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河边鏖战
惨烈的战场上,明军的战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发起猛烈的进攻。
战兵们有的高举盾牌,为队友提供掩护,阻挡清军射来的箭矢;有的挥舞长枪,朝清军骑兵的身体迅猛刺去。
那些被击落马的蒙八旗骑兵,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明军步兵,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清军骑兵本来希望依赖速度和机动性占据优势,但在步兵的反击下,他们不仅无法反击,甚至连自保的能力也丧失殆尽。
骑兵群中,一名骑兵被枪尖刺中胸膛,鲜血如泉涌出,几乎在瞬间倒下,紧随其后的明军战士,趁机补上一枪,直接刺向其脖部,将其彻底解决。
对于这些清军骑兵来说,无论是武器的劣势,还是战斗力的不足,都让他们在明军的猛烈进攻面前无力抵挡。
借着盾牌的掩护,明军步兵能够有效地防御来自清军的零星箭矢,而那些被击落马的清军骑兵,则成了明军步兵长枪的靶子。
战局中的变化迅速而残酷,清军骑兵的节节败退,让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在长时间的抵抗后,越来越多的清军骑兵纷纷倒下,无力回天。
明军的长枪迅速刺穿了清军骑兵的薄弱防线,撕裂了他们的甲,鲜血不断洒落,战场上的尸体越来越多。
虽然一些清军骑兵依然试图发起反击,但他们在数量和装备上的劣势,注定了他们无法对抗明军的反扑。
那些试图抵抗的清军骑兵,纵使能拔刀相向,想要拼死一搏,却面对的是更加密集的明军攻击,面对的是更为精锐的步兵。
这些清军骑兵的反抗,虽然激烈,却终究不敌人数和武器上的压倒性优势。
很快,清军骑兵的反抗便被彻底压制,他们只能不断后退,寻求从战场中逃脱。
此时,整个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军的反击几乎是势如破竹,清军的骑兵部队虽然一度表现出极强的冲击力,但在明军步兵的迎头痛击下,却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战斗似乎已经渐渐倾向了明军一方。
尽管如此,赛格的主力并未放弃,他们的箭矢还在继续射向明军的队伍。
然而,尽管从清军射出的箭矢如暴雨般洒向明军阵地,但这些对披甲的战兵来说,几乎毫无威胁。
箭矢虽然不断刺入铠甲,发出一阵阵的“叮叮”声,却并未造成致命伤害,更多的是暂时扰乱了骑兵的进攻节奏,阻滞了他们的行动。
然而,对于这支原本打算通过偷袭撕开明军防线的清军来说,眼下最为严重的问题却并非箭矢带来的威胁,而是他们的阵形已经开始崩溃。
原本,清军计划利用强大的骑兵迅速突破明军的腹地,威胁其后方。
可未曾料到,战场上竟然发生了剧烈的混乱。
上千名蒙八旗骑兵在进攻途中失去了控制,恐慌中的骑兵纷纷后撤,导致了后续部队的进攻阵型被彻底扰乱。
与此同时,东面战场的河道狭窄,也使得清军骑兵的机动性受到了严重制约,数千名骑兵此刻被迫停滞不前,陷入了困境。
其中,一千多骑兵已经突破了防线,直接被困在了防线之内,混乱之中,进退不得,甚至有部分骑兵出现了想要涌入东面战场的趋势。
剩余的两千骑兵则尚未突破防线,依旧停留在外面,无法发挥作用。
此时,战场的局势显得异常复杂,清军的骑兵虽然失去了进攻的先机,但他们并未受到致命打击,如果给他们一些喘息的机会,重新整顿后,他们仍有可能重新发起反击。
而明军这边,随着两军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战场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清军虽然出现了混乱,但依然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如果明军不能及时把握住这一瞬间的优势,局势很可能再次逆转。
幸运的是,正当形势危急时,朱慈烺的骑兵大军终于成功渡河,迅速展开了反攻。
此时,朱慈烺并没有直接下令全面冲锋,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存在就是整个军队士气的象征。
朱慈烺心中早有打算,虽然他敢于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但他绝不会轻易冒险,冲锋陷阵。
如果他轻率地冲上前线,万一遭遇不测,那不仅仅是自己的个人损失,更会使整个国家的局势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于是,朱慈烺谨慎地选择了站在指挥阵地的后方,指挥全军进攻。
朱慈烺的亲卫骑兵,如同利剑般迅速冲锋,张煌言亲自率领千余骑兵,紧随其后,迅速加入到冲击的行列。
随着明军骑兵的攻势愈加猛烈,原本就处于混乱状态的清军前锋,瞬间崩溃。
赛格的骑兵虽然一度突破了明军的防线,但在朱慈烺和张煌言精锐部队的围攻下,立即陷入了全面的困境。
这种战场上的反转并不意外。
赛格的清军虽然一度凭借骑兵的速度和冲击力,撕开了明军的防线,但他们在战斗中的阵型混乱,战斗力严重削弱。
相较之下,明军则展现出了严密的军纪和指挥体系,虽然人数劣势,但凭借着铁的纪律和士气的高涨,迅速反击。
两军的对比,犹如一块坚固的铁壁对抗一阵狂风。
赛格的骑兵,尽管曾在初期压倒了明军的阵地,但他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后,明显体力透支,士气也开始下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慈烺的亲卫骑兵队伍,无论是战术还是士气,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和决心。
他们的进攻就如同滔天巨浪,势不可挡。
清军在短短几分钟内便被明军的冲击所打乱,之前高昂的气势顿时变得支离破碎,许多清军骑兵开始四散奔逃,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赛格身边的亲卫骑兵更是逐渐被明军的精锐部队所压制,眼看着自己即将陷入困境,赛格的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恐慌。
但即便如此,赛格依旧试图指挥着手下的骑兵稳住阵脚,然而此时,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战局的控制。
明军的反击已然势不可挡,清军的阵线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就在此时,朱慈烺的亲卫骑兵冲入了清军的阵地,赛格的命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