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与梁超一同的周昂点了点头道:“如今的局势越来越复杂,洪旭这次的行动似乎早有预谋,他不仅仅是要阻截郑鸿逵的大军,似乎还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来彻底解决他心头的敌人。”周昂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道:“郑鸿逵倒是挺自信,连这样的陷阱都敢钻,真是活该。”
梁超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周昂不要太过急躁道:“我们与洪旭之间的关系虽然复杂,但他毕竟还是个将军,暂时不必过于评价。”
他停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冷意道:“若真如他所愿,打算在这个山谷中进行一次重创,那我们就要看一看,他到底能不能挡得住郑鸿逵那股自负的气焰。”
话音刚落,前方的山坡上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梁超和周昂瞬间警觉,转身朝着声音来源的方向看去。
很快,他们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正是洪旭,带着几名亲卫。洪旭此刻站在山坡的半人高灌木丛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似乎在观察郑鸿逵的大军如何进入他们精心布置的伏击圈。
此时,郑鸿逵的前锋已经进入了伏击区域,哨骑们沿着河谷疾驰而去,虽然只有六骑,但它们行进得极快,似乎在试图寻找潜在的敌情。
洪旭紧紧盯着那六骑,心中虽有疑虑,但他早已部署了麾下的全部哨骑,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被掌控。
“果然如此。”洪旭心里暗道,眉头微微松开,稍微放下了心中的戒备:“郑鸿逵自从今日加速行军后,便一直没做什么特殊的布防,看来他根本没有料到我们会这么快出击。”
他心里虽有些不解,但更多的却是兴奋和期待。洪旭的目光变得愈加坚定,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已把郑鸿逵的战术看得透彻:“以前在和明军作战时,那个狗娘养的郑鸿逵就瞧不起我,今天有机会,我非得让他知道,谁才是这片战场上真正的主宰。”
每当想到曾经郑鸿逵看他时那冷漠鄙夷的眼神,洪旭心中便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今天的这场战斗,便是他复仇的机会。
随着心头的怒火渐渐升腾,洪旭开始冷静地分析局势。眼前的河谷宽阔,左右两侧的出口较大,但关键位置的南侧低矮山坡恰是伏击的绝佳地点。
经过几番侦查与安排,他觉得时机已到,只要郑鸿逵的主力进入此地,便能发起突袭。
“郑鸿逵一向自负,这次他一定不会轻易做出反应。”洪旭在心中默默盘算,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的计划早已部署得天衣无缝,接下来,只要一击得手,便能在战场上彻底摧毁郑鸿逵的士气。
然而,河谷中的局势逐渐有了变化,郑鸿逵的前锋开始紧张起来。几百名战兵迅速展开,占据了河谷中的有利位置,远处的旗帜在风中飘扬,郑鸿逵的身份旗帜也很快显现出来。
战斗的气息逐渐浓重,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李霄林站在队伍的后方,目光透过前方的兵马,看着前方不断接近的郑鸿逵大军,心中默默盘算着战局的变化。他明白,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任何一方都可能因为细微的失误而陷入致命的危机。
而洪旭所选择的这片河谷,虽然看似是伏击的绝佳之地,但它并非完美无缺——广阔的地形让双方的机动性更强,尤其是山谷两侧的山丘,虽然可以遮蔽视线,却也为进攻和防守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洪旭本来计划通过这种地形优势来压制敌人,但他并没有料到,郑鸿逵的行军速度一直在加快,且早已准备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此时的郑鸿逵,虽然表面上显得轻松自信,但他的每一步行动,背后却隐藏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另一边,洪旭逐渐意识到,眼前这场战争,并非如他预想的那般简单。虽然此番设伏之计看似天衣无缝,但对于洪旭而言,整场战斗的胜负并非仅仅取决于伏击的突然性与兵力的调动。
他深知,倘若被敌军哨骑及时发现,所有的布置将付之东流。因此,为了避免被洪军的侦查发现,洪旭的兵马并未选择更为隐蔽的山脊,而是藏匿在距离河谷约百余步的地方。
这样的距离既能保持足够的隐蔽,又不至于让敌方的视线完全无法探及。伏击的优势,洪旭早已心中有数。
他的目标并非直接与郑鸿逵展开硬拼,而是趁着郑鸿逵兵马列阵尚未完全成型,无法有效应对的空档,给予敌军致命一击。尽管郑军兵力强大,但在列阵未整时,极易遭遇突袭,尤其是面对张军这支善于骑兵冲击的部队,若没有及时组织起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洪军大部进入河谷,洪旭瞄准的最佳时机终于来到了。他深吸一口气,挥手示意,身边的旗手迅速得令,开始猛然摇动手中的旗帜。
随着一声轰隆的炮响,山坡之上顿时旌旗飘扬,震耳欲聋的喊杀声随即响彻四野。洪军那股强大的冲击力,犹如潮水般自山坡上涌来,迅速朝着郑军阵地扑去。
郑鸿逵的兵马显然早有准备,虽然洪军的攻击来得迅猛,但郑鸿逵部并未被吓倒,阻击的兵力早已严阵以待。
但即便如此,局势仍然相当严峻。此地的地形复杂,狭窄的河谷使得军阵拉得很长,兵力分布疏散,若遭遇敌军的猛烈冲击,恐怕难以有效抵挡。
郑鸿逵心中清楚,虽然自己的兵力强大,但在这种狭小的地形中,部队的机动性和协同作战的能力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