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懊恼不已,心中满是悔意。如果他当初能少些贪心,少些冒险,现在也许局面早已不同。他明白,明军的强悍并非仅仅体现在兵力上,更多的是那股战斗至死的决心。面对这样的敌人,若不亲自参与战斗,指望自己的兵员能够从容应对,显然是天真而愚蠢的。
而现在的局面已经让他没有退路,洪旭不断挥刀砍杀那些涌上来的溃兵,然而,他的亲卫队也在疯狂的反扑中节节败退。
眼看着自己十九名骑兵中的四个已经被摔倒,其余三人已被溃兵刺死,剩下的十二个骑兵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围攻。洪旭心急如焚,但又无计可施。
眼前的明军如潮水般涌来,他的战马被推挤得几乎无法前进,四周的混乱让他的视线和行动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周围的地面被踩得四处飞溅,尸体横陈,鲜血四溢。
洪旭看着身旁的骑兵们被推得失去阵形,战马的嘶鸣声与溃兵的咆哮声交织成一片,他感到一阵强烈的无力感,在这片死寂的河谷地中,他似乎彻底失去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眼看着溃兵愈加疯狂,洪旭感到自己每一次挥刀都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长时间未曾亲自出征使得他有些力不从心,手臂已经隐隐感到麻木,刀刃的锋利度也开始逐渐下降。
就在这时,身旁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洪旭猛地回头,只见一个亲卫被长矛刺穿了面门,鲜血喷溅而出,那个亲卫的身体被溃兵们拖下了战马,接着,一群毫无秩序的溃兵便扑上去,争抢那匹战马。
洪旭看着这一幕,心中一阵刺痛,然而更为可怕的是,眼前的混乱使得他根本无法有丝毫的反应,直到听见刀剑交击的声音,才意识到战场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接着,洪旭的目光扫过周围,惊骇地看到了一道异常凶猛的身影。
吴耀骑马冲杀而来,身后还带着一位满脸血污的军官,那人眼神凶狠,气势如虹。洪旭愣了一下,目光锁定了那位身后跟着的军官,心中升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恐惧。
吴耀和梁超两人仿佛已经完全不受前方溃兵的影响,他们以一种极为巧妙的角度避开了人潮的正面冲击,迅速从侧面杀入了洪旭的战圈。看到这一幕,洪旭的心跳不禁加速,他已经有些无法平再淡定。
随着吴耀的亲卫队紧随其后,洪旭愈发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压力。他本能地想要后撤,但即使是如此,他身边那几名幸存的亲卫也早已被溃兵的疯狂人潮所困,连退路都被切断。
洪旭一度试图强行突破,但却始终无法拨开重重障碍,眼前的乱战让他几乎失去了方向。然而,随着吴耀和梁超带着他们的队伍靠近,洪旭的内心深处的恐惧却愈加扩张,他已经无法再理智地思考,只是本能地握紧手中的刀。
梁超和吴耀骑马迅速逼近洪旭,眼见他们并没有发动攻击,而是试图冲出包围圈,这一动作让洪旭一时间有些错愕。
他们的目标显然不是直接与自己为敌,而是想趁乱脱离。他们两人被挡住之后,竟然主动放弃了原先的位置,改而保护起了洪旭的侧面,像是替换了原本在他身边的亲卫,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他的新防线。
洪旭心头一震,原本的焦虑与急躁瞬间得到了缓解。眼前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他放下了心中的一丝防备,毕竟,若是吴耀和梁超真心想要对付他,绝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此时,他缓缓扭头,看着已经陷入混乱的溃兵群和涌动的战局,沉默片刻后,他决定冷静应对。
“冲不出去了吗?”洪旭心中暗道,眼前的局势确实没有任何出奇制胜的办法。
他原本企图通过猛烈突围来打破包围,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溃败人潮,显然已经不可能做到。此刻,他完全被困在了人流和兵马的夹缝之中。
“既然如此,索性随大流,暂且保存实力。”他很快做出了决断。
洪旭没有再做无谓的挣扎,而是指挥着麾下亲卫开始顺着人群的方向缓慢而有序地移动,避免了与人群发生正面冲突。这一决定,不仅令他自己从几乎崩溃的边缘抽离出来,也为他接下来的行动争取了一丝喘息之机。
紧随其后,梁超和吴耀也紧紧跟上,他们的速度不快不慢,似乎在有意地与洪旭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随时能从旁协助,却又不至于引起怀疑。
与此同时,李霄林与郑鸿逵已成功击溃了洪军的主力,站在高处俯瞰着已经溃散的战场,眼前一片尸横遍野。虽然洪军的军力已经大幅瓦解,但战斗的胜利并未让李霄林有太多的庆祝,他的目光始终凝聚在远方。
李霄林深知,这场战斗仅仅是一个开始,洪旭虽败,却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重新集结。为了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李霄林当机立断,指示赵正东率领一支部队清理战场,继续稳步推进,力求在洪旭还未恢复元气之前,打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
“继续挺进华安,不能让洪旭有任何恢复的机会。”李霄林目光如炬,冷静地说道,他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战略。
“是。”部将回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低沉的决然。他随后便转身向军营的方向走去,郑鸿逵紧随其后,两人并肩而行,步伐沉稳而坚定。
当两人抵达华安城时,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城中一片寂静,空旷的街道上只有几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在游走,正在收拾残局。
而在他们到达之前,洪旭已经匆匆撤退,带走了城中最后的几匹战马和一些剩余的物资,消失在了夜色的掩护下。城中剩下的,除了断壁残垣,便是那一堆堆散落的尸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