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34章 兵临荆州城下

第134章 兵临荆州城下(1 / 2)

第134章兵临荆州城下

经过朱慈烺和左镇诸将在华夷大义和军需粮草上的双重保证之后,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为首的闯军诸将,终于卸下了心防。

毕竟,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郝永忠和王进才麾下的两部人马一旦脱离,甚至倒戈,他们能不能活着北上,都是问题。

朱慈烺亲自领着上万大军前来招抚,很明显就是在示威,只不过作为大明天子,一国之君,他的手段颇为温和,没有那种急吼吼,赤裸裸,有失君王风范的威胁。

但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这些人,全都是阅人无数的老江湖,他们根本不怀疑一旦翻脸,眼前这个文雅温和的年轻明帝,会毫不犹豫杀光他们。

这个时候,朱慈烺御驾招抚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若是派大臣来招抚,他和闯军的将士们,就永远隔着一层不共戴天的家仇,这些兵马是否听完全命于他这个皇帝,始终需要那个招抚的大臣周旋。

不仅如此,朝中还会有无数想要为君王分忧的大臣们,弹劾的奏折会像雪一样,堆满朱慈烺的御案。

其他人暂且不说,便是朱慈烺马上要委以重任,提拔进阁的路振飞,也是如此,他一直反对朱慈烺招抚闯军余部的计划。

但他终究只是一个臣子,在大明的体制下,面对年轻有为,声威如日中天的君王,根本无可奈何!

当然了,朱慈烺最看重的,其实还是军权,他必须要把这些兵马,全部纳入麾下,确保对强兵的控制。

但如果他不亲自前来招抚,这些身经百战的悍将和数以万计的兵马,凭什么认他这个新皇帝呢?

朱慈烺深知,在军队中确立威信,让诸将信服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发饷发粮之外,就是领着他们打胜仗!

因此,当高氏松口,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等人正式受抚之后,朱慈烺对于成功招安李过,高一功,以及他们麾下的数万闯军将士,已经势在必得,注意力也随之放到了如何攻下荆州城之上。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领兵北上,也没有要求闯军各部立刻清点兵额,而是下令各营挑选精锐,等大炮一运抵,就立刻随驾北上。

这才是迅速攻破荆州这座军事重镇的关键,没有二三十门千斤重炮,仅凭战兵盾车,想要破城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朱慈烺对于闯军各部的安置,脑中早就有了完善的计划,他对于这一次招抚闯军余部,本就十分自信。

毕竟,原本历史上,何腾蛟和堵胤锡在缺兵少粮的时候,都能以明廷的大旗成功将这些兵马招抚,他如今准备充足,事情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稍稍推动,便水到渠成了。

在朱慈烺的计划里面,李过和高一功是他最重要的招抚对象,他不仅需要对方夺取荆州城,与夔东,重庆连成一体,更需要对方保存一支建制完成的野战军,随时可以出兵襄阳,在湖广西面,掣肘将来南下的清军主力。

如此一来,清军主力便无法全力进攻岳州和九江一线,朱慈烺也才能利用清军分兵的机会,通过内线兵马调动,形成局部战场优势,进而谋求反攻。

这是往后一段时期,大明对清整个大战略安排的关键一环,朱慈烺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发起主动进攻,他需要重点提防清军主力的再度南下。

至于东路顺军主力,除了郝永忠留下给堵胤锡,刘体纯协助防守岳州之外,包括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吴汝义,张鼐,党守素在内的一众大将,朱慈烺都会编入殿前军左军,作为这支新军的骨干。

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消化李过和高一功那支足足有近三万战兵的成建制野战军,但东路这些被打散,又互不统属的将领,就好控制得多了。

郝永忠和刘体纯在各自的兵马中威望极高,他们是朱慈烺需要拉拢的对象,而且两人原本都只是闯军中层,最迫切需要大明的承认。

王进才则和左梦庚一样,在朱慈烺这里,都属于吉祥物,兵马收了,人放到京营中挂名领饷,等时机一到,再调到南方当个知府,便是善终了!

而那些闯军的高层将领们,就是朱慈烺需要暗中打压和强化控制的对象了,他现在还无法确保这些人都忠心耿耿。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以陈福统领的凤阳标营为基础,经历过“凤阳保卫战”的地方卫戍军和民夫为兵源的殿前右军,也正在组建。

大明这台国家机器,经过了朱慈烺的修补之后,如今正在全速运转,积蓄力量,他驾临江西,湖广的这段时间,驻守江南的各部大军,从未停止恢复和扩充。

两日后,随着赣北转运来的二十五门千斤重炮,三十七门中型火炮在醴陵上船,运抵湘潭的消息传来,朱慈烺也随即下令大军开拔,前往长沙上船。

朱慈烺麾下的殿前军,左镇五营,以及闯军各营挑选出来的精锐,共计两万七千余人马,都在此番北上的军队序列之中。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走水路最为方便,特别是朱慈烺还需要运送大批火炮辎重,他并不希望征召大批民夫,破坏长沙,岳州各府原本的生产。

“呜,呜,呜~~~”

第二日一早,出营的军号声响起,已经完成了集结的各部士兵在此起彼伏的军号声开拔,一队队士兵宛如一道道黑色的溪流从各个营寨的大门中流出。

在这个过程中,殿前军再度展现出了远超左镇和闯营的军容,朱慈烺领着他们,以严整的队形行进在大军中央,前往百里之外的长沙府城。

与此同时,作为大军前锋的骑兵和斥候已经先行出发。

他们既承担着侦察前线,阻击敌军袭扰游骑,掩护行进大军的任务,同时也要为行进的大军指明具体的路线,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插上标旗指引。

不仅如此,每遇河流山丘,作为前锋的骑兵都要在河流旁和山脊显眼之处举起黑色和青色的小方旗,黑色代表着前方有沼泽或者河流,青色则代表了山林阻碍。

这些都是兵书中明确规定的旗语,殿前军的军纪军律对于“行军”有着无比严苛和详细的条例,如遇高山峡谷,山林阻碍,河流大川,或者是敌军突袭,便会举起不同颜色的旗帜通知。

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等左镇大将对此自然已经不感到惊奇,甚至看着田见秀等人意外的神情,还颇为得意,就好像军容整肃的是他们一样。

其实,闯军的老营精锐们,在李自成的整肃之后,也能做到令行禁止,但他们现在建制不全,兵器甲胄,军服旗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人马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大军行进过程中的军容面貌,自然无法和殿前军媲美。

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刘体纯,郝永忠等人策马行进在麾下兵马的队列侧面,他们的前方,就是朱慈烺亲领的殿前军,密集的行进队列,密密麻麻的兵刃阻挡住了他们的视线,整个平野之上到处充斥着混乱的脚步声,马蹄声。

这些声音不断冲撞着他们的耳膜,使得他们都忍不住偷偷抬头去看,而一抬头,他们便看到了殿前军那些士兵一个个昂首挺胸,踏步向前,给人一种森严恐怖的感觉。

半个时辰之后,各部大军均已离开浏阳城外的大营,一个个整齐的军阵在节奏分明的鼓号声中,朝着西面的长沙府城开去,而官道的地面上,早就已经有前锋骑兵插上了醒目的标旗。

四日后,荆州城西南方向,闯军的阵前大营外,两匹塘马匆匆赶回,将明军大队水师出现在公安附近,还有斥候侦探军情的消息,传到了李过的面前。

李过虽然擅长野战,尤其是断后反击,但攻坚围城,以及围城期间的四周警戒,却常常漏洞百出,朱慈烺领着大军都已经到公安了,他布置在外围的哨骑,才发现异常。

在原本历史上,李过和高一功领着会合了田见秀,刘体纯等人的大军,三四万精锐第二次围攻荆州城,因为马进忠在岳州不战而逃,甚至没有派人来通知,松滋大营遭到了清军的偷袭,各营损失惨重。

而也正是这一战,顺军余部辎重尽失,往后两年间都龟缩在夔东山区之中休养生息,但直到堵胤锡亲自前来邀请李过出山,顺军余部的实力都没能恢复过来。

毕竟,大军的甲胄战马,火枪火炮,又岂是夔东这样的穷乡僻岭能补充的?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夔东十三家汇聚了不少兵马,但始终没能形成强大的战力,有效牵制清军主力,便是因为当地的资源无法支撑兵器甲胄的打造。

在十七世纪,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早已经不可能了!

换言之,闯军余部若想恢复战斗力,便根本离不开湖广的粮草军备支持,尤其是长沙新城中,正在热火朝天打造军械的那一个个工坊。

而现在,李过还来不及思考这些,他其实也知道要给大军补充军备粮草,但除了攻取荆州,始终没有一个可行的计划。

很快,张鼐和秦翼明一起,作为使者来到了李过的大营之中,向李过宣读了朱慈烺的圣旨,并在之后通报了高氏手令。

李过虽然对张鼐有所怀疑,但看到高氏的手令之后,随即派人去通知了高一功,并让对方将此时软禁在大营中的堵胤锡,一起叫了过来。

他和高一功其实已经基本信任堵胤锡,并答应了招抚,只是一直在等高氏,想要听对方的意见。

而现在,高氏在朱慈烺的手中,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以及张鼐口中手握重兵的刘体纯,郝摇旗等人,居然都已经接受了招抚,这就使得李过和高一功进退两难了。

最新小说: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