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规矩就是规矩
在原本的历史上,马宝曾多次在明、清之间反复横跳,甚至一度参与镇压抗清义军,双手染满了鲜血。
然而,他的人生经历亦充满了波折,后来随着跟随李成栋归明,他见证了永历小朝廷内那些荒唐可笑的党争,以及吴楚两党的互相倾轧,深感愤懑。
再经广东忠义之士的一番规劝后,他终于幡然醒悟,从此毅然投身抗清事业。
即便广东沦陷,马宝依然坚守抗清信念,他被逼退入粤北深山密林,过上艰难的游击生活。
即使不得不与昔日的仇敌联手,他依然拒绝向清军低头,这份顽强的意志,让朱慈烺对他倍加重视。
在朱慈烺看来,马宝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华,还具有成长为一代名将的潜质。
然而,马宝当前虽具备带兵作战的能力,却缺乏战略全局的眼光,这种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将才,正是朱慈烺最想培养的目标。
他需要的是这样既忠诚可靠,又能逐步在战场上展现才华的战将。
而马宝,正是这样一颗值得雕琢的璞玉。
巡视当天,朱慈烺身着戎装,亲临前军营地。
军容整肃,战旗猎猎,整齐列队的士兵们目光炯炯,士气高昂,仿佛整个营地都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气势。
马宝紧随其后,不时低声向朱慈烺汇报着各项准备情况。
“陛下,大军作战所需的装备已经基本配发到位。”马宝一边走一边说道:
“每一营、一部、一司、一局的物资分配都逐一检查过了。之前普遍缺乏的火枪,现在已经补齐。
另外,每个战兵营按照编制配备的四磅炮和虎蹲炮,也在前日完成了补充,只是炮弹数量略显不足。在正式开战之前,恐怕还得再追加补充一次。”
听到这里,朱慈烺缓缓点头。他负手而立,目光扫过正在接受巡视的士兵队列,声音沉稳而威严地说道:
“补充弹药之事,朕会让人即刻处理。军中无小事,尤其是火炮弹药,绝不可在战时出现短缺。”
马宝犹豫片刻,又继续汇报道:
“陛下,末将麾下的部队有一半以上是由散兵游勇重整而来,这些士兵原本应当已经补发的甲和刀枪,如今却尚未完全到位。
若在战前无法补齐,末将担心这会对接下来的作战造成隐患。”
朱慈烺闻言,略作思索后说道:
“朕明白了,这些盔甲刀枪必然会尽快补齐。只是你也该知道,如今全国各地几十万大军都需要补充装备,而北方的铁料早已告罄,所有能调运的资源都集中到了前线。
广东和福建那边的优质铁料和钢材,正在加紧运来。你放心,盔甲和炮弹一定会在决战之前全部到位。”
听到皇帝如此承诺,马宝的心稍稍放下。
他拱手道:
“陛下圣明,末将定不负所托!”
朱慈烺微微颔首,继续巡视军营。他注意到士兵们的列队格外整齐,甚至有些人眼中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他转头对马宝说道:
“军心可用,看来你这段时间下了不少功夫。”
马宝谦逊一笑,答道:
“陛下垂爱,末将不敢懈怠。只是军中有些新兵仍需磨练,尤其是这些从地方临时征调而来的士卒,他们的训练进度还需加快。”
“新兵的成长,关键在于两点,”朱慈烺顿了顿,继续说道:
“一是操练,二是实战。操练可以让他们迅速适应军中节奏,实战才能真正锤炼他们的胆气。
你要记住,战争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要用这些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马宝闻言,连连点头,暗自感叹皇帝对军务的深刻理解。
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帝王不仅仅是一个坐拥天下的统治者,更是一个深谙战场之道的谋略家。
这次大战的格局,是清军据守防线,而明军则主动进攻。
在盖州与海州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坚固堡垒,每一个都是硬骨头,而战斗中火炮的消耗,恐怕会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朱慈烺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整齐列阵的大军,心中既有期许,也带着几分隐忧。
他微微转头,看向站在身侧的马宝,沉声说道:
“马将军,盖州一战,你前军担任先锋,责任重大。之前朕的军令,你们都收到了吧?火枪部队的训练,必须加快进度,不得有任何松懈!”
“末将明白!”马宝拱手抱拳,表情肃然。
朱慈烺点了点头,语气变得更为严肃:
“军情司传来的情报已经明确,清军近日从沈阳调派了数支火枪部队,全是从朝鲜劫掠来的士兵,每支兵力皆在千人以上。
这些部队配备的火枪威力,与我军相比毫不逊色。若对阵时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马宝闻言,神情更加凝重。
他重重点头,再次拱手道:
“请陛下放心,末将定会加紧训练火枪兵,不让清军在正面对抗中占得任何便宜!”
随后,朱慈烺巡视了军营,逐一检阅部队,直至日头西斜,才与马宝一同来到石门关附近的大军军械仓库。
这是马宝前军专门设立的后勤储备之地,里面存放着备用的盔甲、刀枪、火枪、火炮,以及尚未动用的火药、炮弹等战略物资,专供战时消耗之需。
朱慈烺并未直接吩咐侍卫或将领,而是亲自步入仓库,仔细查看内部的情况。
他随机走到仓库的不同角落,时而弯腰检查火绳枪的枪机,时而抚摸堆叠整齐的盔甲,眼神锐利如刀。
随行的亲卫和军械官们也跟在他身后,逐一核查所储物资的保养状况,清点数量。
“马将军也不必多虑,”朱慈烺边检查,边语气平静地说道:
“朕走到哪里,都会如此,不止是你的前军,张煌言的中军,常登贵的后军,还有李霄林的水师,全都一样。”
说到这里,他停下脚步,拿起一支火绳枪,用指腹轻轻摩挲着枪身的纹理,神色逐渐严肃起来:
“别的地方出了纰漏,朕或许可以假装没看见。但若是军械有问题,少了、坏了,直接威胁到将士的性命,那就是在拿抗清的大业开玩笑。若真被朕发现,有人敢徇私舞弊、监守自盗——”
他的目光从火枪上移开,扫过在场的众人,语气一顿,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