不过稍微好转,军心士气稳住了,他们便开始想着如何拉帮结派,日后好击败对手,争斗上位了。

且不说这些阁老,朝中掌握实权的侍郎们,便是路振飞这样不好名利的,阎应元这样的新秀,都有人来巴结了。

毕竟,明廷内外,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接触到凤阳城里的阁老们,对于许多人来说,此时驻守紧要地方的官员,便是香饽饽了。

如果把他们留在南京,李邦华这个内阁首辅,恐怕就是众矢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在背后给他使绊子呢!

但无论凤阳城内的人心如何,战争的脚步并不会因此停止,尤其是凤阳城内的这些文官们,在两军之中基本没有影响力的时候。

实际上,不管凤阳城里的临时朝堂上,这些官员表面上多么忠心为国,众志成城,背地里如何暗流涌动,徐州,淮安,扬州这些地方,有多少文官乡绅开始牵线搭桥,谋划升官发财,随着多铎大军席卷南下,诸多琐事,都迅速被淹没在了日益紧急的战事筹备之中。

明清两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大决战,转眼之间,就要开始了!

这一次,多铎领着清军主力,并没有在任何地方浪费时间,图赖率领的前锋大军,更是直接奔袭来到了怀远,并在荆山南面的平野上扎下大营。

除去留守后方的准塔所部和近期损耗的少数兵马之外,多铎总共统领了近三万满蒙八旗,两万汉八旗,以及孔有德麾下的近三千人马,精锐兵力超过五万,那些随军的包衣兵,还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而准塔带来的山东,北直隶投降明军,多铎从河南收服的顺军,明军,总兵力也超过了五万,其中披甲近万,刀枪悉数装备。

除去这些兵马之外,多铎不仅带着淮北各城掳掠来的民夫,还从鲁南,鲁西,豫东抓了数万民夫补充,这些人此时也正在南下的路上,运送着辎重粮草,火炮军需。

在西征大顺之后,多尔衮面对定武朝廷,也变得更加谨慎起来,压上准塔一部后,满清已经可以说是竭尽全力。

而原本独领一军,驻守五河的尼堪,汇合原本袭扰清河等地的清军后,也领兵西进,来到了与凤阳城相对的淮河北面。

此前,多铎是怀着侥幸心理,不想打硬仗,所以东奔西走,企图钻到空子,如今重新正视起了朱慈烺,自然老老实实,稳稳当当推进了。

不仅如此,清军虽然也因为运送辎重,河流阻隔的原因,大军暂时没有推进到凤阳城外,但图赖和尼堪两支兵马,依旧凭借着骑兵优势,在主力大军还没抵达之前,就对淮河南面的凤阳城周边,展开了全面侦察。

朱慈烺在这些地方都有所部署,还缴获了耿军的两千多匹马,虽然成体系的骑兵队伍没有迅速组建起来,但马兵却是多了不少,不断组织骑兵出击,拦截渡河的清军哨骑。

清军马甲虽然强悍,但兵力毕竟处于劣势,很难对付得了明军的袭扰,图赖也担心贸然出击,会中了明军的埋伏,导致军心动摇,因此十分谨慎。

至于凤阳城外的田地山林,明军早就已经完成了收割和砍伐,乡野的百姓,也早已经迁移到城中协助防守,清军除了摸清楚周边的地形之外,基本毫无战果。

图赖和尼堪折腾了一圈,最终发现只是在白费力气。

而且,清军骑兵只要一过凤阳,进入南面的山区,就会被庐州和凤阳的明军哨骑两面夹击。甚至,还有附近被组织起来的山民,利用地形,层层堵截。

复杂的山丘地形,再加上周围江河的阻隔,清军在这些地方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原本想要侦探庐州,扬州的情况,但此时翻越不了濠塘山,他们连定远县都无法抵达。

一时之间,清军前锋根本就是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下,除非多铎领着主力抵达,能在包围凤阳的同时,对庐州,滁州等地等地发动大的攻势,否则南下侦察,就只能是白白折损兵马而已。

图赖到底是身经百战,他面对明军的反击,很快调整了策略,一面和对方哨骑战,一面将侦探的重点放在了凤阳周边,甚至还劝住了尼堪,两人一直静静等候着多铎领着的主力南下。

其实,若是没有那些火炮和辎重,还有十余万民夫,多铎南下的速度会十分之快,但这些都是攻下凤阳城的关键,多铎不带,便是白来了。

在清军的逼迫下,十余万民夫,无数骡马,还有近十万清军,成群结队,以每日六十多里的速度,沿着涡水西岸南下,了足足七天,才走到怀远。

这样的行军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快了,但还是有上千民夫因为持续赶路,倒在了路上,不少尸体顺着涨水的河道,直接漂到了凤阳城北面的河岸。

四月的最后三天,清军各部兵马从西北方向,陆续抵达怀远县。

涡水沿岸,旌旗相望,烟尘滚滚,人马络绎不绝,一门门数千斤重的红衣大炮在牛马和苦役的牵引下,缓慢前行,但不少还是压坏了运输的木车,或者是车轮陷进了泥土里,挡住了后方大军前进的通道。

无数骑兵,步军,民夫只能绕行,烟尘弥漫的道路上,整个行进的队伍因此变得弯弯曲曲,密密麻麻,如同蝼蚁一般的人群,看起来更是混乱不堪。

清军主力抵达之后,随即绕着荆山和怀远县城,扎下了数以万计的营帐,从涡水南下的上百艘小船,也集结在了河口交汇处,周围驻扎着数千八旗兵,还有不少直接对着河道的火炮。

这个时候,凤阳城里的水师已经出动,那些火力猛,航速快的小船,不断攻击着靠近河岸的清军,并且已经盯上了清军这支几乎没有任何战力,只能运输物资的小型船队,做出了随时进攻的样子。

多铎不敢拿自己费尽心力才凑出的水师开玩笑,随即下令这支船队暂时北撤,进入更加狭窄的涡水干流,并在河口交汇处设置障碍,布设火炮,重重防御。

二十几万人马渡淮作战,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在浮桥架设起来之前,他必须足够小心。

而随着清军主力抵达,图赖和尼堪也终于得以放开手脚,派出数千骑兵,在凤阳四面,甚至是南下到定远等地,不停袭扰。

这一方面是为了扫清障碍,为主力大军渡淮做准备;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多铎要以此威慑明军,向朱慈烺示威,他兵强马壮,完全有实力拿下凤阳城。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