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36章 多尔衮要亲征

第136章 多尔衮要亲征(2 / 2)

王体忠和王得仁都是闯军出身,对于李过和高一功麾下的大军战力,十分清楚,更知道后者不擅长攻坚,几乎不可能攻下荆州城。

当然,他们同样知道,就算是加上武昌城内的千余八旗军,他们麾下的兵马也根本不足以在野战中堂而皇之击败李过和高一功的大军。

“明军若是真的有四五十门重炮,攻破荆州城恐怕也不过月余,甚至还要更短。”佟养和叹了口气,随即又道:

“现在英亲王和豫亲王都已经领着大军北归,西安的阿尔津,也不过两千余马甲,即便赶来助战,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单单是明帝,便已经有数万大军了。”

王体忠听出了佟养和的担心,对方很明显是在暗示他采取行动,但他面对李过和高一功,都完全没有信心,更不要说现在明帝也领着左镇的大军来了。

而见王体忠不说话,佟养和又将目光转移到了王得仁的身上,后者见状心中一惊,当即道:

“大人,末将以为,在英亲王和豫亲王领兵来援之前,咱们也该采取些行动,即便不能击败明军,也要延缓其攻城的速度。”

“明帝御驾亲征,那些明军也必定是精锐,闯营原本就有好几万精锐,咱们就算集结鄂东数个州府的大军,恐怕也难以匹敌。”佟养和再次叹息道。

他这倒不是想要王体忠和王得仁背锅,而是知道若是直接派兵前往救援,只会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对于湖广的局势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甚至武昌最后也可能保不住。

佟养和很清楚,明帝在江北和赣北同时取得了胜利之后,明廷的旗帜,便有拥有了巨大的号召力,而武昌城位于长江南岸,城内有多少士兵心中还念着大明,他根本不敢有一点松懈。

王得仁见状,又试探着问道:“大人,既然只是拖延时间,等待朝廷的大军来援,或许咱们可以来一招围魏救赵。”

“去打岳州?”王体忠闻言,立刻就明白了。

“没错,明帝将兵马都带到了荆州,岳州一定防务空虚,咱们去打岳州,只要能威胁到长沙,明帝一定会撤军回援。”

“好一招围魏救赵!”佟养和听罢,当即拍手叫好,但他还是十分小心,又补充道:

“但在此之前,还得先派斥候去试探岳州的军情,明帝十分狡猾,这很有可能是他设下的圈套,咱们一定要小心。”

“是,大人!”

“另外,派塘马去给郑四维送信,让他一定要坚持住,死守荆州城。”佟养和说着,扭头看向了北面,厉声道:

“只要郑四维能拖住明军两三个月,摄政王的援兵必定能赶到,届时不管是闯军,还是明帝,都不堪一击!”

而这个时候,北京城的睿亲王府内,多尔衮正就朝堂上争议的几件大事,向洪承畴征求意见,还根本不知道荆州城已经危在旦夕。

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始建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后,在皇城的东西两侧对称规划了两处皇家园林,西侧的园林以太液池为核心,称为西苑,东侧的园林称东苑,而东苑因位于东华门外以南,所以又称“南内”,“小南城”。

而等到朱瞻基即位,便将之前的“小南城”,也就是“皇太孙宫”进行扩建,修筑了大量的宫殿建筑,作为“龙兴”之所,世称“明南宫”。

正统十四年,北方部族瓦剌入侵,“土木堡之变”爆发,后世享誉天下的战神——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其弟朱祁钰登基,在于谦等重臣支持下,成功击退瓦剌,取得胜利。

而后,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景泰帝明面上尊其为“太上皇”,实际则是软禁在了明南宫。而朱祁并不甘心,镇趁景泰帝病重发动了政变,夺回皇权,并同样将景泰帝软禁在明南宫。

不仅如此,复位后的朱祁镇将明南宫扩建,使其与紫金城、西苑三海并称皇宫“三大内”。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了以“明南宫”为府,这里也随即被改建成睿亲王府。

于是乎,睿亲王王府门前开始每日车水马龙,甚至成为了当前满清朝廷实际上的政治权力中心。

“多铎浪战失利,贻误战机,以至于现在江南还在明廷的控制之下,南方的钱粮都无法北运,大清的几十万丁口,还有北地招抚的几十万大军,如今都难以保证军饷粮草。”

多尔衮说着,停在了王府的一个亭子中,他背着手,抬头看了看天,随即又道:

“华北土地肥沃,良田成片,又有千百万农户,但地方匪患成灾,南边的明军还不是袭扰劫掠,若是以北直隶供养八旗,济南,临清,开封,洛阳,安插一旗,八旗的安置和地方的保境安民,便都能同时解决了。”

“王爷所言极是。”

洪承畴听到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心中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拱手称是,他知道多尔衮找他来,绝对不会只是为了说这个,他更无法阻止满清在华北跑马圈地。

阿济格虽然连战连胜,但最终止步于九江,而多铎更是被阻击在了江淮,这些都使得满清的财政压力剧增。

多尔衮为了自己的权力,也为了获得满洲贵族的支持,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推行了跑马圈地的政策,准备将华北地区变成八旗的庄园,特别是北直隶。

“但现在陕西,山西的几十万大军,如何安置也是个问题,以地方的财税钱粮收入,必定难以支撑。”多尔衮叹了口气道。

他让八旗跑马圈地,自然获得了无数的支持,但那几十万投降明军,该如何安置,却是一大难题。吴三桂清廷都不敢全信,跟别说这些明军了。

洪承畴知道多尔衮想要干什么,当即拱手道:

“王爷何不参考先帝之策,将部分精锐汉军纳入八旗,一方面可以扩编汉八旗,增强八旗大军的实力,另一方面,入旗之后,这些兵马也能在地方得到妥善安置了。

而且,如此一来,那些几十万大军,便被成功分化,即使有部分怀着不臣之心,也无需担心。至于朝中的王爷贝勒们反对,大可提拔一些贝子领军前往监督,同时也是整训抬旗的兵马。”

“哈哈哈,好啊!”多尔衮听了,当即大笑起来。“本王也是这么想的,有了利益,有些家伙必定不会再从中作梗。”

而见多尔衮心情舒畅,洪承畴也随即进言道:“王爷,还有一事,老奴想多说几句。”

“是关于推行剃发的事情吗?”多尔衮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瞥了洪承畴一眼道。

“王爷明鉴,此事关乎我大清国运,老奴不得不言。”洪承畴弓着腰,把姿态放得更低。

多尔衮见状,也终于松了口,道:“说说看!”

其实,阿济格和多铎战场失利之后,他便有了推迟各地剃发的想法,但山东,河南等地的大规模叛乱,又使得多尔衮忧心忡忡,朝中更是有一众支持剃发的满洲亲贵,他不想让自己的英武的形象因此受损。

“老奴以为,剃发留辫乃是新朝雅政,最终必定是要全国推行的,但现在时机到底不成熟,何不借着抬旗的机会,只允许旗人和包衣剃,官员和乡绅剃,其他人擅自剃发,反而要责罚。”

洪承畴看着多尔衮脸上的神色渐渐发生了变化,心中暗暗舒了一口气,当即又接着道:

“世人向来不明是非,所行所言,自古都是为了利益,王爷甚至可以跪下想要读书,参加科考,必须剃发,若是为官者,有德才者,富者,读书者皆剃发,甚至以剃发为美,自然会有无数人追随。

如此一来,王爷就不用担心全面推行剃发会和此前一样,遭到地方抵触,甚至滋生出叛乱来。

而若是有人执意全面推行,王爷大可派他前往一地,全权负责剃发之事,但不允许发生任何动乱,否则削爵去职,反对的人自然就少了。”

“哈哈哈,好,又是一条妙计,洪承畴,本王果然没看错你!”多尔衮听了,再度哈哈大笑起来,这甚至能让他借机铲除异己,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

“等到王爷派兵再度南下,灭了残明,到时候即便是立刻全国推行剃发,也不会再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洪承畴见状,又补充道。

而听到南下两字,多尔衮直接板着脸冷哼道:

“哼,小小明帝,区区残明,根本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这一次,本王要亲自领兵南下,灭了那朱慈烺的威风!”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