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44章 军权和货币命脉

第144章 军权和货币命脉(2 / 2)

而内城依旧是传统的高大砖墙,并在岳州府城原本的城墙基础上加高加厚,通过增加马面的方式减小城下死角,增强火力密度。

与此同时,这些加厚加高的城墙具有高低两层,当清军登上了第一层城墙的时候,守卫在更高处第二层城墙的士兵便会给予这些毫无掩护的敌人最为猛烈的打击。

当然,这也使得岳州府城的施工量大得令人咂舌,特别是西北方向,洞庭湖边上,还修建了一个内港码头,以及护卫着这个码头的堡垒。

如此一来,在局势万分紧急的时候,以湘阴为基地的洞庭湖水师,便能往城中投放物资,或者是接应守军撤退,为抗清保存的有生力量。

为了加固城墙,吴晋锡此前还趁着冬季农闲,征发了上万名徭役,到东面的龙窟山采掘石料。这才在原本岳州城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攻守兼备,能够容纳数万军民坚守一年以上的坚城。

不过,湖广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在荆州府城和岳州府城投入了大量资源之后,长沙府城的防御就简单了不少,只是多修了一道土墙,并在城墙的墙面增加了马面。

朱慈烺此时已经在湖广部署了数万大军,九江城同样有数万兵马,而他在江南还有数万更强的精锐,并不担心清军直接长驱直入,攻下长沙。

“陛下,等到外围的那些土墙最终建成了,里里外外架上一两百门弗朗机炮,大将军炮,鞑子不死个几万人,绝对连那些土墙和堠台都攻不下。”郝永忠看着朱慈烺脸上洋溢的喜色,兴奋道。

“荆州府城很快也会建起这么一个堡垒群,这可是陛下亲自指导设计的,在江北的时候,多铎领着几十万大军,都攻不下,我看鞑子这辈子也别想再踏过荆州半步。”吴晋锡闻言,也随即收回了目光,一脸佩服道

“鞑子不过是一群野人罢了,那些狗东西拿什么和陛下比?”陈福也随即出言道。

他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些类棱堡城防工事,是朱慈烺根据西法,指导设计的,但每次在这样的角度俯瞰,想起当初清军屡战屡败,不断受挫的样子,心中那个朱慈烺的形象,便会愈发高大伟岸。

“别说多铎了,就算是那个啥子多尔衮亲自领兵南下,也绝对比不上陛下的一根毫毛。”

刘体纯同样激动地点了点头,然后想起了什么,又兴奋道:

“陛下,臣这段时间正全力练兵,将士们无不用命,即便到了深夜,也不愿休息,只等装备一到,必定是虎狼之师,由他们来守卫岳州城,鞑子绝对攻不下来。

臣听说,现在长沙的兵器工坊中,有人研制了许多防不胜防的枪炮和炸弹,是专门用来对付那些攻城的鞑子的。那些地雷炮猛得很,一下就能炸死好几个人,到时清军若是没有防备,直接来攻城,臣定让他们死无全尸。”

刘体纯和郝永忠,都是朱慈烺留在湖广的强将,两人打仗的本事都不差,而且勇战敢战,绝对不是那些临阵脱逃之辈,朱慈烺对他们十分信任,除了钱粮的管理之外,并没有设置文官,或者安插武将,架空他们。

当然,这其实是他根本没有这个力量了,若是殿前军再分出一拨人来,那他的亲军就不用要了。而既然要重用两人,朱慈烺便不会表现得扭扭捏捏,那不是他的作风。

“陛下在江南还有雄兵十万,若是多尔衮,多铎那些狗日的鞑子赶来,那他们就离死不远了。”郝永忠哈哈笑道。

他对于朱慈烺的防御之策,是有所了解的,现在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而朱慈烺看了那么久,听着一众文臣武将们的吹捧,也终于开口问道:

“武昌的清军近来有什么动静,阿尔津,高第这段时间消停了吗?”

“启禀陛下,阿尔津此前带着数百马甲前来挑衅,被臣击退后,便只敢在土门镇,羊楼一带试探。”刘体纯当即拱手抱拳道。

“自从阿尔津和高第领兵入驻武昌之后,佟养和,王体忠两人便不再能决策大小事务,如今武昌的清军,都是阿尔津在指挥。”吴晋锡也随即道。

他虽然已经从岳州团练监军的位置退下,但在湖广文官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堵胤锡,对军情自然了如指掌。

这个时候,陈福也接着道:

“不止如此,清军近来在汉江各处,都活动频繁,而且襄阳等地,有大量从南阳运来的粮草,若是不出意外,清军应该很快就会南下袭击荆州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吩咐道:“北京的八旗主力目前还没开始大规模行动,但他们若是早有准备,十万大军不用两个月,便可以到湖广,襄阳那里一定要盯紧了,特别是清军对民夫的征召情况。”

“是,陛下!”

在视察完岳州之后,朱慈烺随即在君山接见了这几个月来,从九江到岳州,一直在训练水师的郑森,他带来的水师官兵,此时都已经补充到了“鄱阳湖水师”和“洞庭湖水师”之中。

当然,这一切都是和郑家对朝廷的态度,特别是郑芝龙此时已经跑到了南京,时刻准备迎驾的忠心之举,相对应的。

朱慈烺在返回南京的路上,也随即向郑森透露了朝廷未来几年,在苏州,松江等州府的工坊建设计划,以及利用江南在丝绸等商品上的生产优势,通过与郑家商队的结合,实现大明对海外贸易的绝对控制力。

当然,这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郑森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江南的商人团体必定也会入局,陛下绝对不可能允许郑家独大,控制整个海外贸易。

大明既然可以招安郑家,把海盗变成一方巨富,朝廷大员,自然也能招安江南的其他商人,给予官身,甚至动用水师,为其保驾护航。

换言之,所谓的结合,只不过是暂时的,这既是朱慈烺的承诺——郑家还有上桌的资格,也是朱慈烺的威胁——好好劝劝你那个不省心的老爹,要是不听话,那郑家随时可以是桌上的菜。

其实,这个时候,郑家并没有完全占据大明的对外贸易,江南的商人在其中还能分一杯羹。原本历史上,若不是清廷禁海,郑森恐怕还不能那么快取得西太平洋海上的绝对霸权。

如今,这些商人有了朱慈烺的支持,有了大明朝廷的庇护,完全拥有和郑家抗衡的实力,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朱慈烺当前要利用郑家的海上力量,通过江南的生产优势和海外白银这一交易纽带,获得军费,从各处购买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将会重建市舶司等相关衙门,利用大明的体制,以官营的形式,逐步实现对粮食,烟草,香料,染料等大宗贸易商品的流向控制,为今后经营南洋,做好准备。

在如今的国际贸易中,大明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江南和福建等地的烟叶,,生丝,,丝绸,瓷器,能够换取大量白银。

郑森对于朱慈烺在海外贸易的布局感到十分惊讶,他虽然已经开始接触郑家的生意,船队,但还是第一次意识到了原来做生意还可以这样布局,更震撼于这种在政治目的指导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谋划。

其实,无论是郑芝龙,还是此时郑森,其实都还局限于海盗思维之中,缺乏大局观,对时局的变化,也缺乏判断力。

他不知道的是,朱慈烺所做的这些,都有无数后世的理论和事实支撑,更不知道,朱慈烺的着眼点,从来不在于贸易本身。

而白银,也不单单只是能购买粮草军备的贵金属,它还有一个名字——货币!

朱慈烺要掌握大明的海外贸易,在江南新建工坊,培养工匠,更是未来扩军抗清的关键。

在十七世纪,谁拥有强大的手工业生产实力,并能将其转化为军事实力,谁就能无往不胜。

此前,大明的手工业,商业的发达是朝廷对基层失控的结果。但现在,朱慈烺要将这些逆转过来,将发达的手工业,商业,转化为大明军事实力。

在江西,湖广收拢完大军,召见王应熊,掌握全国军权之后,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要在清军南下之前,真正意义上的重新控制大明王朝的货币命脉!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