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断清军粮道
长沙城内,堵胤锡很快便召集了田见秀,郝永忠,刘芳亮,袁宗弟等长沙标营和殿前右军的大将,商讨追击袭扰多铎部清军的具体部署。
整整十万大军北撤,军中还有近十万民夫随行,多铎的那点小把戏,自然瞒不住堵胤锡,他和麾下的一众大将看到朱慈烺在荆州取得的惊人战绩,也全都跃跃欲试。
这个时候,八旗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被打破,明军的士气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
不过,无论是郝永忠的长沙标营,还是殿前右军,都因为缺少骑兵,战场机动性十分有限,堵胤锡在多铎部全军撤退之前,还不敢贸然出击。
郝永忠虽然脾气暴躁,还想抢在田见秀之前,立下长沙对清作战的首功,但在堵胤锡的压制下,也不敢行动。
当然,他其实真正担心的是八旗马甲。他手下的那点骑兵,战力到底是不如八旗马甲的。各部现在虽然士气大振,但郝永忠很清楚——这并不能立刻弥补双方在战力上的差距。
很快,在多尔衮的连番催促下,长沙城外的清军主力陆续开始了撤退,他们虽然撤得比多铎原本计划中的要快不少,但因为事先早有准备,城内的明军也没有频繁袭扰,一切都十分顺利。
在多铎略显失望的神情中,清军除了丢下十几门因为使用过度,已经报废的红夷大炮之外,剩余的大军辎重,甚至是木材石弹,都几乎全部带上了。
而多铎和博洛两人,一前一后,亲自压阵,防范着长沙城内的明军尾随追击。
多铎惧怕朱慈烺,但却丝毫不畏惧堵胤锡,他亲自率兵殿后,清军各部的军心也因此得以稳定,从长沙北撤的一路上,几乎没有发生兵杖铠甲,辎重遗弃的事情。
不过,从长沙北上岳州,虽然只有数百里,但途中要涉过五条大河,多尔衮所领的清军北部主力,又全都在道人矶,临湘附近驻守戒备,无法南下接应。
多铎只能靠着精心谋划,步步为营,掩护大军的撤退。
而途中不仅有河流屡屡阻碍骑兵的行动,长沙北面,崇山峻岭连绵数十里,这使得郝永忠和田见秀大军,也随即跟了上来。
其实,若是要发挥八旗马甲的机动作战能力,多铎这个时候沿江而行,防范南面和西面才是最稳妥的。
但因为明军水师的存在,那些大小舟船,甚至是那些船舷一侧装备数十门火炮,射程在数里的大船,使得多铎根本不敢让军队靠近河边。
要知道,他辛苦谋划了那么久,前前后后部署了那么多,亲自领兵殿后,就是为了稳住因为北面战事,已然动摇的军心。
毕竟,撤军就是撤军,无论再怎么精心的谋划,再如何巧妙的布局,一旦大军在没有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况下,开始撤退,军心动摇都是不可避免的。
堵胤锡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派田见秀和郝永忠,领着城中的骑兵出击,死咬住清军的殿后部队不放,甚至在湘阴东面的山谷追上了一大队清军马甲。
田见秀和郝永忠搜罗全军,最终也只凑出了不到两千骑兵,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他们各自的亲卫,军中的哨骑塘马,根本不会骑阵,战斗力远不如天骑军。
两人知道自己实力不足,也不敢和清军殿后的数千马甲,摆开阵势,堂而皇之的对决,一路上都是袭扰为主,不断攻击那些落单掉队的小股八旗军。
他们根本就没有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特别是见识到了多铎的殿后大军,实力远超他们之后,更是彻底没了打一场硬仗的想法。
不过,多铎对于这支追击明军,就另有企图了,他故意漏出破绽,将后者引入了山谷,随后迅速调转枪头,打了追击的明军一个猝不及防。
当然,在长沙北面的丘陵山区,多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做不到合围,他只是要给这些追击的明军一个教训而已!
堂堂大清的豫亲王,打不过明帝,难道还打不过一群明将吗?
多铎以两个牛录的八旗马甲为前锋,刚一反击,就打出了八旗强军的气势,田见秀和郝永忠见势不妙,不得不亲自领着兵马上阵。
两人凭着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和清军交战了几个回合,一直到多铎再度调集了数百八旗马甲加入战场,才将他们完全逼退。
多铎的目标并非全歼这股明军,自然也没有继续停留,更没有追击。这里的地形其实并不是最合适运用骑兵的,长沙城内的明军还有数万,若是他陷在这里,终究麻烦。
而看着麾下的千余八旗马甲击退了明军,多铎也随即派出了塘马,去联络北面正在撤退的大军,要求后者留下兵马接应。
在二十里之后,穿过了北面的山岭和丘陵,便是大片的平野和横贯其中的河流了,那里十分适合大队骑兵作战,但同样也十分适合明军的骑阵。
多铎自然觉得自己的计划稳妥,但他只要一想到朱慈烺,就不敢有任何松懈。
与此同时,田见秀和郝永忠被清军击退之后,并没有就此撤军,依旧不断追击袭扰,斩杀清军落后的骑兵。
面对同样骑马机动的明军骑兵,那些在撤军过程中掉队,亦或者本身就是掩护侧翼的八旗马甲们在对战中很多时候都无法占据优势。
为此,多铎不得不开始安排骑兵轮番掩护,且战且退,凭借着麾下战力强悍的精锐马甲,他一次又一次逼退了明军的袭扰。
清军一路往北,在抵达汨罗江南岸之后,最终在不断冒出的明军骑兵袭扰和河道上明军水师的不断炮击下,渐渐失去了开始的秩序。
朱慈烺早就知道了长沙的战局,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随着岳州府城内的明军骑兵出动,开始在营田等地袭扰,博洛和多铎都不得不下令大军加速北撤。
在明军的突袭下,不少押运过粮草辎重渡河的清军士兵,心中都十分惶恐,混乱也随即一触即发。
不过,多尔衮也早就预判到了这一点,他在重新架起浮桥之后,假装派兵北上,使得朱慈烺放松了警惕,实则用兵的重心一直在南面。
且说,多尔衮在经历过了之前几次的失利,已经明白朱慈烺是一个攻击性极强,而且对八旗大军毫无畏惧的汉人皇帝,这样的人不可能放弃袭击多铎大军。
一支从南往北,跋涉了数百里,早已经人倦马乏,在敌军袭扰之下,正加速撤退的兵马,还携带了大量的辎重,若是漏出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多尔衮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否则他想要在荆州,岳州等地取得些许战果的计划,恐怕就要立马落空了。
因此,当他收到南面哨骑传回的军报之后,便立即亲自领着一支八旗马甲南下,与通过洞庭湖水师,转移到了汨罗河等地的明军骑兵,展开了交战。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派出天骑军主力,经过了此前两场大仗,天骑军主力已经疲惫不堪,他最终只出动了一千多状态尚好的骑兵。
在洞庭湖东南方向的平野之上,八旗马甲对袭扰的明军骑兵,发动了猛攻。他们的兵力占据着绝对优势,战斗里也更加强悍,很快挫败了明军的数次袭扰。
不过,明军骑兵也没有因此遭到重大打击,在洞庭湖水师的掩护,最终得以顺利脱离战场,田见秀和郝永忠也迅速从湘江东岸撤回了长沙。
水师战船上的火炮,甚至就是水兵们手中的火枪,威力和射程都远超八旗马甲的弓箭,而八旗马甲身上的甲胄,根本不足以抵挡明军的炮弹。
在湘江,汨罗江中的明军水师战船几轮齐射下来,原本攻势迅猛的八旗马甲,很快便被打乱了阵脚,不得不放弃追击。
多铎看着己方因为追击,不断倒下的兵马,心急如焚,但是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下令收兵。
不过,他知道,只要过了汨罗江,明军的马甲就几乎不可能继续追击了。而他此番北撤,虽然也有所损失,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了。
只是,南下北撤,无功而返,再加上一路上的损失,清军主力的军心士气,依旧不可避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岳州府城的临时行宫内,朱慈烺拿起了御案上的一封加急军报,几眼看完之后,便递给了陈福,然后一如既往地微微笑道:
“多尔衮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他亲自领着一支骑兵南下,阻击朕派出的截击骑兵,现在清军主力已经顺利北返了。”
“陛下,那临湘城在清军的修筑下,已经相当稳固,仅仅是城高,就已经接近两丈,还有许多地方都是山石筑起来的,火炮短时间,恐怕也很难直接轰塌。”
吴晋锡顿了顿,随即又道:“现在,多尔衮又往里面增兵,更不好打了!”
“而且,现在鞑子对绿营军防范十分之严,别说是临湘城内的绿营军,便是武昌城里的王体仁,也不好联系了。”刘体纯也随之道。
多尔衮和谭泰等人担心的没错,“荆州一战”,准塔部几乎全军覆没后,湖广各地的那些绿营军将领,纷纷骚动了起来。
承天府各地涌动的反正暂且不说,便是八旗军重兵把守的临湘城内,也已经出现了好几次逃兵,王体仁这种一早便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更不用说了。
不过,随着多尔衮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绿营军的控制,那些蠢蠢欲动的绿营军将领们,也纷纷隐藏了起来。他们虽然对八旗军的战力产生了动摇,但依旧没人敢挑战鞑子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