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重掌优势
明军的南翼阵线刚刚成功击退了清军连续两轮的进攻,整个阵型早已混乱不堪,还未来得及重新整顿便遭到了清军骑兵的突然猛袭。
这股迅猛的冲击如同一把锋利的铁锤,直接凿入了明军的阵列,使得原本岌岌可危的阵线瞬间溃散开来。
前排的火枪兵根本没有时间重新装填弹药,便被呼啸而来的清军骑兵冲得四散而逃,阵型支离破碎,不成体系。
在南翼阵地上,一阵轰然巨响过后,各种嘈杂的声音混在一起,原本就已经动荡不安的明军队列,此刻彻底崩溃。
许多士兵为了自保纷纷散开,火枪兵成群结队地四处逃散,军阵后方的长枪手们还未来得及反应,眼前的局面已经陷入混乱。
他们手中的武器虽然长且锋利,但面对毫不留情冲击而来的骑兵,他们完全束手无策。
面对冲锋而来的清军骑兵,明军的整个南翼防线在战马的铁蹄声中瓦解。
大量的明军士兵出于本能,选择了后撤。
此刻阵中的枪声凌乱不堪,士兵们早已顾不上齐射的命令,慌乱之中抬枪射击。
然而这些零散的反击虽然射倒了数十名冲锋在前的清军骑兵,却远不足以遏制五千骑兵的猛烈攻势。
随着白烟在战场上弥漫,掩盖了一部分士兵的视线,更多的明军士兵陷入恐慌。
尽管这些反击给清军造成了些许损伤,但在失去了阵型的情况下,明军的防御力明显不足,根本无法支撑如此猛烈的冲击。
五千清军骑兵如潮水般涌入,迅速撕裂了明军的阵线。那些火枪兵、长枪手们被逼得节节后退,局势愈加不堪。
尽管如此,明军的士兵们并非完全毫无斗志。
在这危急时刻,仍有不少将士顶住了清军的猛烈冲锋,拼死阻击。
这些人虽明知胜算渺茫,但凭借顽强的意志拖延了清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援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他们的顽抗虽无法扭转战局,但至少为后方的第二道防线做了些许准备。
然而,明军的防线不仅仅依赖于第一阵线。
在后方,督战的甲兵正冷酷无情地砍杀着那些临阵逃脱的士兵,确保他们不会冲散后方的防线。
面对逼近的清军骑兵,这些溃兵在惊慌中四处逃窜,却在看到后方严阵以待的拒马阵时,终于恢复了一丝理性,纷纷向两翼逃去。
督战甲兵用冷酷的方式逼迫这些逃兵重新面对战场,但这种手段并未能彻底阻止清军的进攻步伐。
正如“兵败如山倒”这句古话所言,战场上的劣势往往在瞬息之间放大。
虽然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崩溃,然而位于后方的第二道拒马阵依然在勉力支撑。
面对三十步以外已经放平长矛、整齐排成拒马阵的明军,清军骑兵虽然气势汹汹,但也并非完全无法抵挡。
第二道防线虽然兵力单薄,但士兵们在明知清军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仍然咬牙坚守。
他们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简单的长枪拒马阵,阻挡住了清军的第一次正面冲锋。
这些士兵经历了稍显充足的准备,在这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
在战马的狂奔中,拒马阵一次次被撞击得摇摇欲坠,但凭借坚实的阵型,明军成功消耗了清军不少兵力,斩杀了数百名骑兵。
然而,清军的骑兵数量庞大,且冲击力极强。
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清军骑兵逐渐突破了第二道防线。
尽管明军的顽抗和拒马阵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但这并不足以遏制对方的攻势。
随着拒马阵的崩溃,清军骑兵继续向前推进,迅速撕裂了南翼阵地的防御。
此时,明军的南翼防线已然岌岌可危,残存的士兵在强大的冲击下纷纷溃败。
面对铺天盖地的骑兵攻势,南翼阵线如同被摧枯拉朽般被击溃。
后方督战的甲兵虽在拼死阻击,但清军骑兵的猛烈进攻仍旧势不可挡,战场上遍布着倒下的明军士兵。
战场的局势在这一刻几乎已无可挽回。
明军的士兵们在清军骑兵的铁蹄下节节败退,南翼的防线几乎完全崩溃,整个战局陷入了清军的掌控之中。
明军的南翼军阵,眼看已近崩溃。
尽管清军五千骑兵发起了猛烈的冲锋,但在这场激烈的正面交锋中,能够继续作战的骑兵也仅剩三千人左右。
然而,眼前的战局并没有让阿济格和金砺感到丝毫的欣慰。
他们的视线越过战场,看到了明军的援军正从远处迅速逼近。
援军的到来,意味着他们的突袭策略失效,双方即将陷入一场血腥而不可避免的恶战。
这一战,无论是阿济格还是金砺,都深知其残酷性。
明军的援兵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来得虽晚,却注定改变战局。
尽管清军骑兵在南翼阵线的冲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明军的防御却极具韧性。
南翼的明军虽然体力不支,但他们依然顽强地阻击,极大地延缓了清军的攻势。
若不是清军采取了不计代价的猛烈冲击,甚至牺牲了一千多绿营兵和包衣兵进行前期消耗,清军恐怕很难如此迅速地突破明军的防线。
然而,危机远不止于此。
虽然阿济格果断派出了最后的两千精锐兵马去阻击明军的援兵,但两侧山岭上,依然有数支规模不大的明军部队,顺着蜿蜒的山道快速向下突袭。
这些明军小股部队灵活地绕到了清军的后方,利用地形展开了反攻。
密林中不断涌出更多的战兵,他们从隐蔽的山道中冲向战场,并迅速在平地上集结起来。
第一批集结的部队中,能立即投入战斗的明军兵力至少有七八百人。
这些兵士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战斗经验丰富,迅速恢复体力的他们,在地上稍作休息后,便准备再次加入战斗。
在第一波明军展开攻击之后,后续部队也将接连加入战局,对清军施加新的压力。
明军的小股部队分散开来,利用山岭和密林的地形优势展开了灵活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