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刘协点了点头,说道:“且如朱公之言!”
关中救驾之事中,除了张虞的功绩最高外,其次便是作为内应的朱儁。待张虞入长安之后,朱儁便受封录尚书事,执掌朝中大事。加上手上有兵马,地位比杨彪更高一筹,故刘协在大事上多会听取朱儁的建议。
在刘协商量册封之时,忽然却见刘和头扎麻巾,痛哭而闯入大殿。
见状,刘协心中不妙,起身询问道:“怎么回事?”
刘和跪拜在殿中,哭泣说道:“陛下,公孙瓒构陷臣父篡逆,率兵侵犯蓟县,不仅夺取幽州六郡,更是残害我父。臣恳请陛下下诏讨伐公孙瓒,为我父报仇!”
“什么?”
刘协下榻,扶起刘和,脸色骤变,问道:“大司马被公孙瓒所害,公孙瓒怎敢行谋逆之事?”
朱儁情绪激动,骂道:“公孙瓒怎敢以下犯上,残害宗亲牧伯!”
杨彪更是满脸的震惊,公孙瓒可是刘虞属下,今居然污蔑刘虞,并下令杀害,这与董卓杀袁槐有何区别?
一时间,殿中众人无不为刘虞哀叹。自天下乱局以来,刘虞始终尊奉朝廷。故刘虞不单单是镇守边疆的汉室宗亲,更是朝廷在天下竖起的一面旗帜。
今朝廷在东迁雒阳之后,朝廷所直辖疆域虽仅数百里,但众人依旧乐观。毕竟远在幽州地区,还有忠奉国事的刘虞,故君臣上下皆以刘虞为依仗。
而如今刘虞被杀,幽州被夺,对本已衰微的汉室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放眼天下州郡,兼并郡国者众,忠奉国事之者少。汉室命运之坎坷,难免让人抚膺长叹!
刘协忍不住落泪,说道:“朕视大司马为尊长,国家以大司马为柱石。今大司马遇害身亡,朕与国家将无依靠!”
“陛下节哀!”
杨彪劝慰众人说道:“大司马虽亡,但幽州故吏尚在。陛下今下之重在于讨贼,惩戒公孙瓒,收服幽州,令天下诸侯知汉室之威严!”
朱儁缓和了下情绪,深叹口气,说道:“京畿兵马仅万余,出讨幽州,恐需依仗冀、并二州出兵。”
“袁绍与公孙瓒结仇,让袁绍出兵征讨公孙瓒怕是不难!”梁绍说道。
刘和抹着泪水,说道:“公孙瓒侵占幽州之时,袁绍出兵进攻常山,夺取常山县邑。常山为张燕所有,而其与张雍州交好。二者行事同步,恐二人有所往来。”
见状,董承神情小心,试探问道:“那请车骑将军出兵?”
刘协陷入沉默之中,张虞虽与朝廷关系依旧不错,但因经历雍州设立风波,他与张虞之间心存芥蒂。毕竟在张虞入朝之前,他可是将张虞幻想成类似王允那般的人物。
如今幽州紧急,凭朝廷之力征讨不了,他顾不上与张虞之间的芥蒂,唯有依仗张虞和袁绍两人出兵。
“下令于张虞、袁绍,令二人起兵征讨幽州!”朱儁说道:“臣出使兖州之后,将顺道出使冀州,说服袁绍出兵幽州。”
“仅能如此了!”
刘协看向众人,问道:“不知何人为使,前往长安说服张虞?”
“陛下,义举将军刘备与张虞有故,今不如让刘备出使关中,让张虞与袁绍同讨公孙瓒。”杨彪说道。
“可行!”
刘协伸手握着刘和的手掌,沉声说道:“大司马被公孙瓒所害,卿为大司马之子,朕今拜卿为幽州牧,为朕镇守幽燕,亦为大司马报仇。”
虽说让张虞征讨公孙瓒,但刘协可不打算让张虞占据幽州。故今有刘虞之子在朝,刘协自然让刘和出任幽州牧。以便击败公孙瓒之后,刘和依靠刘虞的遗产,控制幽州六郡。
“遵命!”
刘和咬牙切齿,说道:“臣必杀公孙瓒,以为臣父报仇!”
“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