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的内帑里还剩多少钱?”冷静下来的刘濞颓废地坐回原位,轻声道:“还能出得起军费吗?”
应高摇了摇头,语气比刘濞还要沉重:“大王的内帑早就空了。”
吴国不是关中,坐拥四十多郡和大部分山河,所以养得起职业军队。
以前有制盐业做后盾时,军民的矛盾都不是矛盾,但是支撑吴国经济的制盐业垮了九成后,军费和官员的高薪都成了当地黔首的噩梦。
吴国也从歌舞升平之地沦为黔首用脚投票的噩梦之地。
“比内帑无钱更严重的是人口流失。”应高揉了揉太阳穴,苦笑道:“包括广陵在内的三个郡,几十个县的人口失踪案越来越多,即便是有当地官吏挡着,也有人以‘过继’,‘托孤’的名义把孩子送出去。”
应高还怕刘濞不懂“过继”的危害,强调道:“那都是十三四岁的小男小女啊!”。
虽说礼制规定二十岁 “冠而列丈夫”,但是到了十五岁,也就是小男小女与大男大女的分割线便有“始傅”,也就是西汉诗里的“十五从军征”。
眼看吴国的日子越来越苦,知道自己逃不出去的黔首们就想方设法地送走孩子,而且送的都是临近大男,可以开始分担压力的小男小女。
这就好比说后代的高中生开始大规模移民,出国……短期看没什么,但是过了五六年,当地政府就笑不出来了,甚至需要人为制造离开障碍——因为总角儿童也会有成小男小女的那天,而这个口子一旦开了,那就不是人口流失那么简单,而是会比自动绝育更快消亡。
“吴国上下的官吏都已经在各个道路口设卡拦住逃亡的黔首,但是这也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反而回加剧黔首们的恐慌。”
“有什么可恐慌的,好好的人不做,那就去做奴隶好了。”刘濞一脸不耐烦道:“就是让他们过得太安逸了才会生不该有的心思。按照《汉律》,‘无符传出入为阑(砍去左脚)。”
“孤很仁慈,只是要他们为隶臣妾,有没有施以肉刑。”刘濞想着等他当上皇帝后再补偿吴国的黔首也不迟。
可是应高听了这话,那真是被刘濞的大手笔可吓到了:“陛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盛世用重刑,势必会有兵变啊!”
“兵变个屁。全国的兵都在乃公手里,这群贱骨头难道能翻了天不成。”刘濞摔下手里的竹简,怒气冲冲道:“就这么办。”
应高无言,只得默默退下,然后把压力分摊给吴国的官吏。
被关中派来担任丞相的儒生听了,那叫一个暴跳如雷道:“天下哪有胡乱判良民为隶臣妾的道理。”
吴国经济较好时,犯罪也低,所以黔首从未想过自己犯事了要咋办。而等经济一溃千里,刘濞为了抓壮丁而对自己人动手时,大字不识的黔首开始寻求汉律保护自己,顺便研究了下隶臣妾的刑期。
好消息是,西汉把秦时的无期徒刑加苦役(隶臣妾)改成了有期徒刑加苦役。
坏消息是,改革是先帝,而且刑法改革先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仁政之一,所以吴王不认账,吴国的隶臣妾还是终身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