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李逸五百部曲(1 / 2)

第144章李逸五百部曲

一场绵绵秋雨不期而至,

天陡然就寒了许多,早上起来,十娘给他拿来夹袄。

“天冷了,换上这件缺胯袄子,保暖。”

姬氏在旁道:“这件袄子是娘子亲手缝制赶工的,针脚又细又密,阿郎快试试。”

李逸笑着换上,这是唐人秋冬基本款了。

袄,复衣也,中长款的,既可以穿在里面,也可以直接外穿,形制跟圆领袍类似。

现在的天还不算很冷,倒也用不着穿皮裘,或是厚绵袍。

“还真合身,谢谢娘子,娘子真是心灵手巧。”李逸连连称赞,夸的十娘有些不好意思。

她仔细打量了几遍,“天越来越冷了,我回头再帮阿郎做件羊皮背子,再做件羊皮的或鹿皮的裘衣,再搭件披袄,或是斗篷就能防风挡寒了。”

寒冬要来了,

家里的奴仆,也得给他们添置冬装,这也是一笔开支。

“阿郎,我跟素君商量过后,觉得京畿的地我们还是要自己种起来,现在秋播得赶上,别错过了这季农时。”

李逸现在京畿的地还真不少,罗家堡最初分了五十亩,后来又买了五十亩。

杜曲瓜堡,杜家赔了一百亩。将军营,皇帝赏赐一千亩。

三原县,也有皇帝开始赏赐的百亩地,长安城南两坊内还有一百亩地。

不算雍州以外的,就有一千四百亩地,另外在学会名下,还有四百亩地。

这加起来一千八百亩地,不算少数了。

他在雍州以外的,岐州、泾州、蒲州、商州还有加起来两千五百亩地,

妥妥已经算是地主了。

杜十娘现在是大妇,也开始为家里划算。

她和姬氏商量过后,觉得地自己种收益更高,特别是当下改朝换代之机,长安城外又有这么多流民,这是难得的招纳部曲的机会,还不费什么钱。

雍州之外的那两千五百亩地,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

“现在入冬天寒,许多灾民更是难过,我们去招人来种地,给他们衣食,也是救他们一命。”

住也简单,

直接在田间地头,先挖地窝子搭草棚,或是临崖靠沟的地方,挖土窑洞暂住,虽条件简陋,但也比现在灾民窝棚要好,起码能有饭吃。

“阿郎,现在秋播,可以招一些本份可靠的做为长工,再临时招一些做短工,先把这季粮种下去,”

按十娘她们划算,招一户长工,能管理五十亩地,现在秋播时临时再招点短工帮忙,秋播后,也就那没么多活,一户几口人管五十亩地肯定足够。

“这些长工若有十来岁的孩子,也可以安排到我们的作坊、店铺里做学徒、伙计,”

李逸觉得她们说的倒也有道理,

只不过四千多亩地,那不得招八九十户灾民来做长工,说是长工,其实就是招为部曲,隐匿人口了。

一户四五口,这可是得有四百号人啊。

李逸感觉这些女人胃口大,胆子也大。

“咱现在养不了这么多人吧?”

姬氏跟他算账,“我们尽量挑青壮夫妻孩子少的,一户三到四口算,那么一户一天口粮也就六升,八十户一天口粮也才四石八斗,一个月才一百四十四石,

虽然一年得一千七百多石,但我们可以一旬给他们放一回粮,则一次也才五十石不到,

阿郎先前跟我们说,家里还有六百多石粮食,那么足以支持四个月以上,虽然夏粮收获还有半年,

可我们的作坊、店铺也会有收入,完全可以支持。”

“只给口粮不够吧,还得给他们衣鞋,还得给工钱呢,这些都没算。”

姬氏直言,“阿郎,这些灾民现在都很难撑过这个冬天的,我们现在招他们,是在救他们命,能有口饱饭吃,特别是一家都有口饱饭吃,许多灾民都会争抢的,”

李逸承认这是事实,

就是觉得大户也是趁人之危啊,有点不够厚道了。

“我觉得工钱还是得给的,不能说他们现在是灾民,就能这么肆意的压榨欺迫的,

我们可以招他们的时候先说明,先给口粮,等到夏收、秋收之时,再付给粮食做工钱,

工钱可以少定点,但不能不给。”

“阿郎,乡下一般雇佣一个青壮长工,大多是包吃住,另一年两季衣鞋,再给十到十二石的麦粟,长工一年口粮大概是七石米,折算下来,一个长工一年开支二十石粮左右,”

一个长工顶多也就能种五十亩地左右,这意味着雇一个长工,五十亩的产出,长工成本就占十几亩了,这还没算上种子、农具、耕牛等。

除非是庄园化经营种植,农忙季加一些短工,这样一来,平时一个长工得管理百来亩地,成本才能降低。

否则还真未必有直接把地租出去强,现在有些地主收租,都是跟佃户对半,甚至六四分。

不过惯例,地主只收夏粮的租,秋季这一荐一般是种点别的作物轮作,产量也低,所以惯例不收租。

如果是地主自己经营,自然收益都是他的。姬氏现在主张从灾民中招人,其实不是看中眼前这点收益,而是想趁这难得机会,钻国家空子挖国家墙角,这些灾民招过来了,在他地盘上安定下来,

很多人就成了李逸的部曲,成了附庸于他私人的人口。

最新小说: 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无限之磁场暴君 大梦诸天,从林平之开始!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无限恐怖之散装玩家 旧去的廊 斗罗之神火轩辕 抽象派影帝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