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战后局势
在分水岭一战歼灭清军主力,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之后,朱慈烺便马不停蹄,直接领着部分大军主力回到了南阳。
而为了劝降南阳和襄阳的明军,他在打扫战场的时候,还特地传令全军,要求各部将士把岳乐,阿喇善,阿尔津等人的旗帜盔甲,甚至是尸身收集起来。
不过,殿前军的将士们最终只找到了岳乐,阿喇善等一众满洲将官的旗帜和甲胄,吴三桂,阿尔津两人的,并未找到。
至于吴三桂心心念念的杨坤,则是早就在山道中迷了方向,而后又遭到了殿前中军的埋伏,被堵在了山道中。
随着岳乐和吴三桂联军败亡的消息传回南阳城,城中的绿营兵迅速爆发了骚动,一些军官和甲兵迅速反正,连夜逃出了南阳。
他们原本还想打开城门,联合城内的明军主力,直接收复城池,甚至是全歼城中的陈泰所部八旗守军的,但并没有成功。
陈泰虽然反应迅速,不过还是损失了部分甲兵,城内的军心士气,更是因为北面援军的战败,遭到了重创。
南阳城高墙厚,殿前军早先只是拔除了外围的堡垒,并没有攻克最外面的土墙,此时强攻根本无法迅速取得进展。
而且,殿前军主力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尽管获得了大胜,且伤亡不大,但常登贵尚且率领部分兵马留守北部,跟着朱慈烺南归的兵马,如今还难以迅速发动强力有力的攻势。
与此同时,襄阳城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李过率领的忠贞营主力,固然有一战之力,但勒克德浑和尚可喜相当谨慎,他根本没有机会可趁。
朱慈烺真正想要拿下的,始终是襄阳城,南阳城距离中原太近,他还没有把握能击败清军主力前,根本守不住。
要知道,岳乐兵力不足,不敢直接走方城通道,这才会中了埋伏,但若是多尔衮,必定直接从东北的缺口南下了。
清军的骑兵一旦达到特定的规模,朱慈烺这次所用的埋伏,就全然无效了。
不过,朱慈烺也很清楚,很多地方就算守不住,也是要趁机收复的,常登贵和林昌峰此时便领着大军,迅速追击清军溃兵。
而岳乐所部清军主力全军覆没的消息,也随着吴三桂和阿尔津的溃兵,从分水岭一路撤到鲁阳关,鲁山,汝州,而迅速传播。
常登贵和林昌峰大军所到之处,各地本就只剩下了最基础卫戍兵力的绿营军纷纷反正,整个汝州府,甚至是河南府,开封府的部分地区,都迅速被收复了。
至此,明军的兵锋直指洛阳,开封,但因为殿前军最精锐的四万主力此时分成了两部,南面的各部兵马并没有跟上,常登贵和林昌峰所领的北路就,其实根本无力坚守,他们只是北上刺激多尔衮的。
朱慈烺此时还远没有做好全面北伐的准备,在实现了初步的战略目标之后,因为兵力和物资的问题,便失去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等到多尔衮收到岳乐兵败的消息时,常登贵和林昌峰已经收复了豫南,豫西等十几个州府,甚至河南府,开封府的部分地区,明军还没到,许多绿营军,便直接选择了反正献城。
对于这些小军头,常登贵并没有杀他们,甚至没有剥夺他们的兵权,但把他们的兵马全部派到了南面,并抽调了其中披甲的部分精锐,作为辅兵。
至此,朱慈烺在没有损失主力的情况下,便成功拿下了小半个河南,并顺利的激怒了多尔衮。
现在,多尔衮无论如何,都必须领着主力大军南下了,否则整个北方的局势,都会随之崩坏。
这样的战果,远远超出了朱慈烺的预期,他的主力并没有遭受严重损失,大军不仅可以迅速恢复战力,甚至在兵力上,相较于清军来说,差距迅速缩小。
因此,在收到多尔衮率领清军主力,加速南下的消息后,朱慈烺不忧反喜。
毕竟,如今岳乐和吴三桂的主力大军,已经机会被全歼,吴三桂和阿尔津虽然率领两千多残兵一路北逃,但早已经不成气候。
吴三桂本来是想逃回陕西,去召集他的旧部的,可阿尔津根本没让他得逞,将他控制之后,扭送到了多尔衮的面前。
但阿尔津麾下的这支兵马在常登贵和林昌峰的追击下,长途奔逃,战斗力本来就几近于无,一直退到了洛阳城,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清军的精锐主力损失如此惨重,满清又没有建立成体系的军事训练系统,即便兵源充足,想要重建大军,没有两三年,也根本不可能。
换言之,随着满清八旗马甲的损失,清军现在已经慢慢失去了和朱慈烺就在军事上角逐的可能。
清军在“分水岭大战”中,死伤了一万多精锐,大半还是八旗军,这对于精兵不到七万的满清来说,完全就是伤及根本了。
要知道,满清的这所谓十万带甲,虽然大部分都算得上精锐,但战斗力也是有区别的。
其中,最精锐是,毋庸置疑就是满八旗,如今所剩,已经不足五万,这些老兵们的战斗技巧和战场经验,根本不是那些新近补充的甲兵可比的。
换言之,对于还没有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军队训练体系,甚至原本兵源就是一个大问题的清军来说,失去了这些老兵,不仅意味着大军的实力大打折扣,还意味着国本动摇。
而朱慈烺则全然不同,他的军队体系现在已经建立,在丢掉了北方的负担之后,南方诸省的资源,足够他整训出一支强大的军队来。
这也使得他训练新兵,提升大军整体战斗力的时间,会远远超出各方的预料。
在“分水岭大战”获胜的七日后,刚刚回到南阳城外的中军大营不到五日,朱慈烺便收到了华北,川北,江北各地锦衣卫和军队哨骑传回的消息。
多尔衮将岳乐调入河南的操作,在朱慈烺的提前部署下,已经使得整个陕甘的局势,产生了满清意想不到的反应。
孟乔芳迅速调整了部署,一方面调集了西安等地最后留守的驻防八旗兵,加强汉中的守备力量和对川北方向的防御,另一方面,他只能让原本驻守陇西,防范丁国栋的大军撤回,以确保西安城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