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辽东(1 / 2)

第302章辽东

登州城,原布政使司的阵前帅府内,朱慈烺将手中的文书细细读完,神情凝重,随后将其递给身旁的张煌言,语气淡定地说道:

“情况基本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是时候着手行动了。”

张煌言接过文书,那正是林二保亲自率人上岸侦查了数日后获得的复州地区交通地形和清军布防的大致情况。

复州地区的地形和敌情经过多次确认和分析,如今摆在他们眼前的这份情报显得尤为关键。

张煌言目光沉稳,快速翻阅一番之后,点头道:

“复州一带地势平坦,非常有利于清军骑兵的机动。

但就目前来看,他们兵力明显不足,恐怕不敢轻易出城与我军野战。

这一仗,我们占有相当的优势。”

常登贵听完,也稍稍安心了几分,他接过文书,细细查看地图和敌军布防情况。

文书上标注着复州及周边的地形起伏、河流路径以及清军哨点和驻兵数量,都是林二保冒险侦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

朱慈烺望向众人,语气却略显忧虑:

“不过,复州距沙河江岸较远,地形开阔,且守备严密,城内驻有相当数量的清军部队。

他们虽然兵力不多,但倚仗城防设施,恐怕会死守不退,我们若贸然上岸架炮围攻,恐怕一时难以奏效。

必须得想个巧妙之策,以求事半功倍,而在此局面下,内应至关重要。”

“正是如此!”

张煌言深以为然,补充道:

“再者,盖州方面若有清军援兵调动过来,复州城内的八旗兵与包衣兵虽不足以长时间抗拒我军的攻势。

但倘若能在支援到达前支撑一两日,那也足以拖延我军计划。”

常登贵目光微凝,深思片刻后,接着道:

“盖州距离复州也不过三四个时辰的行军路程,清军哨马来回迅速。

若他们集合部队,以八旗兵的调度能力,最多半日便能赶到援助复州。

如此一来,攻城之战的部队若不速战速决,极有可能在敌军增援到达前陷入两面夹击之境。”

朱慈烺轻轻点头,这正是为何多尔衮要分兵驻守复州的重要原因——以复州为前哨,可以迅速对盖州提供支援,同时威慑明军主力。

清军能快速支援,明军同样能在三四个时辰内推进到盖州外围。这场攻防战,每一步都攸关全局。

“佯攻复州之策,关系重大,”张煌言沉声道:

“若要拿下盖州并削弱清军主力,复州的佯攻务必逼真,以吸引盖州清军的注意,动摇他们的防线。”

朱慈烺对张煌言的建议极为赞同,深知此次佯攻的作用非同小可,遂缓缓颔首,随后下令道:

“既然如此,玄著,你亲自领兵出征,与陈福一同率两万兵力,围攻复州城,确保声势浩大,令敌人无暇顾及盖州。”

“属下遵命!”张煌言面色肃然,拱手称是,眼中已透出必胜的决心。

“李进军,”朱慈烺继续吩咐道:

“你带三千水军助战,协助玄著一同营造我军大规模攻势,壮大声威,以确保佯攻顺利实施。”

“是!”李霄林毫不迟疑,立刻抱拳领命,心中已有了作战安排。

水军作为一支灵活机动的部队,不仅能帮助陆军围城,还能对复州的防线施加压力,迫使清军自顾不暇。

朱慈烺转向其余将领,继续道:

“其余诸将除高将军留守后方,随时候命以备不测外,其他人随我率兵北上,佯装攻打盖州。

务必虚张声势,使盖州清军疑我军主攻盖州,从而分散他们的注意。”

众将领闻言纷纷拱手领命,神情激昂,气氛陡然间凝重而又充满战斗的决心。

张煌言等人迅速离开帅府,整备兵马,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张煌言走出帅府时,望着远方的天空,夜色深沉,繁星如炬,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战斗将艰辛而漫长,但也充满了希望。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由新军主力组成的两路大军迅速集结,利用有利的风向计划穿越渤海,沿着海岸线北上,直指复州和盖州城,准备一举击溃清军在辽东的防线。

朱慈烺亲自率领的大军在盖州一带的推进极其迅速,先锋张名振则先行一步,带领部队沿着辽西走廊的山麓行军,途中成功击溃了三支清军的小规模部队。

这条山脉走廊地势险要,为推进提供了一条隐秘但有效的进军路线。

不同于西边平坦的沿海地带和北方辽阔无边的辽中大平原,盖州城的东面有许多山脉,地形错综复杂。

清军正是借助这些天然屏障,在各处布置了大量障碍,试图减缓明军的行军速度,以确保撤往海州的路线不至于被轻易截断。

这些布防虽然繁杂,实质上却是多尔衮的分兵策略之一,意图牵制明军的注意力,并非意在盖州城东面进行决战。

多尔衮在此布防的多为包衣兵,八旗甲兵仅在后方督战,前线抵抗并不强烈,明军的推进因此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阻力,清军大多象征性地稍作抵挡便向北撤退。

张名振的先锋部队在接连突破这些简易防线后,迅速推进到盖州外围,朱慈烺的主力军也随之迅速跟进。

不久之后,常登贵率领左翼部队到达鹿角一带,与主力遥相呼应,支援前线的攻势。

明军的补给与后勤保障主要依靠海运,民夫则忙于扎营、拉纤、修筑防御工事以及运输辎重,所有物资和兵力的后勤保障都严密而高效。

在民夫大量支持下,明军行军的速度显著超出了清军的预估,为下一步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盖州城外,清河的南北两岸平坦宽阔,最适合骑兵部队展开正面冲锋。

东面为连绵山脉,西临大海,北靠大河。此时清河水深,涉水风险极高,几乎是九死一生。

多尔衮将此地设为理想的决战地点,意图在此依托有利地形与明军决一死战。

他深知,只要能有效阻止明军突破清河,就可暂时守住盖州。

为了诱使明军继续逼近盖州城南,踏入他精心布置的战场,多尔衮命济尔哈朗率领数千精锐八旗甲兵及上万包衣兵在清河南岸布防,伪装成稍作抵抗的姿态。

清军在南岸与明军小规模交火后,济尔哈朗依令后撤,随即焚毁清河上的浮桥和各渡口,阻断明军的直接渡河通道。

这一系列防御行动无疑是一场假象,旨在麻痹朱慈烺的军队,让明军误以为清军已经失去了清河以南的控制权,实际则是希望将明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

在战术层面上,多尔衮通过这些假象使朱慈烺的军队未能察觉他的真实意图,为将来一场大规模决战埋下伏笔。

最新小说: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