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防务
“陕西保持五万精兵是必须的,不仅要防范北方的套虏,还要对付西边的叶尔羌汗国、卫拉特联盟,以及西南的和硕特部。
如果这些地区不纳入朝廷统治,早晚都会变成隐患。”
朱慈烺神情冷峻,语气中透出坚定,他仔细分析道:
“特别是天山到祁连山一线,必须占领那些农耕区,迁移军户,确保稳定的军粮供应。
我们还可以在那里设立基础的工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陕西的长治久安。”
他的话一针见血,虽然锦衣卫尚未完全渗透到这些区域,但朱慈烺凭借前世的记忆,已经勾画出了未来的战略蓝图。
李过听完,眉头微蹙,带着几分疑惑问道:
“锦衣卫已经深入西北了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嘴角浮现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
他并不打算解释太多,却趁机想让李过感到一丝压力:
“山西的野战兵力也必须保持在两万左右,才能有效威慑漠南蒙古。同时,我们还得确保喀尔喀蒙古三汗的臣服,防止局势失控。”
“据情报,现在蒙古各部在满清的溃败后,又开始重新联盟。
我们必须抢在他们重新凝聚力量之前,拉拢一部分小部落,分化他们。”
朱慈烺站起身,指着桌上的地图,缓缓说道:
“陕西的任务是负责对付卫拉特、和硕特以及西域的汗国,而山西要拖住漠南、漠北的蒙古部落。
这些部落首尾难顾,到时候我们可以各个击破,或者通过分化策略加以控制。”
郑芝龙沉思片刻,点头表示赞同,在他的谋士指导下,他对北方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要想彻底解除北患,蒙古必须成为我们的盟友。”郑芝龙低声说道,语气中透出深谋远虑。
朱慈烺看了看他,继续说道:
“至于北直隶,辽东的战事也要提上日程,兵力要保持在四万左右。”
“辽东与其他地区不同,它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拥有大片肥沃的土地。
那里的资源未被充分开发,一旦占领,不仅能缓解中原地区的人口压力,还能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解决潜在的饥荒问题。”
朱慈烺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辽东地区,目光坚定,仿佛那里的一切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
李过闻言,惊讶地睁大眼睛:
“辽东的土地如此富饶?”
“正是,”朱慈烺点头:
“辽东不仅仅是边疆,它可以成为大明未来的重要粮仓。
迁移大量百姓到那里,开垦荒地,既能缓解国内的社会压力,也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军需保障。
我们必须确保辽东归入版图。”
李过眉头紧锁,思索着:
“难以想象,这样的宝地竟然被鞑子荒废了。”
“鞑子的确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些土地,他们所过之处,几乎是一片荒凉。”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脸上闪过一丝愤慨:
“但这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的确,辽东的战略地位非同小可,”郑芝龙补充道:
“不仅对东北亚的局势有深远影响,还能够保障帝国的粮食安全。
那些土地,一旦重新规划开垦,足以养活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百姓。”
朱慈烺目光锐利,语气笃定道:
“辽东不仅是军事上的要塞,它也是我们重塑大明根基的重要一环。只要我们收复了辽东,再加上陕西、山西的稳固防御,西北与东北的威胁都将不再是问题。”
李过沉思片刻,缓缓点头,心中已经认同了朱慈烺的计划:
“陛下所言极是。我们不仅要强兵固防,还要通过合理开发疆土,确保大明的长治久安。”
朱慈烺微微一笑,缓缓说道:
“当今局势下,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战争。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只依赖军事力量,还要用政治、经济手段,全面稳固我们的版图。”
郑芝龙与李过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思。
他们都明白,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不仅有着雄才大略,更是远见卓识。
“辽东、山西、陕西,西北、东北,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战略意义。”
朱慈烺收起地图,目光坚定:
“只要我们稳扎稳打,天下必定归于一统。”
气氛在殿内凝结,朱慈烺的声音虽然平静,却蕴含着不可动摇的决心。
朱慈烺露出淡淡的笑容,随后继续道:
“天下理应由那些建设者掌握,而不是那些只知毁灭的鞑子。”
郑芝龙沉思片刻,随即说道:
“陕西、山西、北直隶三地需要十万以上的精锐部队。北直隶还好,有海运和漕运,粮草辎重可以从江南这片富饶之地直达。
但若陕西和山西同时维持如此庞大的兵力,一旦开战,短期内还能支撑,但时间一长,地方恐怕难以承受。”
郑芝龙心里清楚,整军之后,大致的分工会是他镇守山西,李过统领陕西,张煌言负责北直隶。
陕西的局势稍好一些,有甘肃和宁夏两镇提供补给,那他的作用,特别是在海运方面的,就得好好发挥了。
否则,新朝哪里还有他的立足之地?
物资供应能否跟上,是他最大的忧虑。
朱慈烺轻叹一声,目光微凝,沉思片刻后开口:
“对付蒙古人,不能只依赖武力。战争只是其中一个威慑手段,更重要的是分化和联合。
蒙古人要的东西,我们有太多了,香烟、茶叶、金银,这些都是他们趋之若鹜的物资。
我们只需巧妙运用这些资源,再在关键时刻打一场决定性的胜仗,就能从根本上削弱他们的力量。”
他停顿了一下,挑起眉头,目光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