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突破
战场上的残酷无奈,有时即便你预见了敌人的行动,也未必能够阻止,哪怕只是慢了一步,形势就可能逆转。
此刻,陈福已经率领中军天威左营主力亲自抵达山谷主战场的前线。
经过一段急速的行军,各部正快速整顿队列。
林昌峰的那一千名精锐骑兵作为前锋,自然比大军要先一步抵达战场,速度也快上许多。
陈福目光扫过南面的战场,发现清军的攻势已经明显停滞,只有寥寥数百名清军骑兵在继续突进,但这些分散的骑兵已经无力形成有效的冲击力。
更不用说,他早已调派了一支近千人的骑兵部队前去阻击,南面清军的势头已经被彻底遏制,无法再推着南翼溃败的明军冲击中路了。
然而,战场的中路和北面仍然处于激烈交战中,局势相当焦灼。
随着陈福指挥的中军天威左营迅速投入战场,明军原本岌岌可危的防线逐渐稳定下来,颓势也得以扭转。
其实,阿济格和金砺本来也只在战场上稍占优势。
尤其是在误判了战场局势后,他们将钟鼎福派到背面布阵,试图阻击可能反击的明军骑兵,却因此削弱了正面的进攻力量,使得攻势难以为继。
那支原本负责追击清军、引诱其深入的明军骑兵,此刻也与清军展开了正面搏杀,双方交战异常激烈,无法脱身回援。
局部战场的僵持局面反映了战场的另一残酷现实——兵力的误用与调度不当,常常是战争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
如果不能将最珍贵的兵力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结果往往就是全局崩溃。
在正面的防线上,明军逐渐扭转颓势,在陈福的指挥下,开始发动局部反击。
双方的火枪兵几乎同时展开齐射,火光在战场上闪耀,硝烟弥漫,战斗的惨烈程度不断升级。
已经摇摇欲坠的明清两军防线在此时突然冲出一个个方阵,猛烈冲撞,战场陷入了犬牙交错的混战局面。
这些方阵如同潮水般涌来,士兵们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怒吼的四磅炮成为双方的致命武器。
每一声火炮的轰鸣,都仿佛在宣告着死亡的到来。
两军各自装备了三十余门四磅炮,这些沉重的金属巨兽在战场上肆虐,炮弹从空中划过,轰击在敌阵中,掀起一片片泥土与鲜血。
战鼓与号角声在此刻显得微弱无力,时而被雷鸣般的火炮声所淹没。
陈福位于大阵的后方,目光如炬,冷静地观察着整个战局的变化。
他的内心深知,这场战斗的胜负并不取决于某一处局部的胜利或失败,而在于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找到清军防线的薄弱点,发动决定性的攻击。
他虽然已经在北面率先发动了进攻,但他清楚,这一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胜出。
因此,他采取了谨慎的态度,逐步进行试探性的进攻,通过观察清军的反应来判断其防线的弱点。
随着明军的步步反击,清军的防线显得愈加吃力。
阿济格与金砺凭借经验老道,迅速调动部队进行应对,但他们依然无法阻止明军逐渐占据上风。
战局在一点点向明军倾斜,士气也随之高涨。每一个明军方阵的冲锋,都像是在宣告他们不会轻易屈服。
战场上,枪炮声不断回荡,刀枪剑斧的碰撞声响彻山谷。每一次交锋都意味着双方士兵的生命在瞬间消逝,鲜血洒满战场。
火炮的轰鸣声、士兵的怒吼声交织成一曲战歌,而在这场血战背后,指挥官们的决策将决定着最终的胜负。
陈福凝视着前方,他的心中虽然依旧紧张,但眼中的冷静和果断没有丝毫动摇。
他明白,战场是无情的,不会给任何人第二次机会。
他必须在最恰当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将己方的优势彻底转化为胜利。
与此同时,北面的战斗正激烈进行,陈福没有浪费这一刻的时间。
他深知,清军的南翼阵线已经被突破,林昌峰的天骑军虽英勇,但在面对清军精锐骑兵的持久冲击时,力量也难以长时间维持。
因此,他果断调动了中路压阵的骑兵部队,向南翼增援,试图一举击溃清军的攻势,稳住战场局面。
这批骑兵是明军的中坚力量,他们身披黑色盔甲,手持各式各样的战具,杀气腾腾地穿过战场上的浓烟,向着清军阵线迅速推进。
火枪兵在进行最后一轮齐射后,便立即退到了后方。
随即,明军的攻势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来,短斧、飞剑接连不断地从阵中飞出,狠狠砸向清军的甲兵。
尖锐的破空声混杂在战场的嘈杂声中,不少清军士兵的头盔和胸甲被直接击中,整个人被巨大的力量带倒在地,瞬间便被卷入了血腥的厮杀中。
尽管明军攻势凌厉,但清军也并非易于对付。
前排的清军火枪兵在齐射完毕后,迅速撤退到阵后,展现出他们训练有素的一面。
此刻,八旗甲兵已经做好准备,长枪齐出,迎面向明军冲去。
一黑一红两股人潮在战场上猛烈碰撞,战马嘶鸣,铁器交击的声响夹杂着士兵的惨叫,血肉横飞,场面极为惨烈。
战斗的激烈程度让后排的火枪兵们也不得不加入战场,他们拔出腰间的短刀,挥舞着武器向前冲去。
战场上的局面瞬间变得混乱不堪,所谓的方阵早已不复存在。
两军的将领在这样的混战中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士兵们凭借着本能与生死搏斗。
这一刻,所有的身份与出身都已失去意义。
无论是清军还是明军,满人或是汉人,士兵们的唯一目标便是存活。
士兵们如同潮水般不断涌向敌阵,前排倒下的尸体被迅速替代,后方的士兵毫不犹豫地填补上去。
战场上,尸体开始堆积,鲜血染红了地面,战马在其中踩踏,带起无数残肢断臂。
然而,尽管两军都已疲惫不堪,却没有任何撤退的迹象。
督战队的怒吼声不断响起,迫使士兵们继续往前冲,哪怕这已是他们最后的力气。
在火枪齐射停歇片刻后,战场上的硝烟被山谷中的风逐渐吹散,阿济格和金砺终于得以窥见战场前线的真实状况。
阵线上的厮杀依旧惨烈,双方士兵挥舞着各种武器,疯狂砍杀对方,伤亡惨重。
然而,尽管损失巨大,战场上的兵力依旧没有彻底耗尽。
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们的行动,哪怕前方是迎面刺来的长枪,他们也会下意识地躲闪,谨慎地寻找机会反击。就在战斗焦灼之时,北面的山麓上,一队重新集结的明军精锐终于趁机发起了侧翼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