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死伤惨重
清军的战术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他们熟悉明军火铳和鸟枪的性能,对射程和使用方式也了如指掌。
因此,他们并没有贸然逼近,而是保持着六七十步的距离——这是火枪射程的临界点。
他们三三两两分散开来,拉弓搭箭,向明军阵地进行漫射,同时伴随着肆意的叫嚣和挑衅,意图以此引诱明军火枪手开火,从而趁乱发动突击。
但这一次,清军的如意算盘并未奏效。
清军骑兵凭借马速,迅速斜向抛射了数百支轻箭,这些箭矢划破空气,雨点般射向明军阵地。
箭头击中盔甲时发出“锵锵”的声响,偶有士兵中箭发出惨叫,然而,这一波箭雨并未撼动明军的阵列。
前排士兵举起盾牌,将大部分箭矢挡在外面,阵型依旧如山巍然不动,只有一排排黑洞洞的火枪枪口冷冷地对准着清军。
这就是常登贵麾下军队的精锐之处——纪律严明,面对挑衅纹丝不乱。
他们是可以伪装溃败百里,又能迅速组织起反击的铁军。
清军中有些士兵注意到明军的异常之处,那些枪口后面,是一个个戴着明盔的士兵,他们表情冷峻,队形整齐,似乎完全不为挑衅所动。
一些清军士兵心中隐隐泛起不安,这支明军与他们过去遇到的对手显然截然不同。
就在清军犹豫之际,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明军阵线中,数十面盾牌突然闪开,而盾牌后方,赫然露出了一排火炮。
这是明军的四磅炮,专为野战设计,体积小,质量轻,便于移动和布防。
每门火炮的周围都有盾牌手严密防护,而盾牌后面,炮兵正在有条不紊地装填弹药,点火蓄势。
清军位于两侧的低矮山坡上,对这一变化猝不及,还未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明军的军号便立刻响起了。
随着刺耳的号令声,那些火炮齐齐发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顿时响彻整个战场。
橘红色的火光伴随着浓烈的白烟一闪而过,紧接着,成百上千枚弹丸从炮口倾泻而出。
这些弹丸大小如鹅蛋或鸡卵,速度极快,划破空气,直扑六七十步外的清军队伍。
短短一瞬间,清军骑兵根本来不及调转马头便被弹丸覆盖,
那些所谓的厚甲、锁子甲,以及甲的多重防护在如此近的距离面前形同虚设。
弹丸轻易地击穿甲胄,贯入士兵的身体,而一些弹丸直接射穿了战马的胸膛。
清军的队伍瞬间陷入混乱,战马失控地四处奔跑,将周围的骑兵撞倒,甚至踩踏。
鲜血从破碎的甲胄下涌出,洒满了战场,地面很快被染成了一片暗红。
这场炮火的袭击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更彻底打乱了清军的阵列。
原本分散而立、试图挑衅的骑兵队伍,在弹丸的扫射下被撕成了几块残破的碎片,前排的清军士兵死伤惨重,后方的士兵也因恐慌而阵脚大乱。
幸存的清军士兵试图退却,但明军的火炮却没有停下的意思,炮兵熟练地重新装填弹药,第二轮齐射迅速展开。
这一轮炮击比第一次更加致命,清军士兵仓皇而逃的身影在橘红色的火光中被逐一击倒,战场上已不再是挑衅和嬉笑,而是一片狼藉和绝望。
清军的溃败并非单纯源自损失,而是来自心理上的崩溃,原本自信满满的骑兵,在明军炮火的打击下失去了锐气。
他们曾以为自己掌握主动,可以利用明军的弱点,却没料到这支明军不仅装备精良,战术娴熟,纪律更是严明。
在火药与铅弹的无情打击下,那些以制作精良、刀枪难入著称的清军盔甲,顷刻间显得脆弱不堪。
弓弩无法穿透的护甲,在火器的面前就如同薄纸,毫无抵抗之力,数百清军骑兵犹如成片的韭菜,被弹丸毫不留情地一齐收割。
硝烟弥漫中,这上百骑兵的身躯连同战马一起倒下,血液迅速染红了地面。
许多清军战士甚至还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最为凄惨的是那些未被直接击毙、却被倒地的战马压住身体的士兵,他们痛苦地嘶吼、挣扎,四肢徒劳地拍打着地面。
至于正对火炮口径的骑兵,他们甚至连喊叫的机会都没有。
烈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将他们瞬间撕成碎片,血肉横飞,连同战马一起化为模糊的焦黑残渣。
相比之下,那些被一击毙命、直接解脱的战士,似乎反而算是幸运。
这场火器突袭,以令人发指的效率剥夺了清军上百人的生命,同时彻底击碎了他们突破明军两翼防线、实现突围的计划。火光和枪声的冲击力,不仅杀伤了清军的有生力量,也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
要知道,这支防线并非仅靠几十门轻型火炮构成。
火炮阵列之后,盾牌手紧随其后,而盾阵之后,则是整齐列阵的火枪兵与弓弩手。
这道由火器、盾牌和远程射击手组成的立体防御,固若金汤,清军哪怕以五千骑兵之力正面冲击,也难以动摇其分毫,更别提如今仅剩的数百骑兵。
但这还不是清军面临的最大危机。原本,这条防线虽然难以攻破,但在战略上仍有回旋余地,只需避开正面接触,便能暂时脱离险境。
然而,这种侥幸心理很快被事实无情粉碎——因为在不远处,从山坡、丛林、以及道路两侧,蜂拥而至的明军骑兵正如潮水般奔袭而来。
震天的喊杀声响彻山谷,马蹄声如雷鸣一般震撼着大地。
清军士兵目视前方,只见无数明军骑兵涌入视野,那些跳跃的马头、挥舞的战刀、闪烁的铠甲,如同黑云压境,铺天盖地般将视线完全占据。
明军骑兵足有数千之众,比清军骑兵多出三倍。他们犹如奔腾的铁流,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扑向敌阵。
这一次,明军没有丝毫犹豫,更无半分懈怠。
他们精准地把握住清军因火器攻击陷入混乱的瞬间,毫不留情地将早已拟定的反击计划付诸实施。
各营明军将领亲自领兵,以精锐骑兵为尖刀,猛烈冲入清军防线。
清军原本的两千余护军被这如潮水般的攻势分割得支离破碎,被硬生生截成了三段。
清军的惨状令人目不忍视,一阵又一阵的震耳欲聋的碰撞声中,明军骑兵铁蹄如雨点般重重踩踏在敌军士兵的身躯上。
利刃与铠甲的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战场上人喊马嘶,声声震动山岭。一些清军士兵试图抵挡明军的攻势,但他们的阵线在明军骑兵的冲锋下顷刻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