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244章 全面发展的新大明

第244章 全面发展的新大明(1 / 2)

第244章全面发展的新大明

朱慈烺看着跑出了一段距离的骑兵军阵,特别是紧跟在大阵之后的那个千总部骑兵,对于天骑军的训练水平,就基本上有了底。

一支军队,经历过实战和没经历过实战,对于领兵的统帅来说,区别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天骑军当前的阵型和速度,虽然都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骑阵和紧跟着大阵的那个千总部骑兵,在运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配合,早已经和此前不同。

朱慈烺虽然不可能直接俯瞰这六千多骑兵的全貌,但他前世公考的时候,早就形成了迅速由点看面,区分差异的能力。

天骑军的演练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林昌峰在湖广战役结束后,这两个多月来的训练成果,直接展示在了朱慈烺和一众大明文武高层的眼前。

很快,骑兵便已经跑出了三百多步,速度开始提升,密集的马蹄声轰隆隆响起,如同雷鸣一般,但骑兵阵列依旧整齐,成排成排耀眼铁甲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气势恢宏。

这支骑兵,还有同规格组建,正在紧锣密鼓训练的骁骑军,将会成为满清八旗主力的恶梦!

随着朱慈烺在汉阳,武昌,荆州,岳州,九江各地视察,陕西也终于传来了捷报。

在陕北,陕南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正浪潮中,十几万义军云集,西安城终于成功收复,孟乔芳等满清高官或死在阵中,或投降求生,或自缢身亡

与此同时,原本因为战事,调动到了各州府的殿前军三部,天骑军,左镇,右镇,忠贞营,江北二镇,各部水师,也都已经陆续完成了调遣,回到了各自的驻地,开始补充兵员,并进行着第二次北伐大战前的训练。

田见秀的殿前右军,也在南阳,襄阳,郧阳等地,完成了新的部署,一面提防着河南北面的清军,一面进行着屯田和训练行动,特别是那些溃败逃亡的清军绿营兵和各地土匪结合的叛乱武装。

孙可望,艾能奇麾下的两部兵马,在完成了扩充之后,则是调到了江南,朱慈烺准备将他们整编成江北第三镇,接替原本的凤阳标营的防区。

随着多尔衮袭扰江北,仅仅依靠高杰和黄得功两部兵马,已经不足以应对。而其余各处的驻军,倒没有很大的调动,基本上都延续了原本的部署。

朱慈烺检阅完汉阳-荆州这片宽阔的养马地和各部水师之后,到岳州,九江的时候,重点视察的,已经是这两个商业重镇的经济恢复和工坊建设情况。

在朱慈烺的安排和户部的大力建设下,这两个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交通十分便利的交通枢纽,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专门生产贸易商品的工坊,在江南工坊的支援下,雇员规模增长迅速,已经十分庞大。

大明户部有了之前建设江南的经验,在岳州,长沙,九江,武昌,南昌等地进行的工坊体系建设便合理和高效了许多,不仅优化流程,缩短了建设工期,还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要知道,江南此时重点建设的是对外贸易,但日本和南洋等地的海贸市场也并不是无穷大,就算是抢占了福建郑家等竞争对手的市场,短期内大明每年的贸易顺差,也不过数百万两白银。

换言之,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一旦在国家机器的指导下,全面动员起来,单单是江南一地的工坊体系,便很快可以满足整个海外市场的需求。

朱慈烺若是没有规划,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商品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到那个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时期的大明,没有经历过满清屠城,江南和江西等地,没有损失过半的人丁,生产力恢复得十分迅速。

而不仅仅是当前已经投入使用,或者正在建设的工坊,户部下属的工商司,在朱慈烺的要求下,每一年都要提前进行产能规划和市场分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

大明的生产能力一旦爆发,在未来几年后将会十分恐怖,但除了军队和工匠群体之外,整个内外市场有多大,朱慈烺心里并没有底。

不过,视察完长江一线的各个重要州府之后,朱慈烺并没有直接回南京,而是带着周世显,常登贵,张煌言等人来到了江北。

这里如今已然成为了大明的最佳兵源基地,各地的村堡屯户,全都是按照朱慈烺的改良,进行组织的,而依托于村堡的整个组织和运行,也全部服务于战争。

要知道,这里是大明战时都城的最重要防线,也是明清之间的战场前线。李邦华亲自约束着江北二镇,朱慈烺如今也计划新设一镇,直接投放到凤阳府驻扎,最终为的,其实是等待着明年的大战。

而在此之前,江北二镇的哨骑依旧强势,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时出击袭扰,清除那些阿济格派来侦察和袭扰的哨骑,并不时从徐州,归德等地,突袭豫东,鲁南等地的粮队,清军根本防不胜防。

徐州,凤阳,淮安组成的三角防御体系,在地方屯堡的拱卫下,可谓是牢不可破。

这里是朱慈烺最不需要担心的地方,而江北各州府征调的农兵,卫戍军,早已经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即使阿济格倾尽主力而来,也几乎不可能迅速突破。

当然,朱慈烺此来,一方面是要检查堡垒的修建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要检阅那些调来的农兵和卫戍军了。

江北的农兵是大明建军的重要支撑,更是安置退伍老兵,伤兵的关键,他们也将承担了农兵的训练,而农兵分担着前线的防务。

此时,大明的农兵和地方的卫戍军一样,都是训练方阵的,在农闲时节,基本上保持了五日一小操,十日一大练,战斗力虽然说不上强,但也不弱。

毕竟,他们的武器配备只是落后于野战军,在补给充足,内线作战的情况下,比不少原本的明军,还好得多。

不过,考虑到他们是坚守堡垒,朱慈烺并没有优先给他们换上新装备,这是经过“五军都督府”局势推演之后,给出的结果。

江北之后,朱慈烺巡查的下一站,便是长江以南的苏松等地了,这里的大部分官营工坊,除了得益于当地特色和资源禀赋,还继续生产民用商品和贸易商品外,基本上都是服务于军备生产的。

当然,他们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环,南京依托于规模庞大,种类齐全的武器工坊体系和独特的政治地位,依旧是大明最大的火器生产基地。

最新小说: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