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张嫣的秘密
广德二年八月初五日,南京,大功坊,乔宅。
大功坊位于秦淮河长江交汇之处,是南京城中居民最密集,商业最繁荣所在。
大功坊临近紫禁城,齐国大臣们的第宅也都集中在这片区域。
~~~~
空荡荡的正厅内,乔一琦静静躺在病榻上,脸若寒霜,气息如缕。
刘招孙半跪床前,低声抽泣。
半个时辰前,太上皇还在朝天宫做法。他身着法衣步罡踏斗,口诵咒语,手持法器,为乔一琦祈福。
直到吴霄匆忙赶到,低声耳语几句。太上皇连忙放下法剑引磬,不及换下道袍便骑马赶回大功坊。
迎面撞见喻昌,喻太医轻轻摇头,一脸羞愧退了出去。
刘招孙挥退众人,独自守在床榻前。
望着面容憔悴,昏迷不醒的乔一琦,诸多往事浮现眼前。
如果当年在萨尔浒战场,乔一琦没有借给自己银子,如果萨尔浒战后,乔大嘴离开辽东,如果······
现在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想到欠乔大嘴的八千两银子,直到现在还没还,不知二十多年,本金加利息,一共要还多少。
这二十多年,刘招孙带领大家,干了很多王朝五十年,一百年才能做完的事情。
火箭速度的代价之一是耗尽心力。
那些核心班底,在繁重艰辛的国事下,早早透支生命。
乔一琦,只是他们其中之一。
如果自己行事不那么操切,如果帝国战车稍稍缓一缓,乔一琦会不会多活几年,活到东征倭国,活到万国来朝·····
“陛····陛下。”
微弱呼唤打断联翩思绪。
“乔监军,你,感觉可好?”
刘招孙不知该说什么,他曾为许多心腹大臣送别,乔一琦不是第一个,却是最让他悲痛的一个。
想到以后再不能见到口无遮拦的乔公子侃侃而谈;
想到穿越之初的记忆正在渐渐坍塌;
想到以后哪一天,他会分不清自己是穿越者还是土著;
一阵巨大的悲凉感笼罩刘招孙全身。
死亡的过程,是世界渐渐把你遗忘的过程。
别人的死亡,何尝不是自己被遗忘的过程?
乔一琦颤巍巍举起手臂,刘招孙连忙握住那只枯瘦如枝的手。
“那谁,王····”
声音微弱,刘招孙眼圈红肿,俯身凑近,静静听他说。
“你要打倭国?”
刘招孙使劲点头。
“对,等平定西南后,便打倭国,我要亲手宰了德川家光,给袁崇焕报仇。”
乔一琦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手指微微抖动。
“有个事儿,我一直····”
他声音低沉,断断续续,仿佛一根绷紧的琴弦,随时可能戛然而止。
“当初是,是我····”
乔一琦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刘招孙帮他擦拭。
手伸到额头上,已经开始冰凉。
“王····王承恩,还记得吧?林宇他们换防时间,是我···”
刘招孙轻轻擦拭汗珠,忽然瞥见乔一琦脸色变得红润。
“朱由检套到话,买通了宫女……
我对不起··”
刘招孙微微一震,手帕停在空中:
“过去的事,不要提了。”
乔一琦忽然伸手抓住太上皇手臂,全身有规律的颤抖,意识渐渐模糊。
“平辽侯,你要听袁都察的话,不可操切,不可去赫图阿拉,黄太吉不好对付····”
临死之人亢奋的眼神,忽然停滞,最后的回光返照,也结束了。
乔一琦闭上了眼睛。
~~~~
广德二年八月初五日申时初刻,大齐太师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乔一琦在府邸病逝。
太上皇下令辍朝三日。
次日,遣大内总管东方祝为乔一琦治丧,并赏赐治丧所用费用八千两。
广德帝、两宫太后也赐银两。
对于乔一琦的死,帝国给予了最高待遇。
广德帝赐乔一琦谥号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侄为尚宝司丞,并遣官造葬。
特命礼部四品官、蓑衣卫堂上官、司礼监太监等护丧归葬松故居江府。
八月十四日,在司礼监太监陈政等护送下,乔一琦的灵柩,乔一琦侄子一行,乘马车至胜龙关码头,乘船返回松江。
史书记载,八月十四日这天,乔一琦的灵柩及其护丧人员,总共搭乘八十余艘船只,用护军、船夫等三千余人,船队前后绵延十五里,浩浩荡荡向长江下游松江府(今上海)进发。
~~~~~
乔一琦归葬故里后,帝国战车继续隆隆前行。
广德二年秋,南北各省秋作物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
尤其太湖流域,水稻亩产达到惊人的九百斤(明代太湖流域平均亩产666斤)。
得益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普及,农会、工坊全面劝农,江南地力进一步提升,产量节节攀升。
以土地施肥为例。
在各府县农会的强力推动下,人畜粪肥、绿肥、浸渍废物、河泥积尘等传统肥料被很好利用,同时,酒糟、渣、豆渣、油渣等优质肥料,也被农户使用。
与此同时,位于北方的矿场兵工厂,通过海运,源源不断为南方农民提供各种造价低廉的无机肥料。
硫磺、砒霜、黑矾、卤水、螺蚬壳灰、蚌蛤蚝灰····
畅通无阻的海运,使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新政的推行,铲除了牙商、牙行等食利阶层,大大降低了终端价格。
种种因素叠加,寻常农户无力使用的那些肥料,价格降到了两成甚至一成。
每天都有数百万斤肥料源源不断供应江南。