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十几人为一组,组成了弓箭手小队,隐藏在侧翼的树木之间,朝清军的军阵发射破甲重箭。这些箭矢从密林中稀稀疏疏地射出,带着致命的威力,穿透空气,精准地射向清军的士兵。
重箭一旦击中清军甲胄的薄弱处,便能轻松穿透盔甲,对清军士兵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些散乱的箭矢虽然并不能对庞大的清军队伍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但其威胁却不能被忽视。
每一支射出的箭矢都带来了心理上的威胁,尤其是那些看着身边战友中箭倒地的清军士兵,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明显的打击。
伴随着这不断袭来的箭雨,清军的军阵开始出现些许混乱,士兵们四处张望,神色紧张,仿佛随时会有死亡的阴影笼罩而来。
这些小股明军的骚扰战术,不仅对清军造成了实际的伤亡,更是打乱了清军的部署,使得阿济格和金砺的指挥变得愈加困难。
他们原本已经在后方布置好的战略部署,现在面临着被逐步瓦解的风险。
随着明军从两翼的重箭袭扰逐步加剧,阿济格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深知,明军的这次反击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骚扰,而是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针对性进攻。
若无法迅速解决这些明军小股部队,清军的后方将持续遭到威胁,进攻的节奏也将被彻底打乱。
与此同时,金砺的目光也在战场上游移不定。
他意识到,明军从两侧山岭发起的攻击,正逐步逼近清军的薄弱环节,而援军的陆续到来更是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尽管清军在正面的战斗中占据了上风,但两翼的防御已经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局面,金砺不得不考虑调动更多的兵力去支援侧翼,然而手中的可用兵力已然所剩无几。
战局瞬息万变,明军的援军如潮水般涌来,压迫着清军节节后退。
而那些从山岭间突袭下来的明军弓箭手,正在用他们的重箭撕裂清军的防线。
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胜负的天平似乎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明军倾斜。
阿济格和金砺面面相觑,心中都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双方都意识到,这场战斗已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稍有不慎,清军的优势便会被彻底逆转。
战鼓声、呐喊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在战场上此起彼伏,一波接一波的明军进攻仿佛永不停息。
阿济格明白,若不能迅速打破当前的僵局,清军将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
他必须立即做出决断,调动手中剩余的力量,尽快对明军援兵发动一场致命的反击。
钟鼎福率领阿济格和金砺联军的最后一支骑兵,刚刚击溃了南翼的明军阵线,正准备趁势追击,将这些溃败的明军赶向战场中央,以求扩大胜果,彻底压垮明军的士气。
然而,就在此时,林昌峰率领的两千余名天骑军骑兵如同疾风骤雨般及时出现在战场上,瞬间截断了钟鼎福所部的攻势。
这两千余名天骑军是陈福大军的精锐部队,他们从南面绕过山麓的密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入清军骑兵的阵列中。
这支骑兵勇猛异常,战术精准果断,立刻让清军的攻势陷入停滞,局势瞬间发生逆转。
战场南面的山谷里,响起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喧嚣。
万千马蹄踩踏在坚实的地面上,发出轰隆的震动声,战马的嘶鸣与战士的怒吼声此起彼伏。
刀剑斧钺与长枪短矛的金属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戮之音。
短斧、铁骨朵、狼牙棒等破甲利器在空中呼啸飞舞,寒光四溢,仿佛死神的镰刀般从战士的头顶划过。
那些不幸被击中的明军与清军骑兵纷纷从马背上坠落,有些甚至还未发出一声惨叫,便已被无情的马蹄践踏在泥土中,转瞬便消失在战场的血色烟尘中。
血与汗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修罗地。
钟鼎福在这激烈的枪炮声中,竟然还能清晰地听见战场上那些嘈杂的声音,心头不由得一阵寒意。
他清楚地感受到形势的突变,甚至有些不敢回头看向那惨烈的场景。
但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明白自己必须面对。
于是他咬牙扭头看去,而眼前的一幕,却让他心中的希望再次燃起。
尽管己方骑兵被这支不顾生死的明军骑兵截断,但从整体上看,明军的兵力并不算太多。
加上战场上溃兵四处奔逃,阻碍了这支精锐骑兵的冲锋,真正进入清军骑兵阵中的,只有五六百骑而已。
尽管他们的战术凶悍、以命相搏,但从数量上来看,这样的冲击并不足以彻底改变战局。
然而,清军的八旗老兵们也并非轻易能被击败的角色。
这些战场上历经杀伐的老兵并未被明军的猛烈进攻吓倒,尤其是骑兵阵列的后方部队,他们同样毫不畏惧,迎头冲击上去,打算将这股明军的势头遏制住。
双方激烈的碰撞,带来了极为惨烈的伤亡,否则战场上也不会爆发出如此震撼的战斗声。
在这片乱局之中,林昌峰率领的天骑军尽管勇猛,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由于他们的突袭过于迅猛,马匹在穿过清军阵列后依旧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继续前冲,导致许多骑兵一时失去了对战马的控制。
这种局面为钟鼎福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他迅速整顿兵马,试图再度组织反击。
林昌峰同样意识到了这点,他清楚自己的骑兵虽然成功突入敌阵,但若不及时收拢队伍,任凭战马冲散,最终只会陷入更大的危机。
因此,他果断下令,重新整合部队,准备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此时的战局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都清楚,这场战斗的胜负将决定整个战役的走向。
钟鼎福虽然看到了希望,但他也明白,要彻底击败这支凶悍的天骑军并非易事。
与此同时,阿济格和金砺也意识到了明军援军的出现,他们早已察觉到南翼战场上的异动,但目前的局势下,他们根本无力抽调兵马进行阻击。
事实上,在钟鼎福取得南翼战线的初步胜利之前,整个南翼战场几乎已经完全被明军控制。
明军的援军从战场后方不断涌入,南面的山岭也牢牢掌控在明军手中。
阿济格与金砺虽然心急如焚,但眼下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钟鼎福的胜利上,祈祷他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