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骑兵决战
此时,马宝和林昌峰心中都有一股莫名的紧张和兴奋,自从朱慈烺北征以来,明军的精锐部队还没有和清军的八旗兵在正面战场上进行过真正的较量。
尽管此前经过了几次小规模的交手,但那时清军的主力并未全力投入,战斗往往以明军的轻微胜利告终。
然而,今天的局势不同,明军即将面对的是满清的八旗骑兵,这将是一次真正的较量。
朱慈烺虽然心中满怀期待,但他也清楚,这不仅仅是一场肉搏战,更是一次心理战。
这次交锋,必定会给满清骑兵制造巨大的心理阴影,让他们意识到,明军早已经不是他们所能轻视的对手。
在两名大将带领的骑兵到达预定位置后,朱慈烺没有犹豫,立即下令命陈福和常登贵亲自带领五千骑兵开始渡河,并且以最光明正大的方式,制造出最震天撼地的声响。
明军的这一举动,既是为了吸引清军的注意,也是为了引诱清军伏兵主动前来发起攻击。
在朱慈烺的心中,这一场战争的胜负,或许不完全取决于兵力的强弱,更在于双方如何运用策略。
清军指挥官多尔衮此时正在筹划着自己的进攻部署,他以为自己已经布下了天衣无缝的局面,打算利用战术的巧妙,轻松打败明军。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隐藏在自己阵中的汉人已经对满清的统治心生不满。
一旦局势出现转机,他们或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降,甚至有可能倒戈相向,多尔衮虽有心计,却未能看透这种潜在的内外威胁。
此时,朱慈烺心中也有着与多尔衮相似的预判,但他深知,时间越拖得长,满清的胜算就越小。
如今,清军的士气已经有些动摇,而满清大军的补给线也因为战事的持续而逐渐变得薄弱。
长此以往,满清必然会面临更多的困境。而此刻,正是明军反击的最佳时机。
就在陈福和常登贵带领五千骑兵顺利渡过河流,准备稳扎稳打时,马宝和林昌峰也在浓雾中逐步推进,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忽然,二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轰鸣声,这种声音如同闷雷般响彻天际。
马宝略一沉吟,便意识到,这便是清军大军开始行动的标志。
他与林昌峰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明白了,这正是明军预料中的局面——清军伏兵果然在四天前派出的支援部队中藏匿,准备在此刻进行三面包抄,半渡而击。
马宝深知,清军的这一战术虽然隐藏得极为巧妙,但多尔衮毕竟低估了明军的反侦察能力和警觉性。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清军虽然派出伏兵,却也不得不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包抄,避免提前暴露自己的意图。
可尽管如此,马宝和林昌峰这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仍能在瞬间判断出敌军的大致动向。
“那声音,应该是清军的骑兵大规模出动。”林昌峰微微皱眉,低声说道。
马宝点了点头,声音沉稳:
“这至少得有两三万匹马!如果算上他们的步兵和炮兵,恐怕这支伏兵的规模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林昌峰的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不对,我们走得太近了,如果鞑子真的是三面包抄,那么这支伏兵恐怕并不只是想将我们困死在这片雾中,而是有意将我们引入一个圈套。”
马宝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是时候行动了。我们不能继续等下去,既然清军已经有所动作,明军的反击时机已经到了。
我们必须在清军尚未完全包围之前,突破他们的防线,打乱他们的部署。”
两人心中已有了决断,马宝迅速调动手下的三千骑兵,迅速分兵布阵,准备在敌军包围之前迅速突围。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朱慈烺的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若能成功击溃清军的伏兵,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反攻,那么明军必将迎来一场历史性的胜利。
与此同时,在清军阵营中,指挥官多尔衮也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峻性。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陷阱已经准备得妥当,但当明军的反击行动开始逐步展开时,他才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多尔衮此刻才意识到,虽然他占据了兵力优势,但在这种复杂的战场局势下,任何一步错误的判断都可能导致彻底的失败。
在今天的清河沿岸,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仿佛一层厚重的白幕笼罩着大地。
马宝和林昌峰两员大将各自负责着不同的防守方向,马宝负责北面,林昌峰则带领骑兵防守东面。
由于雾气的遮蔽,二人彼此之间的视线几乎完全被切断,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那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来推测清军大致的进逼方位和距离。
此时的战场气氛格外紧张,每一秒钟都可能决定着未来的局势。
在这片朦胧的天地间,马宝和林昌峰都清楚,虽然视野受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也能轻松穿越这片雾海。
两人沉默片刻,随即心照不宣地做出了相同的决定。几乎是同一时间,两人同时下令,骑兵开始行动。
“出发!”马宝声音冷峻,战马的蹄声顿时回荡开来,骑兵们迅速策马奔向北方的敌军阵地。
与此同时,林昌峰也发出了指令,东面的骑兵迅速向前推进。
两队骑兵的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拉开距离,前锋骑兵带头突进,后续骑兵紧随其后,犹如两条盘旋的巨龙在浓雾中游走。
浓雾似乎越来越浓,天色模糊,能见度低至一里左右。
两军的骑兵几乎没有看到对方,周围弥漫的雾气中,只有马蹄声震天。
突然,浓雾中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几名身披双甲、手持重斧的清军骑兵从雾气中快速穿出。
紧随其后,是数十名相同装束的清军,杀气腾腾,锐不可当。
马宝和林昌峰敏锐地察觉到了敌人的动向,心中早有准备。
“敌人已到,速发号令!”马宝目光如鹰,果断下令。
清军骑兵意气风发,殊不知,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埋伏。
随着指挥号令的下达,北面数百名明军骑兵迅速启动,像一道流星般从雾中窜出。与
此同时,马宝和林昌峰两人合力指挥,数千明军骑兵如狂风般冲向那些已经显得混乱的清军阵营。
强劲的骑兵冲击让战场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紧张,雾气像是受到了惊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消散,战场上的视野渐渐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